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經常開家長會,你怎麼看?

汴梁城市生活


座標哪裡?座標哪裡?我就想知道座標哪裡?

老是開家長會兒?不知道,您認為的老是,是怎麼樣的一個頻率?如果說一個學期開一次家長會,就被說成老是,那作為一線老師的我,只好閉嘴默默唱征服了。

一般而言,一說老是,至少是三次以上。而對於學校,基本上是以學期為單位的,也就是說,一個學期內,學校開了三次或者三次以上家長會,可以用老是來形容。

可是據我在教育圈的經驗,目前還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最多的話,遇到過兩次。不過,這兩次還是有特殊原因的。

這種情況,出現的年級是六年級!為什麼是六年級呢?在這裡給大家說一說,六年級面對的是小升初,那年我們當地有直接對接市一區的名額,家長們都知道了消息,學校專門針對六年級家長,進行了一次講解。

像這樣的情況,才兩次家長會!

當然,還有一個年級比較特殊,那就是一年級!剛入學時的一年級,也會開兩個家長會,第一個家長會,是剛開學,老師會提出各項要求,再開的話,基本上就是本學期的中間了!

如果說啊,題主說的是實情,那麼這學校就相當操D了啊!一個學期搞五六次家長會,這頻率都快趕上週測了。

說句不好聽的,當一個學校把開家長會當作常態教學,那還是趁早拉黑吧!

列位所在的地方,一學期開幾次家長會呢?


說文寫作


學校開家長會的目的,是為了堅強家校聯繫,現在的學生難管,單憑學校或單憑家庭的力量,對學生的教育都不行,


柳暗花明在這村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綱要第13章內容,“為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提出,適應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建設依法治教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係”。

“完善教育信息公開制度,保障公眾對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這就說明我們中小學家長作為學校教育對象學生的監護人,自然成為學校教育的利益相關方,有權利瞭解,監督學校的辦學狀況。

現代學校,在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化的時代,必然會是一個自主開放的教育系統,社會教育資源的有序參與,成為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國內外的教育實踐也證明,家長在協調社會資源,參與學校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以及營造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健康成長影響巨大,所以家長,學校社會協同機制。行使集體教育參與權,促進學校的民主管理,支持教育教學,提升教育水平,這都是現代教育史證實的。

所以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有利於形成家庭學校教育的合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所以這樣看來,學校的家長會就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僅僅是參加學校的家長會,沒有組成家長委員會來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還是不夠的!

從孩子個人和單個家庭的角度來看,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情況,與同學和老師的相處等等各方面,也都是需要家長們關注的。

讓學生家長和學校之間達成相互溝通,信息共享,共同來教育孩子的形式是可以多種多樣的。形成家校溝通機制,研究家校聯合的課題也有很多。

召開家長會,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還可以利用微信群,打電話,個別約見,家訪等,或者召開家長座談會,家長講座,體驗式主題家長會,家長進課堂,家長參與學校文體活動等形式,來達到相互協助,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使學校辦學效益最大化,學生成長最優化。


楊耘,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學校心理學系主任。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1. 公開的家長會,鼓勵和表揚要大於批評,家長和孩子都是愛面子的,況且現在的孩子心理問題都很多。多數的批評可以把家長和學生叫到辦公室單獨批評;

  2. 和其他類似的會議一樣,應該帶頭拒絕假大空,好不容易聚集一次,應當以務實為主,並進行階段性的反思和教學任務的總結;

  3. 老師要以身作則,杜絕官僚主義,不要濫用權力搞班內階級,要團結班級、團結家長、團結學生,在可行的範圍內互幫互助,一同達成學業等共同目標。

老師不是神,家長也不是神,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家長會的意義就在於通過一個共同的目標來團結這群陌生人,讓家長和學生獲得集體認同和價值共識。只要每一次都有進步,都有改觀,家長會反思自己是否在家庭教育的角色中缺位,老師要從多個角度認識到個體差異和教育壓力下該怎樣合理分配工作。
只有多方充分交換真實有效的意見,家長會開著才有意義,誠然,真實家長會並不會按照我這個套路進行,現實中七嘴八舌、群魔亂舞、老師一言堂、暗流洶湧、拖關係抱大腿比比皆是。

每次想答這類題的時候,最後還是不想說了,因為一說就聊到了問題的根源:中國的教育。

希望網友們不論是站在家長一方,還是站在學生一方,還是站在學校和老師一方,都應該以「務實求是」的態度去搞好家長會,不要讓家長會成了假大空的座談會。學會求同存異、團結奮進,這樣我們才能把學習效能和家庭教育一同結合並提高。


