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的宋太宗要毒殺南唐後主李煜?

王超行俠仗義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人。他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是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史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北宋建隆二年(961),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李煜主動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李煜在金陵圍城之戰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

有關李煜的死因,流行的說法是說,他是被宋太宗用牽機藥毒殺的。至於宋太宗為何要毒殺李煜,歷史上也眾說紛紜。

宋人李燾在《續資治通鑑長編》、明人柯維騏在《宋史新編》中都提及李煜被毒死之事。清人畢沅在《續資治通鑑》中曾考異說:“李後主之卒,它書多言賜鴆非善終”。其中,對賜鴆說記載最詳細具體的是宋人王侄的《默記》,後主死於牽機藥之說便是來自此書。

據《默記》載,李煜入宋後,宋太宗曾派徐鉉拜見李煜,李煜對亡國頗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聞言不悅

。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節,是後主的42歲生日。他在住所聚會後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懷念故國,並命南唐故妓詠唱。宋太宗聽聞此事後非常憤怒,諸罪並罰,遂賜牽機藥鴆殺李煜。牽機藥,據說為中藥馬錢子,目錄寒、味苦,對中樞神經系統親和力強大。李煜因酒後服藥,酒助藥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後頭部與足部相接而死,狀似牽機。

《虞美人》這首詞,市井路人都耳熟能詳。事實上,這首詞很可能就是導致李煜被殺的主要導火索。這首詞字裡行間都體現出李煜對國破家亡的哀怨,透露著自己對故國的懷念。“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隨便一句,都在表達李煜對亡國的憤恨與哀怨。這對於“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宋室而言,無異於是李煜心存復辟之心的直接表露。

李煜即位時,北宋已經建立。因而李煜在位的十五年,其實都是在不斷和宋進行抗爭。李煜雖然表面上向宋俯首稱臣,但實際並未放棄與宋抗爭。他曾暗中組建了強悍的水軍——龍翔軍,努力改革南唐內政,改進科舉制,大量招納賢才。此外,即使是滅南唐的圍攻金陵之戰,李煜也親自率全城軍民抵抗宋,長達一年。

這麼一個始終心想反抗宋,對宋假意恭維的南唐後主,在成為俘虜以後依舊心存復辟之心。對此,宋太宗為之大怒,合情合理。越王勾踐的先例在前,宋太宗又怎麼會願意養虎為患呢?因而最終,李煜慘死於“梧桐深院”。

至此,一代才子隕落,甚是悲愴!李煜看起來像是因為思念亡國而被毒殺,讓千年後的人都仍然倍感同情!只是身為亡國之君,身不由己,悲哉


鄧海春


李煜的死,一個普遍的說法是被宋太宗用牽機藥毒殺的。至於宋太宗為何要毒殺李煜,歷史上也眾說紛紜。但個人認為,李煜被殺其實是他自己造成的可能性極大。

《虞美人》這首詞,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事實上,這首詞很可能就是導致李煜被殺的主要原因。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字裡行間都體現出李煜對國破家亡的哀怨,透露著自己對故國的懷念。“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隨便一句,都在表達李煜對亡國的憤恨與哀怨。

這對於“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宋室而言,這無異於心存復辟之心。

而據史料記載,公元978年(太平興國三年),徐鉉便奉宋太宗之命,前來探視李煜。閒談期間,李煜居然還不加掩襲,對徐鉉大談自己過去當皇帝時的事情,還哀嘆道:“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不久之後,李煜又作死般的寫了這首《虞美人》。這種種行為,對於一個被俘的亡國之君而言,其實是相當危險的。

最終,宋太宗為之大怒。而李煜也因為這些緬懷故國的詞和言行,逐漸引起了宋太宗猜疑,最後被宋太宗賜毒酒,將他毒死……

所以說,李煜作為亡國君,時相當愚蠢。寄人籬下,本來就該夾起尾巴做人,像劉禪那樣,展現出一副樂不思蜀的模樣,這才是保命之舉!可他非要秀才華,唯恐皇帝不知自己心懷故國似的。


