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盜墓?盜出遼聖宗第一任皇后墓葬(上)

隨著《盜墓筆記》《鬼吹燈》等有關盜墓題材的小說走紅網絡之後,讓一些人有了想充當“摸金校尉”的念頭。

多倫縣小王力溝,在地圖上並不顯眼的地方!那是2015年某一天夜晚,在靜謐星空下,不遠處有幾個人正在忙碌著。過了一會兒,這些人匆匆忙忙地消失在夜色中……

誰能想到,這些人在多倫縣上演了真實的“盜墓筆記”,也打破了多倫縣小王力溝的寧靜,讓更多人把目光聚焦到這裡。而這些人被盜挖的墓葬就是日後被證實為我國首次發現的遼代貴妃墓葬,與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一起入選“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可稱得上是“南有西漢海昏侯墓,北有遼代貴妃墓”的盛舉。。其實這座墓葬的發掘,就是緣於附近的牧民在這裡放牧時偶然發現一個盜洞。


#探秘#盜墓?盜出遼聖宗第一任皇后墓葬(上)

(墓葬地理位置)

墓葬位於巨大簸箕形山谷

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記載“契丹墳墓皆在山之東南麓。”。當你來到多倫縣小王力溝 ,站在遠處望去,你會發現這裡與《夢溪筆談》記載很吻合。

這是因為編號M1和M2 兩座墓葬一個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巨大簸箕形山谷中,山谷中部有一山樑,將其分隔成高低錯落的兩個簸箕形山窪,北面山勢高峻,向南漸開闊,並形成緩坡,兩座墓葬就分別坐落於這兩個山窪的緩坡上。山窪向南有幾座小山與此相望,下有一河穿繞中間,名吐力根河(吐力根,蒙古語,迅急之意)。作為當時考古領隊的,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蓋之庸認為,這就是典型的遼代貴族墓地。

2015年6月至12月間,蓋之庸帶隊的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錫林郭勒盟文物站、多倫縣文物局組成的考古隊對多倫縣小王力溝的兩座遼代大型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編號M1、M2),取得了重大收穫,入選了“2015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探秘#盜墓?盜出遼聖宗第一任皇后墓葬(上)

(墓葬的形制)

墓葬2是誰?

考古隊首先對被盜挖的編號為2的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編號為2的墓葬由墓道、前庭、仿木結構墓門、過洞、甬道、主墓室組成。

蓋之庸說,墓道呈斜坡式,長23米、寬2至7米;前庭青磚壘成,長15、寬4-5.1米、深11米;墓門為磚券拱形,上承斗拱等仿木結構,並用紅、褐、藍、白等彩勾勒輪廓圖案,唐風濃郁;甬道平面略呈長方形,磚券拱頂,北接圓形墓室;主室平面呈圓形,直徑3.92至4.28米,青磚砌制,並用木槨為飾,穹窿頂。墓葬全長40餘米,最深處11米。


#探秘#盜墓?盜出遼聖宗第一任皇后墓葬(上)

(墓室的頂部)

考古隊發現墓室北部為磚砌屍床,只見屍床正面砌出七朵蓮瓣圖形,其內塗彩,而棺床上放置一髹漆木棺,木棺以柏木製成,材質厚重,上髹黑褐色漆,頭西腳東,遺骨僅見一指骨,棺內還隨葬有一銀片團窠對蝶紋木枕,木棺周圍飾以木帳,棺床東部殉牲犬一隻。

蓋之庸說,該墓雖被盜,但由於墓室槨木等坍塌,將隨葬品掩蓋,因此仍出土了銀、銀、銅、鐵、玉、琥珀、玻璃、木、泥、絲綢等大量文物。其中金花銀高翅鳳紋鏤花冠,金花銀鳳紋鏤花高靿靴、包金框龍紋玉銲腰,銀鎏金龍紋鞘瑪瑙柄短刀、銀鏈白玉組佩、金流蘇,與遼陳國公主墓出土遺物相似,但製作更為考究,工藝也更臻完美,屬遼代文物之珍。墓葬中還清理出銅鏡兩隻,其中一隻為六角菱花鏡,圓鈕,周圍環繞幾隻鳳鳥,造型生動,為墓主人生前的實用鏡。另一隻為圓鏡,亦飾多隻鴻雁,為墓葬頂部懸鏡,兩隻銅鏡皆為遼代銅鏡的精品之作。


#探秘#盜墓?盜出遼聖宗第一任皇后墓葬(上)

