這是我在山西旅行路上偶然間發現的一個小村子,它雖然距離省會太原僅70公里,卻如同一個“被世人遺忘的角落”,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它起源於唐代,藏在山西晉中1200年才被發現,從此,畫家和劇組成了這裡的“常客”。曾有幾部電視劇的年代戲份在這裡取景,斑駁的夯土牆上,還保存著劇組留下的痕跡。
這個“難得一見的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村”,它的名字叫後溝。
後溝古村,位於山西的一個小城榆次。我去的時候,這裡的村口已經安置了大門,旁邊就是售票處。
晉中榆次與太原市相鄰,城中繁華熱鬧,可以在數公里之外的鄉下尋得到這樣一處“農耕桃源”,實在如獲至寶。
後溝古村依山而建,一條彎彎繞繞的小路環山一週。沿路而上,地勢漸高,視野漸闊。
這裡沒有旅遊團,沒有嘈雜的聲音,藍天厚土間,偶有一兩點亮彩的身影,是採風的作者,和寫生的畫家。和他們打個招呼,抬頭告訴我說,時常會有美院的教授帶著學生來這裡寫生,他們是這滿目滄桑之間的一道亮麗風景。
這裡有著北方漢民族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典型傳統文明生態,每一條小巷子都是安安靜靜的,甚至感覺不到這裡還住著70戶人家。
這裡的塗川觀景臺頗為驚豔。此處是一個巨大的風口,那風凜冽刺臉,我掙扎著眯眼拍了幾張照片。遠景滄桑、遼闊,起伏的山巒就像滿目瘡痍的故事,讓我駐足許久,不忍離去。
山西人很擅長“挖洞”,從他們對於自然條件的利用,便可知這一方百姓的聰明才智。
在後溝古村,半圓的拱門洞洞隨處可見,可以是橋,可以是屋,可以是一個泉眼,可以是一個灶,可以是古代的排水系統,還可以是一個城門。
我在後溝古村見識到了山西旅行路上看過的最“全”的窯洞戶型。不同的窯洞不同的名字。
比如這個叫做:“樓窯院”,是後溝古村中最經典的院落。進門一面主窯,又依照地勢在上方開了三眼小窯,側面有階梯,就像小小的二層樓一樣。
此外這“樓”裡,有一條全村最細長的窯洞,26米,冬暖夏涼,是用來存儲糧食的。
後溝古村中濃縮著中國最為傳統的“農耕文明”,在有限的自然條件之下,“耕讀”思想深入人心,後溝人民從來都知道,種田和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
午後陽光正暖,下山途中景色層層疊疊。戲臺前“小廣場”旁側杆子上的喇叭裡開始廣播一些聽不懂的方言“通知”,後溝山坳似一個天然的“擴音器”,展開來去,響徹整個山谷。
後溝古村距離榆次城區20公里,柏油小路修葺得整齊平展,只是每天下午4點半之後,就沒有公共交通去往城中了。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臺旅遊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