這些歷史要讀








在故事裡,這位白胖子非但武功高強,還擅使牽機毒藥,常常於眾目睽睽之下殺人於無形之中

他是宋太宗趙光義,他為鋒利無比的“柱斧”代言,為居家良品“牽機藥”代言,為宅男福利“幸後圖”代言……



南宋時期,王銍誠邀趙光義代言牽機藥,從此,“沖服方便,口感極佳,每天一勺,一月昇天”,隨著這段極具誘惑力的廣告語,牽機藥走進了千家萬戶

本品純天然無汙染,起效無形,效果顯著,服用本品,生於何月何日便可死於何月何日,確保用戶死的時候擺出頭腳相接的完美姿勢,牽機藥鄭重承諾,無效退款!您還在等什麼?




這份代言合同被王銍收錄在《默記》.上卷裡,《默記》由《四庫全書》收錄在“子部小說家”類

具體內容是:



徐鉉歸朝,為左散騎常待,遷給事中。太宗一日問:“曾見李煜否”?鉉對以:“臣安敢私見之”!上曰:“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見可矣”……


然而

徐鉉加給事中已經是在李煜死後一年的事。太平興國四年,“從徵太原,軍中書詔填委。鉉援筆無滯,辭理精當,時論能之。師還,加給事中”

再過了四年,徐鉉遷左常待,“八年,出為右散騎常侍,遷左常侍”。~《宋史.卷四百四十一.徐鉉》

如果徐鉉奉命去見李煜,他的官名只能稱為“太子率更令”



鉉遂徑往其居,望門下馬,但一老卒守門。徐言:“願見太尉”。卒言:“有旨不得與人接,豈可見也”!鉉雲:“我乃奉旨來見”。老卒往報,徐入立庭下久之。老卒遂入取舊椅子相對。鉉遙望見,謂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

李煜家裡看門的、迎客的、通報的,都只有一個老卒,窮得除了李煜坐的那把只剩下幾把舊椅子


然而

太平興國二年二月甲午,“右千牛衛上將軍李煜自言其貧,乙未,詔賜錢三百萬。煜雖貧,張洎猶索之,煜以白金(魚委)面器與洎,洎意歉然。時潘慎修掌煜記室,洎疑慎修教煜,素與慎修善,自是亦稍疏焉”~《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八》

再窮,李煜也有一份右千牛衛上將軍的俸祿。太平興國二年二月,趙光義剛做皇帝兩個月李煜便向他哭窮,趙光義一次性賞給李煜三百萬銅錢,第二個月還給幾位降帝加了工資,“己未,詔劉(釒長)、李煜常俸外增以它給”。以李煜的經濟實力買幾把椅子還是沒有壓力的

李煜府中還有掌管記事、庶務的屬官,小周後也不可能自己擼起袖子洗衣做飯



頃間,李主紗帽道服而出。鉉方拜,而李主遽下階引其手以上。鉉告辭賓主之禮,主曰:“今日豈有此禮”?徐引椅少偏乃敢坐。後主相持大哭,及坐默不言。忽長吁嘆曰:“當時悔殺了潘佑、李平”


然而

徐鉉投宋後是任正經職務的官,李煜還把他當心腹毫不避諱地訴說心裡話……李煜不是一個稱職的亡國之君

徐鉉姿勢擺足,以舊禮待李煜,一點都不避嫌,一點都沒看出趙光義試探二人之意……徐鉉不是一個稱職的二手臣



鉉既去,乃有旨再對,詢後主何言。鉉不敢隱,遂有秦王賜牽機藥之事。

告別李煜,徐鉉被趙光義召去問李煜表現如何。上一秒還對李煜表現出忠心耿耿的徐鉉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李煜悔恨沒有重用忠臣堅絕抗宋的話一股腦轉述給趙光義,so,李煜死於牽機藥


然而

趙光義好象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心腸歹毒擅使毒藥,特意委託自己的侄兒秦王趙德芳出面給李煜捎去牽機藥的問候,並且囑咐趙德芳一定要囑咐李煜,按時按量服用,這玩意敞開供應,吃完還有

