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小舌頭”,告訴你大祕密

望寶寶的舌質,對於診察寶寶疾病的盛衰存亡,判斷疾病預後轉歸,具有重要的意義,望舌質,主要是觀察寶寶的舌頭顏色和形態的異常變化。

1.淡白舌,較正常舌色淺淡,稱為淡白舌,主虛寒證,為陽氣虛弱、氣血不足之象。陽虛血少,氣血不榮,故舌色淡白,常見於陽虛、血虛的病症。如寶寶的貧血證等。

2.紅舌,舌色深於正常舌,稱為紅舌,主熱證。熱盛則氣血湧甚,反映到寶寶舌頭上,故呈現紅色,可見於裡實熱證,也可見於陰虛內熱。寶寶舌質紅常見於感冒發燒初期或咳嗽中後期。

3.降舌,舌色深紅,稱為降舌,主內熱深重。外感熱病見降舌,表示邪熱深入營血,多見於熱性病極期。內傷雜病中,降舌多見於久病,重病之人,多屬陰虛火旺。寶寶降舌較發高燒時常見。

4.紫舌,舌見紫色,主病有寒熱之分,絳紫色深,乾枯少津,多是舌熱熾盛、陰液兩傷、血氣阻滯不暢之象。常見於體內有熱兼有淤血者。淡紫或青紫溼潤,多因陰寒內盛,血脈瘀滯所致。常見於體內有寒兼有淤血者。舌上有紫色斑點,稱為瘀斑或瘀點,多為血瘀之象。紫色舌寶寶較為少見。多見於紅舌或降舌。

望舌形,主要是觀察寶寶舌質的榮枯老嫩以及舌頭形體的的異常變化。

1.胖大舌,較正常舌體胖大,為胖大舌,有胖嫩與腫脹之分。若寶寶舌體胖嫩,色淡,多屬脾腎陽虛、津液不化、水飲痰溼阻滯所致。如果寶寶的舌體腫脹滿口,色深紅,多是心脾熱盛。若寶寶的舌腫胖,色青紫而暗,多見於中毒。

2.瘦薄舌,寶寶舌體瘦小而薄,稱為瘦薄舌,是陰虧血虛,舌體不充之象。寶寶舌體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氣血兩虛。寶寶舌體瘦薄色紅降且幹,多是陰虛火旺、津液內傷所致。

3.裂痕舌,舌面上有明顯的裂溝,稱為裂痕舌,多由陰液虧損不能容潤舌面所致。若寶寶舌質紅降而有裂紋,多屬熱盛津傷、陰精虧損。若寶寶舌色淡白而有裂痕,常見於血虛不潤的反映。其中正常的寶寶舌頭上也有裂痕,在臨床上沒有診斷意義,各位寶媽在給寶寶診斷時要仔細辨別出來。

4.齒痕舌,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既為齒痕舌。多是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齒痕舌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若舌質淡白而溼潤,多為脾虛而寒溼壅盛。寶寶齒痕舌較少見,多見於產後媽媽的舌體。

5.芒刺舌,舌乳頭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稱為芒刺。若芒刺干燥,多屬熱邪亢盛,且熱愈盛芒刺愈多。根據芒刺所生部位,可辨別寶寶熱邪所生臟腑,如寶寶舌尖有芒刺,多屬心火亢盛,若寶寶舌邊有芒刺,多屬肝膽火盛,若寶寶舌中有芒刺,多屬胃腸熱盛。

望舌苔,舌苔是胃氣上蒸而生。正常人僅有一層薄白苔,乾溼適中,不滑不燥,是胃氣正常的表現。病苔是胃氣挾邪上蒸而成,所以觀察舌苔的異常變化,有助於對寶寶疾病的辨別。

1.白苔,一般見於表證、寒證。若舌上佈滿白苔,有如白粉堆積在舌上,摳之不燥,為積粉苔,由於外感穢濁不正之氣,毒熱內盛所致,寶寶常見積食、感冒咳嗽等。

2.黃苔,主熱證,裡證。黃苔是熱邪燻灼所致,故主熱證,一般來說,寶寶由於肝膽或胃火的亢盛,會導致舌苔變黃,有時並會伴有口腔潰瘍或牙齦腫痛等上火症狀。

3.舌苔的剝落,苔的有無和消長的變化,是正邪鬥爭互為消長的表現。若舌苔驟然褪去,不再復生,以致舌面光潔如鏡,即為光剝舌,又叫“鏡面舌”,是胃陰枯竭,胃氣大傷的表現。多見於寶寶大病或久病之後。若舌苔剝落不全,剝脫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舌”,也是胃的氣陰兩傷之侯,多見於寶寶喜食冷飲和寒涼食物後又復外感,易導致寶寶“花剝舌”的出現。

望舌的注意事項,望舌時,還應該注意光線,伸舌的姿勢,以及染苔等幾個方面。

1.光線,給寶寶望舌時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線,並儘可能的使光線進入寶寶的口中,如晚上給寶寶檢查不準,必要時白天再檢查一遍。

2.伸舌的姿勢,要求寶寶自然地將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體,舌尖略向下,舌面兩側展平,不要讓寶寶卷縮舌頭,也不要過分用力外伸,以免影響舌頭的顏色。

3.染苔,某些食物或藥物,會使舌苔染上顏色,在給寶寶檢查舌苔時,要注意飲食的變化,以防染苔造成假象。

舌頭上分佈著臟腑的位置,分別是肝膽分佈在舌的兩邊。脾胃反映在舌的中部。腎和膀胱則反映在舌根。心肺反映在舌尖上。在給寶寶診察舌頭是要注意區別臟腑的位置,更有助於辨清寶寶的疾病特徵。

寶寶的“小舌頭”,告訴你大秘密

寶寶的小舌頭,蘊藏著大秘密,建議家長朋友們,反覆閱讀,將舌診的內容牢記於心,這樣在平時生活中給寶寶辨別疾病時,便可事半功倍。

寶寶的“小舌頭”,告訴你大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