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甘肅"放羊娃"到985大學"網紅教授",他登上央視,被董卿高度評價!

2018年3月28日,在《中國詩詞大會》的第三季第六場,百人團裡一位選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了對"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詩的深切感悟,令人印象深刻。他出身偏遠農村,從小酷愛文學,曾翻遍學校圖書館上萬本書,如今卻成了一位教授天體物理的老師。

他,就是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滾。

從甘肅

一邊放羊,一邊讀書

李滾出生在甘肅平涼地區偏遠農村。村子環境差,沒有照明,長期以來,幾乎只有他家一戶人家。童年時,每天晚上,全家人都要聽爺爺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小說,爺爺讀累了,爸爸接著讀。後來,李滾上學識字了,就由他來讀。

四歲時,李滾跟著哥哥去放羊。"一邊放羊一邊讀書,我感覺到非常地快樂,黃土高坡野草幽花千溝萬壑,一卷在冊愛不釋手襟情怡宕。"

初中畢業之後,李滾考上了平涼師範學校,學校看他讀書用功,忠厚老實,就把圖書館裡的一間小屋分給他做宿舍。"所以我那時候得到的一個優勢就是,我可以任意地去讀任何一本書。我寒暑假的時候,都用那個尿素的蛇皮袋子,揹著一袋子的書,然後回到農村的時候放羊,我就每天夾一本書,一邊放羊,一邊讀書。但那時候讀的都是文學的書。"圖書館裡二十萬冊圖書,只要是喜歡的,李滾基本都翻過。《紅樓夢》是他最愛的一本,讀了不下十遍。

從甘肅

愛好文學,卻成了理科教授

李滾愛好文學,卻在升本科考試的時候選了物理。因為老師告訴他,物理學好就業。他想,讀是一種生活方式,不管學什麼專業,從事什麼職業,"都是要讀的。"

2007年,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後,李滾入職電子科技大學 。他潛心科研,近年來,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一項;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863項目二十餘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7項;主持和參與其他各類項目三十多項;出版教材一部;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7項。(截至2019年12月)

在工作之餘,李滾堅持讀書。他酷愛古典文學,光是長長的書單就令人震撼。他說,"就算沒時間讀,看著靜靜躺著的書包,略微顯得心安,如果掛在肩頭,飛也似得去趕校車,便感覺非常厚重和實在"。


從甘肅

作為航空航天學院的老師,李滾既給同學們講《信號檢測與估計》《導航原理基礎》等專業課,也參與了本科生《人類文明經典賞析》通識課的教學,給同學們講《紅樓夢》,並開設《書法的美與理》等課程。他還把中國古典文學帶入理科的教學中。他的課開場,通常會有一首定場詩。"比如,'枯葉隨風著地易,新蕾沐雨上枝難',我就用這副對聯開場,說明年輕的科技工作者與老年科技工作者之間的辯證關係。"

從甘肅

登上詩詞大會,成了"網紅教授"

2017年秋天,《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組在四川各高校進行高校組海選。電子科技大學推選李滾參加。儘管他婉拒多次,但在眾人眼中,他是不二人選。

2018年3月28日晚CCTV-10播出《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第六場,身處百人團中的李滾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了對"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詩的深切感悟。李滾"火"了,但他卻說,作為一名普通老師,他沾了詩詞大會的光,"一夜之間成為網紅,非常愧疚。"

從甘肅

節目中,董卿這樣評價他,"李滾的成長經歷和求學經歷,我還是挺感動的。但他小時候吃的那些苦,可能我們沒有感受到,而且他始終很樂觀、很堅定。我覺得每個人在成就夢想的道路上,都需要這樣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需要這樣一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需要這樣一種"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勁頭。如果這樣的話,你不僅是走在了實現自己夢想的道路上,而且就像李滾老師這樣,你已經融入了我們國家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潮流當中了。"

從甘肅

李滾常告訴自己的學生從校園環境出發,把學校當成大觀園。聽松風、蟲鳴、蛙聲、鳥啼;看楊柳依依、芳草萋萋、綠水悠悠、銀杏飄飄。"從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亭一樓,也就是從自己的大學校園開始體會、對話、妙悟中國藝術精神。"從古典文學到天文學,李滾始終是那個手不釋卷的讀書人。

關注"電子科大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電子科技大學新聞網、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官網、貴州都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