牽機藥者,服之前卻數十回,頭足相就如牽機狀也





王銍又寫道

又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雲


然而

王銍彷彿已經忘了李煜窮得連椅子都買不起的事了。李煜這傢伙居然在家召明星唱歌跳舞,唱就唱吧,明星們居然還動用麥克風低音炮把這場堂會當作演唱會。重金屬節奏極大地影響到了趙光義在皇宮裡休息,恨得牙癢癢的趙光義決定投毒藥殺李煜

慢著,剛剛才說過牽機藥是慢性毒藥,殺人於按時按量堅持服用。李煜慶祝七夕演唱會吵到趙光義,被一怒賜死,貌似死得特別爽快,“(太平興國三年秋七月)壬辰,贈太師(吳)王李煜卒”~《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九》

如果當天賜藥當天死,按牽機藥的藥性,估計李煜吞下去的藥量已經遠遠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飯量,牽機藥完全沒有體現出價值嘛。還不如賜牛肉乾二十斤讓李煜半個時辰內吃完,大家都開心,那多好





其實大家拿這事黑黑趙光義陶冶情操還不錯,反正那傢伙身上黑點不少也不差這一件。但真要把這事當作史實……

還是服藥吧




為國釣魚


南唐後主李煜對宋太祖封為違命侯。委曲求全。常借四時之景感懷亡國之痛。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恰似江春水向東流。表達他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像這樣的詞句還很多。深深的呢給北宋王朝的統治者,心理上造成陰影。趙匡胤雖然是一個賢德的君王沒有殺他。但是呢和他一起打拼天下的太宗皇帝趙光義是一個心胸比較狹窄的人。所以在他攻打南唐幾十年的過程當中已經對這個南唐後主心裡頭很恨了。所以在他穩固了皇權之後。就是肅黨,清理朝政。李後主是他所痛恨的一個人,所忌彈的人。這就成了他殺的目標了。畢竟這當朝皇帝九五至尊不能出爾反爾,不能夠違背太祖的遺命(曾經之言)。就聽從了宰相趙普之意把他毒死了。這是一個作為一個帝王的政治需要。他能夠容忍後周的柴榮後代,但他不能夠容忍南唐後主的存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李煜 他特別有才華這個才華呢作為一個帝王都想要。宋太祖還可以容忍李煜的才華,可以作為笑料聽一聽,他一統十國,這些亡國之臣的聲音。宋太宋是不允許的。他好不容易和兄弟們一起打拼天下把自己的哥哥侄子全部都處理了自己鞏固了皇權當上了皇帝。耳朵邊怎麼會允許其他人來懷念那些故國往事呢。順著帝王敗著寇,軍閥割據的時代。怎麼能允許別人說我?我的天下是這些人用自己的生命換取的呢?我怎麼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個罵名竊國者之罵名?你是被我打敗的,你就得心存感激。你說的這一切都是曾經的過眼煙雲,我那麼多的弟兄用生命攻打你,幾十年如一日。他痛恨的就是頑固不化的人。有那麼多的才華,趙光義是個武夫,讀了很多軍事方面的書。他也很欣賞文化人。但他畢竟是,軍事家。趙匡胤人家是個文學家,軍事家。區別就在這兒。趙匡胤他是一個司令,趙光義他是個將軍。打仗的人他只認現實。才華不能夠把青春換回來,才華也不能把一個國家換回來。北宋剛剛開始百廢待興。樹立朝廷的榜樣。為他殺功臣開始了開端之筆。

淺薄之見。


可可潘琴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 這天的傳統習俗有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既然是普天同慶,那麼皇家也會與民同樂的。這日,南唐後主李煜,他的夫人小周後,和其他的貴婦人一起,按照慣例來到慈寧宮,給皇后請安,慶賀節日。

請安結束後,分別往回走。但是剛走到半路,還沒有出皇宮的大門,來一太監,傳皇后的口諭,令小周後留下,皇后要和她交流一下女紅的技藝。

小周後被領到一間宮室,在那裡靜候。誰知坐等不見皇后蹤影,右等沒有皇后信息,等華燈初上時,卻來了正主——當今的聖上宋太宗,小周後馬上就明白,所謂的太后懿旨,不過是太監們假傳的,真正羈留自己的是皇上。

