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嫡庶觀念真有電視劇演的那麼嚴重嗎?

猴格大人


看到很多人在批判這種觀念,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有很多弊端,但是實際上這種制度在當時是一種進步。在沒有廢除允許有妻妾制的前提下,批評這種“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制度就是耍流氓。當時那麼多有智慧的人推崇的制度,被你們批的一無是處,你要他們一視同仁,你還不如直接教他們搞選舉呢。

嫡庶觀念形成的時代背景

嫡庶是在周公制定周禮之後逐漸成型的,齊桓公在稱霸的時候,與諸侯會盟時第一條規定就是:“初命,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為什麼齊桓公對這一條特別看中,因為齊桓公之前的齊襄公就是被他的堂兄公孫無知殺的,齊桓公是在此次內亂中逃出來的。


在《列子》中記載:“齊公族多寵,嫡庶並行”。公孫無知是齊僖公弟弟的兒子,齊僖公對他非常寵愛,讓他的待遇等同於太子。在齊襄公繼位後,公孫無知已經威脅到他的地位了,所以齊襄公要削減他的地位,結果公孫無知發動了叛亂,齊襄公被殺,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從齊國逃了出來。

這次動亂對齊桓公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歷經千辛萬苦才逃出來,回去的時候還是九死一生。其實晉文公的情況和齊桓公差不多,也是在晉獻公由於寵愛驪姬,被驪姬蠱惑,殺掉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也是在這種背景下逃出來的。所以有“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在而安”之說。

庶出地位有多低下

古代庶出有多嚴重呢?比如說袁紹,從小的時候就被人讚譽為“袁氏人傑也”,但是從來沒有被自己的異母弟袁術瞧得起過。公孫瓚在列列袁紹十大罪狀的時候就有這一條,在《三國志》中公孫瓚的表文中寫道

紹母親為婢使,紹實微賤,不可以為人後,以義不宜,乃據豐隆之重任,忝汙王爵,損辱袁宗,紹罪九也。

這一篇表文,在當時也是一篇經典雄文。作為庶出,即便你再厲害,還是一樣被人瞧不起。在古代,庶出還有一個叫法叫“孽子”,在《史記》中介紹秦始皇的的父親子楚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子楚,秦諸庶孽孫也!”。

在《淮南衡山王列傳》中提到:“王有孽子不害,最長,王弗愛,王,王后,太子皆不以為子兄數”。庶出即便在家中是兄長,也很沒有地位。


在唐朝的時候,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意味著有權利繼承皇位的就只有李世民。不是因為李世民年齡最長(雖然確實是他年齡最長),而是李世民是李淵諸子中唯一的嫡出了。

而在李世民當皇帝的時候,太子李承乾被廢,李世民曾考慮過立李泰,但是李泰因為牽涉到太子案中,所以被幽禁。雖然李世民看不上李治,認為他太軟弱,他最喜歡性格最像他的李恪,但是因為李恪是楊妃的兒子,不是長孫皇后的兒子,最後還是沒有裡李恪。

為什麼庶出地位低下

實際上庶出之所以不能繼承家業,並非單純的因為身份底下,這也是有客觀原因的。在先秦時期,諸侯夫人多是聯姻的,如果你以一個庶出代替嫡出,不為夫人所容,你又不能廢黜夫人,(在古代沒有妻子降為妾這一說,要麼就休,要麼就只能是正妻)很可能導致內亂。

比如在秦國,秦武王贏蕩因為舉鼎而死,惠文後就和羋氏展開的鬥爭。結果羋氏在同母弟魏冉的幫助下獲得勝利,也就是後來的宣太后。如果不是魏冉,宣太后可能都被惠文後給整死了,並不是所有的庶妻都有一個厲害的弟弟。



即便在後來的朝代也一樣。比如唐中宗的時候,因為韋后無子,所以李顯就立了李重俊為太子。但是李重俊被韋后厭惡,被安樂公主李裹兒看不起,常常辱罵李重俊。常常稱呼李重俊為奴才,還唆使李顯廢除了李重俊,逼得的李重俊不得不反。這還是太子呢,因為庶出就被鄙視成這樣,要不是太子,連被鄙視的資格都沒了,人家壓根當你不存在。

所以,也不能說這個制度完全是不好的,它只是在那個特定時代的妥協的選擇。如果你脫離時代背景,去批判某種事物,完全是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