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魯迅和自家弟兄難以割捨的情誼,又愛又恨的內心掙扎

魯迅先生三兄弟在中國歷史上都非常有名,一個是文學巨匠,一個是大漢奸,一個是大幹部。但據說三兄弟並不和睦,魯迅和二弟周作人曾經一度重重矛盾,衝突不斷。其間有什麼世人不知的秘密在嗎?

也許在魯迅先生的小說《弟兄》裡可以找到一些端倪,魯迅和周作人的矛盾難道是不可化解,苦大仇深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弟兄》:魯迅和自家弟兄難以割捨的情誼,又愛又恨的內心掙扎


《弟兄》是1926年發表在《莽原》上的一部短篇小說,後收錄在《彷徨》中。這篇小說是非常成功的一部諷刺小說,堪比《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深刻,豐滿,心理刻畫細膩,諷刺了虛偽自私的人性。

小說主要說的是主人公沛君的弟弟生病後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自己的玄幻和夢境表現他表面慈愛,但在遇到切身經濟利益後自己的自私、陰暗、醜惡的一面。

本文將從故事主旨,表現手法和聯繫作者本人生活三個方面來解析小說《弟兄》。

  • 金錢是考驗兄弟情的試金石
  • 心理刻畫和對比,烘托的寫作筆法
  • 魯迅和周作人之間的兄弟情意
《弟兄》:魯迅和自家弟兄難以割捨的情誼,又愛又恨的內心掙扎


1.金錢是考驗兄弟情的試金石

沛君是公益局的職員,他的同事秦益堂的兒子之間矛盾重重大打出手,互不相讓,而大家都知道沛君和弟弟靖莆關係融洽,讓人們非常羨慕。如沛君自己說的“我真不解自家的弟兄何必這樣斤斤計較,豈不是橫豎都一樣”,這是沛君在弟弟沒有生病時說的話,他對弟弟很關心,很照應。

當被醫生白問山診斷後他不鎮定了。弟弟得了猩紅熱,這個病遲早是個死,所以他想到了非常現實的問題,家計怎麼支撐,靠自己能行嗎?自己三個孩子,弟弟家兩個孩子,讓誰上學,不讓誰上學,厚此薄彼,終會讓人說自己薄待了弟弟家的孩子。

想到自己菲薄的工資他不能淡定了,可怕的想法萌發了,他想讓弟弟死去,他想殺死弟弟!

弟兄間的情誼在現實和金錢的考驗面前,轟然倒塌。他不再是那個慈愛的哥哥,而是一個自私,無情,虛偽的兄長了。他在同事面前表現出來的兄弟間的親密,和睦,“弟兄怡怡”的假象暴露出來了。但他強烈掩飾,還想保護自己的這個名聲,“看見許多熟識的人們在旁邊交口稱讚”自己的高尚品德,自家弟兄親密無間,不分彼此。

可是他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內心的掙扎,痛苦,自私,殘忍爆發了,是什麼壓垮了他?是現實的困頓生活,讓他不能維護和弟弟的親情。

所以小說的主旨就是,一切以經濟利益為轉移的社會,弟兄之間的關係難以維持,終將暴露出人性的自私和殘忍。

《弟兄》:魯迅和自家弟兄難以割捨的情誼,又愛又恨的內心掙扎


2.心理刻畫和對比,烘托的寫作筆法

在等待醫生到來時前,小說裡用了大量的情境描寫,汽車的汽笛的呼嘯聲,皓月,古槐,烏鴉叫,鄰居低吟“先帝爺,在白帝城”,都讓他如坐針氈,這裡烘托了他胡思亂想的心理。

後來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收殮弟弟的屍體,夢見荷生滿臉的血,許多人都來攻擊他。他還不忘記為自己開脫,“我決不至於昧了良心”。

夢境就是人的潛意識的表現,潛意識裡人一旦有了想法,就會壓抑不住,這是心理學中潛意識心理在小說裡的表現。魯迅小說一般往往不運用直髮胸意,而運用曲折隱晦暗示表現出來。

《弟兄》:魯迅和自家弟兄難以割捨的情誼,又愛又恨的內心掙扎


3.魯迅和周作人的兄弟情

魯迅和二弟的關係並不好,據說原因是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的霸道,強勢而起。原先魯迅三兄弟和母親一大家人都生活在北京一個大四合院裡。朱安不識字,經濟就由周作人妻子來管理。但這位日本女人並不賢惠,花錢大手大腳。不免有衝突和矛盾發生,其間兄弟兩個曾經絕交,還曾動過手。

所以魯迅就帶著母親和朱安離開了那個大家庭,從此兄弟失和。魯迅一度很痛苦,手足之情的傷害讓他無法釋懷。1917年,周作人病了,魯迅不久就寫了這部小說。其中用意不免體現出來。魯迅看重兄弟情,一生中他一直關愛弟弟,即使兄弟反目,也沒有割斷他們的聯繫。

在外他們還是站在一起,共同對外的。所以小說是魯迅先生對自身潛意識的挖掘,對自家弟兄有怨有恨更有愛,內心的掙扎就是愛的表現。

魯迅去世前一直在看弟弟的作品,他的書桌一直都放著弟弟的書,而1966年周作人也在看魯迅的小說,研究哥哥的作品。他創作了《魯迅的故事》《魯迅小說裡的人物》來紀念哥哥。可見兄弟之間的情誼是深厚的,一點矛盾和衝突割離不了親情。

《弟兄》:魯迅和自家弟兄難以割捨的情誼,又愛又恨的內心掙扎


所以這部小說是魯迅反思自己,反思人性弱點,諷刺人性善良和兇惡掙扎鬥爭的作品,剖析當時國民心理的作品,文中運用心理刻畫和情境烘托表現人物,敘事生動,是一步不可多得的大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