原來那小周後,生得真是花容月貌,傾國傾城。又加上歌舞棋賦,多才多藝,真是天生尤物,能把見到她的男人迷得神魂顛倒,如醉如痴。當初李煜投降大宋,兩口子自南京來到汴梁城以後,當時的晉王趙光義,見到小周後時頓覺眼前一亮。但是趙光義那時還只是個王爺,雖然垂涎欲滴的望著這個尤物,但只能舔舔乾渴的嘴唇,壓抑著不現實的慾望。現在不一樣了,趙光義繼承了皇位,他要完成自己的宿願,要一親芳澤。今天正好是機會,小周後進宮了!試想一下,羊入了虎口,豈能讓她逃掉?

在這喜氣洋洋的元宵節,宋太宗要喜上加喜,做到真正的“與民同樂”。但小周後力矩不從,這一拒絕,讓宋太宗跟來了興趣,就像人吃肉一樣,大肥肉狂嚼大咽起來沒有什麼滋味,拿上一個羊蠍子,慢慢的啃起來,簡直是回味無窮。於是就強行寵幸了她。

“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後圖,太宗戴幞頭,面黔黑而體肥,周後肢體纖弱,數宮女抱持之,周後有蹙額不勝之態。”(《萬曆野獲篇》明·沈德符)

“後戴花冠,兩足穿紅襪,襪僅至半脛耳。裸身憑五侍女,兩人承腋,兩人承股,一人擁背後,身在空際。太宗以身當後。後閉目轉頭,以手拒太宗頰。”(《見只編》姚叔祥)

果然如此,宋太宗這口鮮一嘗,那叫一個銷魂!越發離不開,舍不掉了。就這樣從元宵節開始,直到正月將盡,趙光義才放她出宮。這半個多月,宋太宗可謂是日日深耕,夜夜銷魂,過得就是神仙日子。

每當回味那香豔時刻時,太宗皇帝總覺得意猶未盡。一日,他又突發奇想——他心想,自己吃獨食,沒有什麼意思,好東西要大家分享才行。於是在慾望得到滿足後,特意請來宮廷的畫工,給他來了一個生活實錄,於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名畫《熙陵幸小周後圖》就此誕生了。後來還有人在畫上題詩確證:“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衝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

在這個歡樂的節日裡,宋太宗那裡是滿園春色。降宋的南唐後主李煜這裡,現在是什麼狀態呢?他投降大宋以後,宋太祖封他違命侯,雖然是侯爺,但是卻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宋太祖死後,宋太宗即位,李煜被加封為隴西公,這麼看來待遇應該提高了。

但是今天卻不同了,小周後進宮團拜,一天未歸,李煜心裡不踏實,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聽著府外的鑼鼓喧天,看著孔明燈的升起,自己的心卻在往下沉。他可憐巴巴地張望,心急如焚地探聽消息。但也只能暗自焦急,根本就不敢去進宮找人。

李煜望眼欲穿,徹夜難眠。睡夢之中,窗外似乎有動靜,側耳細聽,好像是佳人夜歸的腳步聲。他趕緊起身,憑窗環顧深院,哪有佳人的的倩影,只有滿地落紅。

李煜在焦急的等待中,寫下一首詞,來表達此時的心情:

《喜遷鶯·曉月墜》

曉月墜,宿雲微,無語枕頻倚。夢迴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鶯啼散,餘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誰能想到,這一等就是半個月。十五天之後,小周後回來了。走時是鮮豔欲滴,歸來後卻形容憔悴。回來一下轎,顧不上回答緊隨身後問長問短的丈夫,一頭紮在床上,痛哭、大罵……

李煜和小周後的厄運從此開始,每月總是有一次皇命,令小周後入宮,用意不言自明,每次一去至少要呆上好幾天。

“李國主小周後,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後主多婉轉避之”。(宋·王銍在《默記》)

在這樣的日子裡,李煜呢?除了默默忍受這一切之外,不敢有如何異常舉動。但在出現宋太宗寵幸的寫生畫以後,簡直讓他欲哭無淚了。一開始他只是被帶了個綠帽子,已經感到夠窩囊的了,看到這幅畫以後,臉都綠了。這就是在公開的打臉呀!

