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玄學篇(五)發燒線材那些你可能沒聽說過的祕密(中)

30秒銷售定義

不知道你們清不清楚,我反正很清楚這個行業潛規則。

因為大多數人分不清聲音的“改變”和“改善”,也因此有了這個30秒銷售定義的存在。

甚至有經銷商會直接告訴我說,只要產品會對聲音有很大的改變,不管是不是改善,反正一般客戶也聽不出來,很多時候客戶對前30秒聲音的變化最為敏感,只要讓他一耳朵發現聲音變了,這東西就是好賣的東西。

這個定義在線材和耳塞產品方面,應用的頗為廣泛。

(大型臺式音箱系統不太適用,因為大系統折騰起來更為耗費時間,聽者往往也會認真細品。)

事實上,改變聲音容易,改善聲音難。

尤其是線材方面,一耳朵讓聲音變化很大的這種,頗為常見,但往往聽時間長了會發現,其真正能做到改善和提升音質的,卻寥寥無幾。

這裡只是想告訴大家,試聽很重要,掌握正確的試聽方法更為重要

就個人經驗而言,一耳朵聲音變化很大的線材,往往都不是什麼好線(這裡不是絕對化),聽時間長了容易發現各種毛病。

能改善音質的好線,是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去感受——各個細節的表達是不是完整和全面、聲底素質如何、音色會不會過染或是偏頗的厲害。切勿一耳朵盲目下手。

發燒玄學篇(五)發燒線材那些你可能沒聽說過的秘密(中)

線材瞬時記憶性

這個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強調過,這個規律很隱晦,不容易發現,所以再次強調下。

器材使用某線材一定時間後,若更換為另一款線材,更換完畢後開始播放的前幾分鐘內,聲音會具備很強的前一款線材的聲音特點,然後慢慢才會過渡到後面更換的另一款線材的聲音。

這裡有個延伸,比如我銷售線材的時候,給客戶聽一款貴价好聲的線材,客戶認可其聲音後,我可以向客戶推薦另一款價格低、利潤高的線材,並告知這款便宜的線材和貴价線材聲音差不多,然後換上給客戶聽。結果就可以是客戶當場聽了一兩曲,發現確實如我所言,然後購買了我推薦的廉價線材。然而回到家覺得自己系統不夠好聲,還難以發現根源所在。

這個是有解決方法的,無論線材怎麼換,這個聲音過渡期大概就是三首歌的時間。更換線材後,播放前三首曲目的聲音,都可以視為不作數。三首之後,系統的聲音,往往就更接近後面更換線材的聲音了。所以說到這,還是耐下心來,多聽聽,好好聽聽。


發燒玄學篇(五)發燒線材那些你可能沒聽說過的秘密(中)


煲線機

玩HIFI的本來就是少數人,玩到線材的更是少數中的高燒,而我屬於玩到最後實在沒得玩了,就自己買煲線機玩。

因為實在是太小眾弄了,以至於煲線機這東西,正經做的就那麼幾個,手指頭都能數過來,英國的Blue horizon proburn、美國的audiodharma,中國臺灣的telos,還有美國音樂絲帶的Vidar。

發燒玄學篇(五)發燒線材那些你可能沒聽說過的秘密(中)

為什麼今天想說這個呢,因為這東西很有意思。

如果把線材視為音樂信號的管道,那煲線機的原理就很像專業疏通下水道。

我們平時聽音樂使用線材,慢慢熟化的過程,就像水管裡的涓涓細流,這個細流短時間無法把管道的完全衝開,也無法完整沖刷掉管道內的雜質,而煲線機就充當了大流量沖刷的角色,同時更像是加入了清潔液,完全把管道清理乾淨。

發燒玄學篇(五)發燒線材那些你可能沒聽說過的秘密(中)

我玩煲線機的結果,是覺得這東西有價值,第一次使用煲線機,我選擇了一根非常熟悉的同軸線,這根同軸線是一根相對普通的無氧銅線,煲線之前,聲音三頻均衡,素質尚可,沒有過於優秀,色調相對比較素,也沒什麼韻味可言,我在煲線機上煲了四天。

結果是非常出乎我意料的,煲過的這根線,剛開聲的時候,整個低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巨大的嗡嗡聲不絕於耳,我還以為線壞了還是怎麼了,巨大量的,嗡嗡的低頻,完全沒法聽。

然而很快就回復正常了,也就是三五首歌的時間,這條線迴歸正常了。後來我又聆聽了一段時間,才確認結果,這根線煲過之後的提升還是巨大的,最大的感覺就是整個聲音感覺更加放得開了,放得開的同時還更有控制力,聲音信息量更加豐盈,兩端的延展還有了一定提升,同時結像更加凝聚,質感表現明顯。唯一讓我覺得有不確定性的是,我發現這根聲音原本非常素的同軸線,煲過後有了一定的音染加入了進去

,好在我用的煲線機夠高級,這個音染是正向的,絲滑且甜美。不過我也擔心其他音染做的不好的煲線機會把差勁的音染加進去。

也是於此理解了,認識一個非常發燒的哥們,他為什麼要把所有線都過煲線機,確實是有可聞且明顯的提升的。

導體的抉擇

這個觀點,就相對個人化了。就市面上最初的無氧銅,各種N的高純度,到純銀,到單晶銅,單晶銀,金銀合金,再到各種合金,鍍層等。

我應該七七八八都有接觸過了。

而接觸過這麼多不同材質,不同鍍層的導體之後,我個人認為,只有兩種導體的聲音,在聲音的大方向上,大概率不會出錯。

一個是高純度無氧銅,另一個是單結晶體純銀。

我會認為,各種鍍層容易出現聲音各頻段傳輸速度不同步導致的聲音斷頻;

單晶銅導體對音色表達生硬;

純銀線很容易三頻不均衡;

各種合金容易影響傳導性,聲音發糊,同時伴隨著詭異的聲音染色,散亂泛音、塑料味兒等各種問題隨之而來。常常會讓原本的聲音,表達的面目全非。

再次強調,這個問題個人化因素非常明顯。是有很多線材使用各種材料都能把聲音做的很好的。但就近些年的聽音經驗而言,很多花裡胡哨的線材,導體,純屬亂搞。亂搞就算了,很多設計師自己就聽不出來聲音有問題,才是真的無可救藥。這種所謂的“調音師”,事實上在行業內還真不在少數。

線材的價格,在整套器材的佔比?

這個是上次說了一半的內容。

我個人覺得10%~30%之間合適。

不到千元的器材,請不要折騰線材,因為你不如把這部分錢放在你的器材上。

不是非常高端的器材,儘量不要用昂貴的線材,除了上述理由外,高端線材往往對前端的揭示力非常強,會很大概率放大非高端的器材的聲音缺點,使聲音反而更難聽。

依舊以5000元的器材舉例,用個千元左右的線材,對器材的缺點揭示不太明顯,對優點的發揮也有一定提升,一切控制在大家都合理的度,整體上還有個一白遮百醜的效果,往往會得到不錯的聲音體驗。

至於頂級器材的玩家,個人建議就是一定搭配頂級線材。

比如群裡有朋友購買了四五百萬的全套音響器材,同時線材花費在50萬左右,這時候可能就有朋友跳出來反對,說是浪費錢什麼的了。而我的觀點是,強烈支持,幾百萬的音箱確實需要最高品質的線材來搭配,幾十萬購買線材,整個方案非常合理,一般線材就是發揮不出頂級器材的實力的。

總之,在音箱這個比奢侈品還奢侈的行業,尤其就頂級器材而言,沒有花錢的不是,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相當適用。

最後這個觀點不適用耳機、耳塞升級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