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月度精華文章彙總(自評)


1、《投資需要鈍感力》


這篇文章至少花了6個小時,是我認為最近寫的最好的一篇。雖然內容部分,在講券商那段有點繁瑣,但是核心觀點——投資需要鈍感力,是每一個進入市場,並且想長期賺錢的人必須掌握的。


有關鈍感力這個詞是前幾年看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提出來的,當時看到就覺得眼前一亮,跟我在投資市場中這麼多年的體會非常貼合。


這麼多年,在市場中看過太多“高手”,也見過他們一個個倒下,無一不是對所謂的消息反應太靈敏所致,虧損80%以上的比比皆是。


日常生活中,我是不太喜歡看新聞的,不喜歡在各種謠言和反轉中浪費時間。


對於社會、經濟、法律等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我一般會等事情熱度降下來,根據自己的興趣好好拆解分析。這樣是效率最高的,而且我還有時間去查很多相關資料。


再次給大家推薦一下分享轉發。


2、《趨勢、資金、風險 3方面看科技股走勢》


這是第一篇收費文章,主要是收到微信內測邀請。我估計是看到我最近一個多月筆耕不錯寫原創文章,然後獎勵的。不過,與收費內測相比,我其實更希望他把留言功能還給我。


已經有很多朋友在後臺反饋說,為什麼沒有留言功能?!我告訴他們,是因為以前沒用過,所以權限被收回去。

所以這次先把權限用一下,留住它再說。


我想既然微信已經在內測,估計以後會是大趨勢。目前微信公眾號打開率越來越低,頭條號的內容質量越來越高,對微信壓力挺大的


就收費文章來說,我是不完全認同的,但可以理解。現在公眾號流量頭部集中明顯,後來者想做起來越來越難。所以微信鼓勵大家做更專業的內容,這樣他內容生態更加穩定。


我自己也深有體會,很多朋友在催我幫忙選基金、選股票。說實話,這個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我都想找幾個朋友一起來幫忙,但沒酬勞也不好意思開口,如果能讓他們憑本事掙稿費,我想是可行的。


所以,我發的內容都會是以乾貨分析內容為主,時效性內容為輔,不求蹭熱點關注,但求每一篇都是實實在在的內容,言之有物,如果沒有就等有的時候再發。


這篇文章主要就是以科技股為案例,講到做股票是趨勢和風險的辨別,以及市場一些“聰明”資金的操作邏輯,非常值得一讀。(目前付費人數已經超出我的預計)


3、《一文看懂基金投資,從入門到精通!》、《基金投資,從入門到精通(實戰第2版)》、《2020年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行業和基金?》

這三篇文章可以歸為一類,都是講基金投資,由淺入深。主要是因為被一個好友拉進了一個基金投資群,群裡討論激烈,可是對於基金投資錯誤理解太多,特別是高位科技基金風險很大的時候,群裡很多人都是那種孤注一擲的感覺。


我也不知道哪裡來冒出來的責任心,本著“能救一個算一個”的原則,一氣呵成寫了多篇基金知識,基本上都在1小時內完成2000多字原創文章。

後來寫了四篇科技股風險提示,也是因為看那個基金交流群很多人抱團買5G,不斷加倉,有些擔心。有意思的是,後來我被踢出去了

。。。。


更有意思的是,作為一個潛水文藝中青年,我順便把這幾篇文章發佈到豆瓣基金小組,沒想到很久不怎麼登陸的豆瓣竟然陸續有好多小姐姐關注了我。


4、《第4次提示科技股、科技基金的風險!》、《炒幣、炒股和炒房有什麼相似之處?》、《科技股的投資邏輯,現在還可以追嗎?》


這三篇都是科技股風險提示文章,另外還有一篇文章的末尾也重點提示過,所以加起來是4篇。


其中,第1篇影響是最大的。當時發出去後,頭條一下關注量增加4000人,最近科技股大跌,帖子才被知乎翻出來,一下子關注量增加1000多。(可以看出頭條推薦機制是比較友好的)


其實,內容很簡單,國內的科技股含金量低,只是短期資金炒作而已,主要來自科技ETF基金,而且在短期大幅拉昇之後,風險性不言而喻,反正最後基民和股民買單。


5、五篇被標題耽誤的文章

《如何快速入門金融經濟學,看懂財經新聞?(房地產為例)》

《如何快速入門金融經濟學,看懂財經新聞?》、

《從地產公司財務數據,揭露2016-2019年房價漲跌真相!》

《距離A股開盤還有一天,你準備抄底嗎!》

《股市跌的這麼慘,為什麼證監會不繼續休市?》


更多講的是一些底層邏輯,加上發的比較早,看的人不多也是正常。


例外,這份書單《2020 投資精進書單 (附贈電子書)》會讓你在投資路上走的更遠,更穩。開卷有益,電子書我也都彙集到在網盤,大家可以自取。


對於後期市場,我是屬於比較樂觀的。但有關抄底,我都是偏謹慎,慢比快好!

《什麼時候抄底最合適?抄底的藝術(第2版)》

《抄底還可以再等等》

以上文章都可以在【牛貓數據】公眾號查看

最後,願我持續輸出乾貨,願大家都有收穫!


讓投資變得更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