可是誰讓自己是亡國之君呢?

這種時日過了沒多久,公元978年七夕節這一日,正好是李煜的42歲生日,便在住所聚會後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懷念故國,並命南唐故妓詠唱。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聽到後非常憤怒,心說,你還是不忘自己的南唐,那麼朕就滿足你的心願,去找被滅的南唐吧。於是諸罪並罰,賜牽機藥給李煜,李煜服後,頭部與足部相接而死,狀似牽機。

李煜死後不久,小周後悲痛欲絕,不久亦與世長辭。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南唐書》宋·陸游

《宋史》元·脫脫等


老衲侃春秋


宋太宗毒殺李煜的根本原因是李後主等異姓勢力威脅到了宋朝的統治,為維護自己的統治,排除異己就是最普遍的手段。

宋太祖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輕易就取得了後周的天下,為了防止此類兵變的重演,鞏固自己的統治,就必須加強中央集權,就必須剷除其他割據政權。所以李後主等勢力的存在就威脅到了趙氏的統治。


其次,李煜嗣位時,南唐已奉宋為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宋太祖趙匡胤多次遣人詔其北上,李後主均推辭不去,這必然也惹怒了宋統治者。

藉口則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銀湖金濤


有人說,宋太宗之所以一定要毒殺南唐後主李煜,是因為宋太宗想霸佔小周後。覺得李煜礙事,所以才把他給除掉了。那麼,這個說法對不對呢?

(宋太祖劇照)

關於宋太宗霸佔小周後一事,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記載,比如北宋王銍的《默記》、宋人葉夢得《避暑漫抄》,以及元明清的歷史筆記中都有。後人還根據這個記載,畫了一幅《熙陵幸小周後圖》的畫,在後世非常有名。

王銍的《默記》原文是這樣的:“李國主小周後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多宛轉避之。”意思是說,宋太宗多次把小周後(當時叫鄭國夫人)叫進宮裡去,回來後,小周後就大罵李煜,罵的聲音到處都聽得見。至於其中發生了什麼故事,就耐人尋味了。

不過,這件事是不是真的,後世爭議頗多。畢竟正史上沒有記載。而且,野史的記載雖多,都是根據王銍的《默記》來的。王銍在《默記》中說,他這個史料是從《江南錄》中來的。而《江南錄》(早已散佚)這本書,是徐鉉、湯悅根據宋太宗的指示寫的。既然是根據宋太宗的指示寫的,怎麼可能記下這件事呢?

再說了,宋太宗真想納小周後,在李煜去世後,他為什麼沒有進一步的行動呢?就像宋太祖納花蕊夫人那樣,只要他有心,這應該是很簡單的。

所以說,宋太宗殺死李煜是為了小周後的說法,顯然是吃瓜群眾想象出來的,沒根據的橋段。

(小周後劇照)

那麼,宋太宗毒死李煜,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談談另一個問題:李煜是不是因為荒淫無度才導致亡國的?

其實,這也是後人對他的一種普遍的看法。他和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經常被後人相提並論,認為他們是史上絕無僅有的藝術人才,可就是不會當皇帝,荒淫誤國。

但實際上,李煜其實根本不荒淫,反而是積極作為的皇帝。

李煜在當皇帝的時候,不斷向宋太祖示弱。比如除去國號“唐”,改稱“江南國主”;比如把“龍袍”換為“紫袍”; 比如下令貶損儀制;比如撤去金陵臺殿上的鴟吻等等。有人認為這是李煜軟弱。實際上,李煜其實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留時間給自己,以便聚集力量和宋太祖對抗。

而實際上,宋太祖也落入了李煜的圈套,反覆找不到要攻打李煜的理由。以至於最後爆粗口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就是說,不是你有沒有做錯的問題,而是你的存在讓我不得安寧,所以我要打你。