李嫑嫑


對於現在學校三天兩頭開家長會。

我覺得是現在的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係其實還是蠻緊張的,因為家長對教師的期望值很高,而教師覺得家長很難伺候,那所以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溝通和理解,這是一件好事,那也是一件對家長來說不太方便的事情,因為有的家長希望少一點麻煩,少佔用他們的時間,他們的時間是寶貴的。

你覺得家長會太多了,可以和老師或者校長他們溝通嘛,一個學期固定多少次家長會好了。


Angee安吉說


孩子自從讀書以來,一直是我去學校開家長會,開家長會的家長,長期都是那些人,有些一直是爸爸開,有些一直是媽媽開,偶爾爸爸,媽媽互相交替開一次,誰有空誰開,目的是家校聯合共同站在同一條戰線上教育好孩子,當父母的不能有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不聞不問不關心了!應隨時瞭解孩子的各種狀態,所以家校微信群,家校QQ群,家長群,家委會群,這些都能更好的做到家長與學校互動!孩子們在班上也建立了群,也方便。我家孩子正上初二,上初中以來,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親的教育,所以我們夫妻都同時在管孩子的教育了,但主要是我管得多,時間充足些。所以說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校聯合,也離不開開家長會的這一教育平臺,什麼也比不了孩子的教育重要。


天空have天然藍


學校經常開家長會是好事,表明學校比較主動跟家長交流共同教育孩子,能夠讓老師和家長在交流中及時的發現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學校老師和家長共同幫助孩子進步。

之所以有的家長比較討厭開家長會,主要原因是現在社會競爭壓力比較大,開家長會的時間大多又是上班工作時間,家長去請假的話比較費時費事,又是還不一定能請下來假,有的家長在思想上又感覺教育孩子主要是老師的事,經常開家長會沒有必要,對待這種情況,也希望有關學校方面能夠調整思路推陳出新,比如把開家長會的時間放在,週六週日這種家長一般休息的時間,又或者統一在晚上通過直播平臺或者微信群的方式跟家長開家長會溝通交流。當然這也會加重老師的工作量,有關部門也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對老師的貢獻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估計這樣的話學校老師和家長應該就都沒有意見了。


山藥豆糖葫蘆


學校經常開家長會,通過老師與家長之間互動,讓家長知道孩子最近的一些情況,更好的幫助孩子德智美全面發展。

孩子在中小階段,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對孩子正確的引導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有些孩子在學校表現出來的特別反常,通過開家長會,家長和老師溝通交流,老師知道孩子的情況,才可以更有效的幫助孩子。老師把情況反映給家長,家長在家裡也會留意到孩子的情況,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健康成長。老師就是家長和孩子的情報員,通過老師,才可以有效的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更好的疏導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學校和家長應該聯合起來,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光靠單方面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孩子才能更優秀,更健康。



用心工作用愛生活


我認為學校開家長會,是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最好方式。是家校雙方相互瞭解,相互支持的最佳途徑。

首先,家長會使家長更好了解學校,瞭解老師,對學校工作支持的前提。比如,學校要搞什麼活動,通過家長會是家長提早知道,明白活動的時間、地點、流程。還可以主動配合學校做好這項工作。尤其是活動結束時間,如果比平時放學滯後,家長也有個心理準備。避免盲目的很早就站在校外等候。如果提前結束活動,家長可早一點到校接學生,不至於學生一個人走丟了的事發生。

其次,家長會也是老師和學校瞭解學生走出校門後的活動及表現情況。通過家長會,及時瞭解學生在家裡作業情況,幹家務情況等等。和家長雙向配合,促進學生的教育與發展。

另外,家長會還是學校與家庭化解誤解,促進融合的平臺。學校有些安排,佈置的任務,家長可能一時不瞭解,你不理解。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衝突矛盾,往往會導致一些家長誤解。動不動到校鬧事。有了家長會,這些矛盾都會在心平氣和中慢慢化解。

所以,不少學校都成立了家長委員會,通過家長會和家長委員會這些平臺,是學校與家庭交流更暢通,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讓家長自我管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西城雜事


開家長會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學校和家庭的互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同時也讓老師知道孩子在家的表現,從而和諧家庭和學校對孩子的教育,讓孩子更優秀,更出色。



學校對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是孩子今後取得成功的保證。習慣包括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等。

學校還擔負著對孩子進行思想的教育,孩子在中小學階段,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對孩子正確的引導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學校對孩子還擔負著進行安全的教育,讓孩子注意交通安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學校和家長應該聯合起來,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光靠哪一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夠的,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孩子才能更優秀,更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