考古人員在墓葬發掘出土瓷器以定窯白、越窯青瓷為主,間有影青瓷,蓋之庸說,所出土瓷器最大的特點是器口、足多包金飾,且加有金、銀蓋,是遼代釦器出土最為集中的一次,反映出遼代宮廷用瓷氣派。其中仰覆蓮紋白釉定瓷罐、鸚鵡紋影青執壺、金釦青瓷盞託、銀鎏金卷荷葉紋白瓷蓋罐等,都胎質細膩,釉色明亮,紋飾華麗、生動,反映出了當時制瓷工藝的最高水平。還出土了五件玻璃器,玻璃器呈綠、墨、褐等色,器型主要有瓶、執壺等,器形較大,據質地分析應為伊斯蘭玻璃,為草原絲綢之路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探秘#盜墓?盜出遼聖宗第一任皇后墓葬(上)

(墓葬發現的瓷器)

考古人員還發現墓誌一盒,墓誌為漢白玉質,略呈方形,邊長89釐米。志蓋盝頂,四周圍繞十二生肖人物,人物面部豐膄,神態傳神,頗具唐風。中部陰刻篆書“故貴妃蕭氏玄堂志銘”幾字;志石陰刻正書,首行撰“大契丹故妃蘭陵蕭氏玄堂志銘並序”,其上詳細記載了墓主人的生平、身世等情況,洋灑千餘言。據墓誌及結合相關史料,該貴妃為聖宗妃,出自遼代後族最為顯赫的蕭阿古只一系。


#探秘#盜墓?盜出遼聖宗第一任皇后墓葬(上)

(墓葬中發現的墓誌)

墓葬1全長25.6米

蓋志庸說,編號為1的墓葬由墓道、墓門、過洞、甬道、墓室幾部分組成,全長25.6米。其中墓門木質,拱形,上為仿木結構,並用磚砌出五個斗拱,斗拱以墨勾勒輪廓,內填朱、黃等彩,斗拱的間隔處又以朱、墨、褐等彩勾勒出三朵闊葉團花圖案,皆色彩豔麗,手法細膩,斗拱上方承綠色琉璃瓦當,整個墓門顯得富麗堂皇;墓室磚砌圓形,直徑4.80至5.22米,並以墓槨為飾,槨室是由方木搭建的八角形結構。頂部已無存,墓室底部方磚鋪地,方磚磨光,鋪砌平整,並用紅、白兩彩繪制璧形圖案,內以朱彩勾勒蓮瓣花紋,色彩華麗。在地面上裝飾花紋彩繪,為以往遼墓發掘所僅見。

考古人員發現墓葬多經盜擾,墓主人屍骨無存,位於墓室北部,現存一木質棺箱,箱蓋四邊用青銅包裹,並飾以銅泡,角部裝飾如意紋,箱底部四角也用青銅包裹,製作考究,其內殉牲一完整馬匹。同時出土了大量的隨葬遺物,主要有銅、鐵、瓷、琥珀、銀等幾大類,其中鎏金銅渣鬥、三節蓮花形銅燈、手持柄式蓮花香爐,皆為鑄造,造型精美,為不可多得的遼代文物精品。隨葬馬具由於盜擾原因,大多已無存,但仍出土了許多精美的馬具構件,其中雙龍紋銀鎏金馬具飾片為其代表。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的隨葬瓷器,以影青瓷為主,紋飾華麗,胎質細膩,器型主要為瓶、罐等。還出土有定窯白瓷,釉色光潔,器型以碗、盤為主。


#探秘#盜墓?盜出遼聖宗第一任皇后墓葬(上)

(墓葬中出土的文物)

蓋之庸說,兩座墓葬應同屬一個家族墓地,其中M2據出土墓誌可知,屬遼代中期聖宗統和年間。M1從出土遺物及墓葬形制、裝飾等分析,應屬遼代中晚期墓葬,最可能為遼興宗晚期至遼道宗時期。M2的墓主人為遼聖宗貴妃,這次發掘是遼代貴妃墓葬的首次發現。而M1雖未有墓誌出土,墓主人身份不詳,但從其宏大的墓葬規模、高等級的隨葬品、特別是用琉璃磚加飾墓門等可以看出,墓主人亦應是遼代顯赫的大貴族,或為遼貴妃家族重要的成員。

那麼墓葬還有那些不為人知秘密,且待下文揭曉。(張昊文采寫,圖片由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