(李煜劇照)

在這長達15年的時間裡,李煜確實在國內也做了大量振興國家的工作。比如他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安心種莊稼,以增強國力。比如他對大臣們非常善待,尤其是那些帶兵打仗的將領,他給予他們極大的優待。大將何敬洙去世後,他甚至廢朝三日,表示對他的尊奉和哀悼。就算在戰場上打了敗仗逃跑的馮延魯,他也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禮遇。

可以說,李煜不但讓國力變得很強盛,而且也在國內聚集起了極大的人氣。

我們再看看最後宋太祖出兵攻打李煜的時候,李煜積極抗戰,毫不退縮。而且還積極聯繫吳越和契丹,企圖三面夾擊北宋。李煜這樣做,讓宋軍在南唐打了一年半的時間,後來宋太祖甚至都有了想撤軍的打算。

由此可見。李煜絕對不是一個荒淫誤國的主,只不過國力實在有限,他才最後敗給了北宋。

李煜在被俘後,他的存在,對於宋太宗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史料記載,宋太宗曾經問南唐舊臣潘慎修:“李煜真的懦弱無能,荒淫無道嗎?”潘慎修回答說:“他如果真的荒淫無道,為什麼能守住國家十多年?”

還有史料記載,當李煜在開封寫了詞,流傳到民間後,江南的老百姓,讀著詞,哭得捶胸頓足。

以上兩個史料說明,宋太宗之所以一定要殺李煜,完全不是為了什麼小周後,根本的原因,就是李煜有相當大的號召力,不殺李煜,他在皇位上坐得不安心。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煜向大宋投降了以後,生活上雖然收到了優待,但是不管是宋太祖還是宋太宗,對李煜還是有懷疑之心。



李煜被軟禁之後,還是經常飲酒作詩。據說,有一天,是七夕節,宋太宗召見李煜的舊臣徐鉉問“可曾見過李煜?”徐鉉說“沒有,不敢去見!”宋太宗就說“無妨,你去看看他吧,我讓你去。”

徐鉉就跑去見李煜,到了李煜住所,看到一個守門老卒。徐鉉說“我要見太尉。”老卒說“聖上有旨,不能隨便見人。”徐鉉說“我就是奉旨而來。”



徐鉉見到了著紗帽子道服的李煜,李煜拉著徐鉉的手放聲大哭說“我後悔啊,我後悔殺了潘佑和李平。”

潘佑和李平,是南唐的兩位大臣。潘佑曾上書李煜說“家國愔愔,如日將暮”,意思就是說國家(南唐)已經到了傍晚時分,太陽就要下山了。李煜聽後很不高興,開始討厭潘佑。而李平呢,是潘佑推薦做官的,李煜認為他們是朋黨,所以把他們兩個都殺了。身處此情此景,李煜見到舊臣,頗有悔恨之意。

徐鉉回去之後,宋太宗趙光義又召見他,問“李煜都跟你說了什麼?”徐鉉肯定不敢隱瞞,事無鉅細,把和李煜見面的情形細細道來,於是,趙光義就起了殺心。



據相關史料記載,當時正值李煜生日,李煜命歌妓唱他新作的詞。太宗宋太宗聽到那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於是就命人賜毒酒給李煜,李煜喝下後便中毒身亡。

李煜的一生是個大悲劇,他經歷了人生最高峰,作了帝王,同時也經歷了人生最低谷,成了階下囚,甚至於死亡。不過,也許就是這種生活上,思想上巨大的反差,才讓李煜成為一個傑出的詞作家,寫出了《虞美人》這種流傳千古的詩句。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小郭襄


五代十國時期遍地的國主皇帝,而且都是趙匡胤的老熟人,後來也基本上都被老趙抓到了開封城。要說老趙對各位老夥計都還是不錯的。老上司小柴,南漢的老劉,北漢的小劉,都得享尊榮,壽終正寢,後蜀的老孟,吳越的老錢也是迫於壓力主動歸降,雖然這二位死的有點不明不白,至少面子還是給足了的,唯獨是南唐李煜,宋人記載,李煜42歲生日時候,做《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宋太宗趙光義聞之不悅,賜牽機藥予以鴆殺。傳說這藥特別毒,發作起來渾身抽搐,身體扭曲,手足相接,形似牽機。

