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徒心理有多可怕,這部電影讓你感同身受,深度解析《原鑽》

各位老闆好,我是不愛美人愛電影的黃葉影視,今天聊的是一部沒有反胃場景或狗血情節,卻能讓觀眾如坐針氈的電影。這部有毒的電影就是爛片王亞當·桑德勒的翻身作,第92屆奧斯卡最大的遺珠之一《原鑽》。我將圍繞《原鑽》的劇作手法與主創影像風格分析這部

"好萊塢版瘋狂的石頭"是如何逼瘋全球觀眾的?

賭徒心理有多可怕,這部電影讓你感同身受,深度解析《原鑽》

本片的背景設定在2012年的紐約,劇組請來了NBA巨星凱文·加內特與知名歌手盆栽哥在片中飾演當年的自己,讓本該荒誕十足的虛構故事變得無比真實,且極具壓迫性,要說影片的劇情其實一點也不復雜,我們來簡單梳理一下。

電影劇情梗概

亞當·桑德勒飾演的猶太人霍華德,是曼哈頓一家珠寶店的老闆,他雖然穿金戴銀衣食無憂,實際上是個死不悔改的賭徒,將辛辛苦苦賺來的鈔票浪費在了風險極高的體育賭局之中,如今他欠款10萬美金,每天都要面對由親戚阿諾領導的黑幫的追債。霍華德的感情生活也相當混亂,一邊跟同床數十年的妻子鬧離婚,一邊又管不住風情萬種的情婦,更糟糕的是霍華德近期還出現了結腸癌症狀,極有可能罹患絕症,這要是一般的賭徒恐怕早就拋棄妻子跑進深山老林裡躲債等死了,但霍華德絲毫不在意這些瑣事,哪怕莊家一個個都繞著他走,依舊將僅存的一點救命錢都投入了一場新賭局妄圖以小博大咸魚翻身。

賭徒心理有多可怕,這部電影讓你感同身受,深度解析《原鑽》

我們一般只會用"賭怪"來形容這種人,不過霍華德的人生轉機似乎真的來了,他近期費盡千辛萬苦搞了一塊成色完美的蛋白石,他相信這塊原鑽能在拍賣會上拍得百萬美元的高價,從而讓自己逆天改命。原鑽彷彿有一種難以言述的魔力,它不僅給予了霍華德無限的自信,也吸引了前來珠寶店購物的凱文·加內特。

2012年的凱文·加內特正值事業轉折期,很多球迷網民都嘲諷他年齡太大,打不動比賽了。為了粉碎謠言重振信心,凱文·加內特提出借用原鑽幾天作為自己比賽期間護身符,霍華德顯然不想在拍賣會前節外生枝,但礙於情面還是答應了凱文·加內特的要求,並留下後者珍藏的冠軍戒指作為抵押,凱文·加內特前腳剛走出珠寶店,霍華德後腳就把戒指拿去典當了,他用這筆典當來的錢為賭注加碼,等贏錢後再將戒指贖回來,屆時再從凱文·加內特手上換回原鑽,按時參加拍賣。這樣就能在一週之內賺兩筆鉅款。霍華德不知道的是,這場賭局正是噩夢的開始,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他將會面對生活的殘酷考驗與命運的無情捉弄。

賭徒心理有多可怕,這部電影讓你感同身受,深度解析《原鑽》

電影的劇作手法

介紹完大體劇情後,我們來分析一下本片的劇作手法。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原鑽》的觀感,我會選擇"鬧騰",這種鬧騰並不是喜劇電影中的鼓樂齊鳴,而是黑色電影式的狂躁鬧心。主線劇情中,霍華德為拿回原鑽而艱難的周旋於各式人物之間,像極了黑色電影中落魄偵探處處碰壁的查案過程,只不過原鑽的表現手法要比老牌作品激進不少。

賭徒心理有多可怕,這部電影讓你感同身受,深度解析《原鑽》

鬧騰的外在表現正是不少觀眾如坐針氈的主要誘因,但別忘了《原鑽》之所以能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年度最佳,關鍵在於它能讓你一邊咬牙切齒恨不得弄死主角,一邊又急迫的想知道劇情接下來的走向。在電影中幾乎每隔8分鐘就會發生一場大喜或大悲事件,情緒起伏之大遠超一般的故事片,而這些劇情轉折又完全不同於懸疑電影中"兇手另有其人"的單純反轉,它更像是昆汀或科恩兄弟電影中那種飛來橫禍的感覺,因為霍華德遭遇的種種意外狀況幾乎都是不可預測的,你根本就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比如當員工衝進霍華德的辦公室鬧事時,腸胃科醫生的電話不期而至,他告訴霍華德體檢結果一切正常。再比如霍華德好不容易將原鑽送到拍賣會後,卻在拍賣會即將開始前發現原鑽的起拍價遭到篡改,直接從百萬級別降到了十幾萬。

