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地出入口都有體溫檢測體溫,對疫情真的有用嗎?

堅仁不羈


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肯定是有用的,能有效篩查出疑似病例,進而隔離觀察,防止交叉感染健康人群!不過目前出現一些假陰性病例,也是少數,大部分感染者有發熱病症體現!疫情期間一定要配合檢查,這樣才能更有效更快抑制病毒傳播速度!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我是熊小熊


平時溫度36.3-36.4,今天下高速檢測用這個測是37,剛用這個又是36.4。但是測腋下是38.1 !!從縣城進省城的我們……回來後老實兒隔離,隔離,居家隔離

————分割線

在社區和場社區志願者的指導下,我重新測了額頭太陽穴和耳後……然後測了一遍家裡人所有人的溫度……這東西溫度真的忽高忽低……太玄乎了……不過我可能輕微低燒了(根據症狀)……明天去藥店看看有沒有水銀體溫計吧!



鼓搗娃娃的小李教授


測溫槍一點不準,頭一陣我母親住院,醫院有時候也要求患者家屬量體溫,體溫計量出來的體溫是36點多,一出來用測溫槍一量往往溫度都是32點多,這一下就相差3點多,比如有的人發燒的話用測溫槍一量發燒也變成不發燒了,所以說測溫槍沒有什麼意義量出來的體溫大都反應大低了不準


侯麗梅227小白兔


應該肯定,這次各地各個關口的體溫檢測,對於防控、阻斷“新冠肺炎”的蔓延是有很大的作用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其一、這是2003年防控“非典”時證明了的一種很有效的方法。我們應該記得,在2003年的防控“非典”疫情時,為了更快、更有效地防止和阻斷“非典”的“人傳人”發生,當時就是實行的所有單位、所有小區、所有村莊、所有的公共場所、道路關卡等通行,都要實行量體溫通過的程序。凡是體溫超過37.3度的,都必須隔離觀察。這樣做,很有效地起到了防控和阻斷“非典”疫情蔓延的勢頭。

其二、這是一種相當於“過濾器”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戴口罩、不聚會、不到人多的地方久留、勤洗手等等是預防“新型肺炎”傳播感染一道道有效的方法,而量體溫則是這個防控“過濾器”系統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這次的“新冠肺炎”患者也有一個重要的症狀,那就是發燒,尤其是發低燒(37.3度以上)。因此,這次全國各地機關單位、城鎮鄉村、道路關口、公共場所普遍實行的量體溫制度,對於儘快地控制和阻斷疫情的傳播蔓延將起到很好的作用。


潤友


目前測量人體,體溫的方法有四種。

分別是:

1.玻璃內汞溫度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水銀溫度計。

2.電子溫度計又分為(熱敏電阻溫度計和溫差電偶溫度計)。

3.紅外線體溫計(紅外線熱成像體溫監測)

4.液晶溫度計。

由於每種溫度計的使用不同和測量人體的部位不同以及小孩,大人,老人(女性的體溫會比男性高0.3℃)的不同,所以它體現的溫度標準也是不同的。

那麼,我們正常人的溫度是37±0.4℃,低溫為37.5至38℃,中溫為38.1至 39℃,高溫為39.1至41℃,超高溫為41℃以上。

由於我們人體各部位的溫度不同再加上身體內部的溫度測量不方便,現在,我們比較常用的測量方法是,額頭,口腔和腋窩及紅外線熱成像。口腔的溫度為36.7至37.7℃(平均為37.2℃),腋窩的溫度是36至37.4℃(平均為36.8℃),還有一種是直腸溫度,它是最接近人體內部的溫度,但是不方便,用的比較少,它的溫度為36.9至37.9℃(平均為37.5攝氏度)。

那麼體溫監測對與疫情是或有用?

答案:是肯定有用的。

要知道,我們人體的所有生命活動都是以人的新陳代謝為基礎的,而體溫則是新陳代謝正常進行所必須的,體溫的過高或過低對人體的各種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影響都很大,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死亡。

然而,體溫升高的原因恰恰就是感染了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等)到傳染病和感染,最後導致發熱,所以,現在我們才會看到人流量多的地方到處都有體溫監測。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夠有所幫助哦。





宴遇影視



單眼皮的蝸牛


有用,至少能初篩一部分發熱的患者,我剛剛值完發熱病房班,值班期間收了兩個在火車站過安檢時測體溫高被送到發熱門診而最終收入發熱病房隔離的。

每個出入口有了體溫槍測體溫,可以減少漏診率!



風溼谷大夫


一次性醫用口罩現貨需要私聊






用戶7117969795341


有用,但用處不能被誇大。現在防疫控疫有兩套標準。第一套,1有感冒類任一症狀並看過病留下聯繫方式的,這類人都會接到社區電話接受核酸檢查,陽性則接受治療。2主動求治療的。這兩類人治癒標準是核查呈陰性。第二套,宅在家的人,這類人沒有核酸檢查,這些人視為健康的標準就是沒有症狀。因此問題來了,很多被確診的人其實也沒有症狀,有些治癒後出院的複查又是陽性,但這些人沒有症狀。因此很難保證在醫院外沒有治療過的人不是新冠肺炎患者。


休閒娛樂看世界


當然有用,新型冠狀肺炎的症狀之一就是發熱,所以檢測體溫當然有用了。雖然冬天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高發期,而這些疾病的症狀往往也有發熱。但是,也要對發熱人員提高警惕,通過進一步檢查再區分是否為新型冠狀肺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