五代十國後期形式:

昏聵的君主入宋後不但身家性命得到保證,而且還給了比較顯貴的爵位,像南漢劉鋹入宋受封“恩赦侯”,後來升級為”彭城郡公“,小趙即位後又給他升級為“衛國公”,北漢劉繼元先是受封”彭城郡公“,後又晉升”彭城公“。在對手眼裡,敵人的昏庸就是對自己的功勞,兩位大小劉昏君的封爵沒有實權是肯定的,但是至少面子上給足了恩榮,大大體現了趙匡胤、趙光義兄弟的寬宏大度王者風範。

而李煜並不是像南北漢末代皇帝那樣的昏君,雖然大家一致認為李煜做文人頂尖做皇帝混蛋,但是李煜統治下的南唐實際上是五代後期宋以外最強大的割據勢力。為此老趙還專門制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策略。先是荊湖、後蜀,然後是南漢,吳越又主動歸降,把李煜的南唐包圍了一圈之後,才兵臨城下,迫使李煜出降。實際上,北宋出兵先後消滅南方各個割據都是為了消滅南唐而做的準備。如果李煜是昏君的話,根本不值得趙匡胤如此苦心積慮。


在這個過程中,李煜表面上被迫去國號帝號,順從宋朝宗主地位,實際上卻加緊練兵備戰。一邊上書請封,一邊部署防禦。趙匡胤準備像對付吳越那樣,把李煜騙到汴梁扣起來,但是李煜也夠精明,稱病不去,趙匡胤遂以此為藉口發動了滅南唐的戰爭。南唐軍隊先是依託長江和秦淮河天險,對入侵的宋軍展開激烈抵抗。防禦失敗南京城被圍,李煜又暗地裡多次命令各地部隊勤王,表面上卻一再向宋廷上書乞和。奈何李後主實力和運氣都十分不濟,終於城破被俘,押送到汴梁跟其他亡國之君作伴了。而這時候,距趙匡胤去世,也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趙匡胤賞李煜一個封號“違命侯”,這與劉鋹的“恩赦侯”形成鮮明對比,可見對李煜噁心到什麼程度。

補充一點,北方的北漢並不是因為強大而被放到最後,而是因為有契丹的干涉,宋朝不願意在統一之前就跟契丹起衝突。

宋滅南唐之戰進軍圖:



後屬的孟昶其實與李煜的經歷十分相似。孟昶在位三十二年,閉關鎖國,不與中原通,故後蜀在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難得的繁榮安定。北宋發動滅蜀戰爭之後,後蜀依靠蜀道天險,也展開了激烈對抗。奈何與老趙的宋朝實力懸殊太大,孟昶的蜀軍一路敗退,只抵抗了66天便破城投降,押解東京。結果孟昶前腳走,蜀地後腳又叛變了。老趙一看這個孟昶還是很得人心的,蜀地還是有很多人念他的好,心裡非常不痛快,孟昶到達東京汴梁之後七天,就無疾而終了。


而李煜入宋三年後被殺,實際上也是必然的,趙匡胤有所謂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歪理邪說,同樣道理,趙宋江山的臥榻之側也絕對容不下懷有異心的前朝皇帝。李煜雖然已經“歸為臣虜”了,卻依舊不老實,一天到晚哭喪個臉也就罷了,還寫反詩,李煜的那些偉大詞作,基本上都是在做“臣虜”期間所作,像“故國不堪回首”、“幾曾識干戈”等等這樣的句子,充滿了對故國的思念,對失敗喪國的怨恨,我想不管是誰坐在趙光義那個位置上,都不會容忍李煜的,用現在的話說李煜的求生欲太弱了。


