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為何在常遇春死後令宮廷畫師繪製他身穿龍袍的全身像?

宋安之


提到朱元璋,大家都知道他是農民出身,稱帝后對古代的政治制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廢除了宰相制度,設三司),但是他做過的最有趣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常遇春死後給他繪製了一幅全身像,關鍵是這幅畫身穿龍袍。為何戰功顯赫的徐達在死後沒有像常遇春這樣的殊榮呢?

常遇春對大明朝的貢獻

在明朝的開國元勳中能夠與徐達比肩的只有常遇春了。他在當時的擁有卓越的精兵突擊作戰能力,是一位軍事奇才。從鏖戰衢州,到大戰九華山,成為元帥,從大破陳友諒,到攻取元大都,他的戰功赫赫無人能及。陳友諒可以說是朱元璋建國道路上的一個絆腳石,而他卻能夠將其除去,對朱元璋穩坐天下有些非常重要的作用。每當說起他時,朱元璋毫不吝嗇溢美之詞,他稱讚他的功績是:“雖古名將,未有過之”。朱元璋繪製這幅畫表示將他堪稱帝王,此殊榮以後歷代的文臣武將都未有過。

帝王之術

他在洪武二年,也就是在四十歲的時候便英年早逝,病卒柳河川,皇帝聽說後大為震悼,賜葬鐘山之下,並親自出奠。朱元璋在開國初期,自己的王位剛剛坐穩就失去這樣一位能人可以說非常痛心,史書明確記載,朱元璋得知他的死訊後寫下了一首悼亡詩:“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溼。”朱元璋的這首詩寫得情真意切,可見朱元璋對他的紀念是真的。但是也有人對常遇春的死因有異議,說他是被朱元璋害死的,由於沒有確切記載,我不能妄加評論。但是大家熟知的是朱元璋身性多疑,在鞏固國家政權的時候製造了大量的冤案,大殺功臣,那為何朱元璋在他死後命令宮廷畫師繪製了一幅他身穿龍袍的全身像?這是朱元璋的帝王之術,因為常遇春戰功顯赫,對大明朝的建立有些不可磨滅的貢獻,對功臣大加賞賜,甚至不惜繪製大臣身穿龍袍像,目的就是為了給其他大臣功臣一個保證,讓他們明白對大明朝有過功績的臣子必定會受到重用,使他們沒有叛變之心,進而鞏固他的統治。但如果這位立有不世之功的大臣沒有英年早逝,也許會是另外一種結局。畢竟對皇帝來說,有時候一個大將的能力太過出眾,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過自己來說,在亂世之時可能是一代猛將,麾下可用之才,可一旦當皇帝坐穩了江山後,這樣的人便自然而然的會成為皇帝的眼中之刺,肉中之釘。

要知道,在朱標太子死後,皇帝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孫子建文帝鎮壓住這些有功的臣子,便利用對一些極具威脅的人進行屠殺,李善長是一個,藍玉也是一個。如果當時的常遇春還活著,就很可能會因為這場權力之爭死去。

綜上所述,明太祖在他死後令宮廷畫師繪製他身穿龍袍的全身像,首先就是因為常遇春其人有一定顯赫的功績,對大明朝的建立有突出的貢獻,為朱元璋建國掃清了眾多的障礙;其次因為這是朱元璋的一種帝王的權術,繪製常遇春身穿龍袍全身像表現出自己對常遇春的紀念的同時也表示出對功臣的一種重視,有利於穩固大臣的心,讓他們繼續為大明朝鞠躬盡瘁。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待,朱元璋對於這位功臣是有一定的感情的,因為他是陪伴著自己一路走來的兄弟,畢竟人心也是肉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