賭徒心理有多可怕,這部電影讓你感同身受,深度解析《原鑽》

正是這些設計精妙的轉折,讓影片結尾那場最大的賭局張力爆表。此時霍華德將賣出原鑽獲得的全部收入,都壓在了凱文·加內特的比賽上,且冒著極大的風險將追債者封死在安全門內,可謂是破釜沉舟。不瞞你說在比賽結果即將揭曉的那幾分鐘裡,我本人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死死盯著屏幕,彷彿我自己也參與了這場賭局一般,感同身受的體驗了一把賭徒心理。

出色劇情背後的編劇

《原鑽》的劇情如此出色,要歸功於影片的導演兼編劇薩弗迪兄弟,兄弟倆在多年前憑藉《被搶劫的樂趣》等作品,在圈內混了個臉熟。2017年他們與羅伯特·帕丁森合作了好評如潮的低成本犯罪片《好時光》,本片不但幫助薩弗迪兄弟成功拿到了原鑽的投資,還讓好萊塢製片人看到羅伯特·帕丁森的潛質,若沒有這部電影,恐怕《信條》與新《蝙蝠俠》的主演就另有其人了。

賭徒心理有多可怕,這部電影讓你感同身受,深度解析《原鑽》

薩弗迪兄弟

與《原鑽》中霍華德一樣,薩弗迪兄弟出生於紐約的一個猶太家庭,所以猶太文化與紐約是他們作品中最常見的元素。要知道絕大部分藝術家都是用歌頌與讚美的形式抒發著對家鄉的熱愛,但薩弗迪兄弟的思鄉方式卻非常硬核,相較於表現紐約的華燈璀璨、車水馬龍,他們更熱衷於揭開這座城市最黑暗的一面。在兄弟倆的鏡頭下,無論是不可救藥的癮君子、苟且偷生的竊賊、還是疲於奔命的鑽石商人,都被這座骯髒不堪的城市折磨到崩潰。

薩弗迪兄弟的影像風格

薩弗迪兄弟影像風格也尤為異類,他們喜歡用聒噪迷幻的電子樂填滿全片,再配上色調偏灰噪點及多的畫面,給人一種90年代劣質MV的即視感。觀眾通過這幾近癲狂的表現手法,感受到的不是對主角的膜拜而是厭惡,這正是薩弗迪兄弟的用意所在,在原鑽中薩弗迪兄弟通過日趨激烈的戲劇衝突,一步步引導觀眾去思考,究竟是什麼讓霍華德這個本該在上流社會談笑風生的珠寶商,成為了眾人避之不及的掃把星,

答案只有一個:賭徒心理。霍華德總是將希望壓在一些概率極低的事情上,絲毫不在意後果與代價,一旦結局不如人意他不會亡羊補牢及時止損,而是拆東牆補西牆,導致漏洞越來越大,哪怕大火都燒到家門口了,他還是選擇編造謊言逃避問題。

賭徒心理有多可怕,這部電影讓你感同身受,深度解析《原鑽》

片中有一處情節讓我感慨頗深,屢次討債失敗的阿諾領著一幫兄弟將霍華德扒光,扔進他自己轎車的後備箱裡隨後揚長而去,阿諾身為霍華德的親戚當然不會做得太絕,他留下了手機以供後者求救。霍華德拿起手機打給了正在不遠處的禮堂中觀賞孩子們演出的妻子,他並沒有說出實情,而是謊稱把車鑰匙鎖在後備箱裡了,請對方出來幫忙開一下箱門。很顯然無論如何妻子都將看到自己的醜態,但霍華德還是不敢面對受辱的事實。妻子一路罵罵咧咧的走到車尾,當打開後備箱看到一絲不掛的丈夫時,她沉默了數十秒然後轉身離去,妻子並非不在乎霍華德的安危,只是對這種糟心事已經麻木了,她知道無論是言語爭吵還是肢體衝突,都無法改變霍華德的本性。其實霍華德有時也會奮起反抗,甚至進行自我反省認清自己的廢物本質,可

但凡出現了一丁點轉機,他馬上又會投身新的賭局中,開啟自我欺騙的循環,這種人就是賭徒心理造成的惡果。

賭徒心理有多可怕,這部電影讓你感同身受,深度解析《原鑽》

我們每個人都是"賭徒心理"

我們又能比霍華德好到哪裡去,明知道韶華易逝還要在瞌睡與放縱中虛度青春,明知道彼此相愛還要找各種方式考驗對方的忠誠。明知道健康重要還要在凌晨3點手握肥宅快樂水點擊下一回合

,賭徒心理終將被墨菲定律斬於馬下。只不過當你意識到與極小概率事件共生的僥倖並不可靠時,有很大概率已經毀掉了一個機遇、一場戀情、乃至一段人生。

《原鑽》的開頭有一段微觀礦物質向胃鏡檢查視角過度的畫面,象徵著貪慾與絕症的等同關係。影片的結尾則是一段微觀晶體碎片轉向宏觀宇宙的畫面,這或許意味著追求刺激者終將隨時間湮滅,只有腳踏實地的人才有資格仰望萬物星辰。如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