李後主與趙匡胤

傳說中,趙匡胤年輕時候四處遊俠,遇到了還是富貴公子的李煜,二人一見如故,拜把子做了兄弟,李煜想推薦趙匡胤在南唐做官,趙匡胤也是求之不得。趙匡胤入唐後還沒建功立業,就與南唐重臣周宗的女兒周娥皇一見鍾情談起了戀愛,奈何江湖浪子根本入不了周老爺的法眼。李煜對此根本不知情,按照父皇的安排娶了周娥皇做王子妃,傷透了把兄弟趙匡胤的心,於是趙匡胤暗暗發誓與南唐為敵,要搶回周娥皇。還有傳說李煜被抓到汴梁後,大周后還經常被趙匡胤抓去侍寢,回來兩口子只能抱頭痛哭。趙匡胤跟李煜之間肯定有很多私人恩怨還沒了結,所以不急著殺他。而趙光義跟李煜是沒啥交情的,李煜不老實,直接殺無赦了。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南唐後主李煜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一介君王,最終淪為北宋戰俘。政治上毫無成就的李煜,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詞人,被譽為詞聖。

但李煜身旁還有個比他更聞名的人,便是她的妻子,小周後周薇。李煜原本娶得是小周後的姐姐,稱大周后。在李煜見過小姨子時就已經鍾情了。在大周后抱病時,偷偷的把小姨子接到宮裡來。小周後年幼單純,就去看望姐姐,重病的大周后見妹妹在皇宮裡,異常驚訝。為妹妹來宮中自己不曉得呢?她試探問:“你什麼時候來的?”年僅15歲的妹妹隨口答道回答:“來的很多天了。”露餡了!宮中之前盛傳天子和周薇私通。大周后證實留言病情惡化就死了。

妻子死了這對李煜來說是好事。三年以後就娶了小姨子。之後趙匡胤的軍隊在開寶七年破掉金陵城。南唐滅亡,李煜一下從天子變成臣虜,有感而發。《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從此詞風大變,寫作沒有了昨日的浮華,矯揉,用真實的心情打動讀者的心。那種對故國的思念代替了矯情,對過去的悔恨代替了風花雪月的溫情與華美,只有一紙傷心淚,滿眼裡鄉情。“揮淚對宮娥”在他的詞作中,我們第一次看到流淚的李煜的形象。

到宋京後,趙匡胤給他安置了個閒職養著,李煜就沒事寫寫詩詞。

後來趙匡胤駕崩,宋太宗趙光義繼位,趙光義早就看上了小周後,繼位沒多久,就強行把小周後招進宮中,弓強女幹。對於此李煜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實在是毫無辦法,之。自此每個一段時間,趙光義都會把小周後招進宮強行臨幸。小周後下肢體弱,每每痛苦不堪,被送回來後大哭並痛罵李煜,李煜心情可想而知,心之恨傷只得化作詩詞,訴於天地。

後來趙光義對他的羞辱變本加厲,在一次強幸小周後後,命令畫師把小周後被弓強女乾的樣子畫出來,並隨小周後一起還給李煜,李煜看了畫作之後,痛之淚殤,悲憤交加,還有什麼比這更甚的人格侮辱呢?這無疑是對李煜殘破心靈的鐵蹄踐踏,他羞愧、惱怒、痛恨、懊悔、無奈,無盡無止,各種愁苦盤結於胸,使他無法排解,這就更激發了他對往日生活的追憶和對故土的悠悠思念。加上太宗生性多疑,想了解後主的真實心態,派南唐舊臣探望後主,主僕抱頭痛哭,後主悔不該誅殺忠良,導致國破家亡。舊臣回去據實彙報,太宗大怒,殺心頓起。

又到了七月七日乞巧節,恰是李煜的生日,憶起在江南時節,鶯歌燕舞,快意人生。如今歸為臣虜,境遇悽慘,國仇離恨湧上心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日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詞闕填就,後主令小周後吟唱,自己以笛相和。冷月如水,歌聲悽婉。早有人飛報太宗。太宗以後主不忘故國之思,賜牽機毒酒。是夜後主中毒身亡,死狀苦不堪言。不久小周後抑鬱而亡。

最後貼幾首李煜詩詞,供大家欣賞。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r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清平樂·別來春半\r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柔腸斷 一作:愁腸斷)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r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