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驚人是什麼意思?

  • 關於一鳴驚人的故事如下: 春秋戰國的時候有個人叫淳于髠。這個人身材矮小(估計怎麼也點一米六五以下吧)。但是非常能言善辯。所以他出使各國跟各國官員打嘴仗的時候從來沒吃過虧。
  • 春秋戰國那時候有一段時間齊威王荒淫無度整日花天酒地尋歡作樂。因此國家政事混亂。各諸侯國紛紛趁機攻打齊國,齊國危在旦夕。但是沒人敢向齊王進諫。
  • 一天淳于髠去上朝。看見一幫大臣在殿外等候。齊王卻遲遲不上朝。淳于髠便大聲呼喊要啟奏政事。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發現齊王喝的大醉。正在與宮女猜謎語。淳于髠投其所好,請齊王猜一則謎語:“我國有一隻大鳥,它生活在宮廷裡。三年不飛也不叫。大王猜是什麼鳥。”
  • 齊王看出來他是在諷刺自己。於是意味深長地說:“這隻鳥,要麼不飛,一飛沖天;不鳴便罷,一鳴驚人。”
  • 齊王從此改變了作風。召見各地長官,賞了一個人,殺了一個人。整頓軍隊加強國防,抵抗侵略。從此齊國實力強大了起來。各諸侯國都很畏懼。便主動把佔領的土地又都歸還給了齊國。
  • 總結:一鳴驚人比喻平時不動聲色,卻突然做出了驚人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