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宅在家,你做到自律了嗎?


疫情期間宅在家,你做到自律了嗎?

1 疫情之下,生活也要有意義

新年伊始,這場“戰役”我們已經打了一個月之久,雖然情況有所好轉,很多省市已經陸陸續續地復工復產了,但疫情還是比較嚴峻的,還有很多人依然出不了門,從大年初一宅到現在。

剛開始還好,覺得終於有機會好好休息,可以“明目張膽”地不工作、不勞作,老闆沒有理由辭掉你,也可以“名正言順”地躺在床上睡覺、刷手機,父母家人沒有理由責罵你,只要乖乖地待在家裡,不出門、不串門,就是為國家做貢獻。

可是待著待著,就會憋瘋,長期生活在一個密閉空間,無事可做,該享受的都享受完了,接下來就會感覺到無比空虛、無聊和寂寞,所以會有一種受不了的感覺。

你會突然懷念以前有工作、有目標的日子,雖然很累,但至少每天過得比較充實,日子過得也快,而現在這種空虛的日子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這段時間,有的人把時間都浪費掉了,整天渾渾噩噩,如果不工作,根本不知道還能做什麼,而有的人卻恰好相反,會好好利用這來之不易的時間,提升自己,給自己充充電。

就算是被迫在家,也不會忘了自己該做的事,不會完全放任自己,除了工作,還會堅持自己以前一直堅持的習慣,堅持自己對人生的追求,這就是自律。

疫情期間宅在家,你做到自律了嗎?

有人說,疫情期間,可能會胖了一批人,因為每天吃了就睡、睡了就吃,也可能瘦了一批人,因為家裡斷了糧,只能節儉度日。

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不管外面怎麼變化,也都會堅持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即使宅在家裡,也不會偷懶,即使沒有人監督,也會做到自律,和以前一樣。

疫情之下,我們很容易看到哪些人是積極努力的人,哪些人是沒有方向的、被動的、被生活牽著走的人。

這段時間,有人過得極其憋悶和無聊,有人過得有滋有味、充滿了樂趣,有人提升了廚藝,有人又學習了一項新技能,還有人已經給自己的未來找到了方向。

看一個人能不能成功,就看這個人在沒有任何壓力和監督的情況下,能不能嚴於律己,始終如一。

看過這樣一句話,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了花開。

在我們關心疫情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做該做的事,就算沒人給你安排事情,你自己也可以找點事來做,至少要讓生活變得充實和有意義。

疫情期間宅在家,你做到自律了嗎?

2 發現樂趣,找到價值,變成習慣

做到自律,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件很難的事,但其實它並不難,你可以從平時的一件小事做起,就算是早起一個小時,看一個小時的書,或者做一些家務,收拾收拾房間等等。

這些小事看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並且堅持做,並不容易,想要擺脫空虛和無聊,就把每一件小事變成有意義的事。

而把一件事變得有意義,就要從中找到樂趣,要讓自己感受到這件事給你自己帶來了什麼價值,不管價值是大是小,是否與金錢利益相關,只要是對自己有用的事,都是有意義的。

很多人找不到閱讀的意義,根本靜不下心來,其實是沒有找到它的樂趣,感受不到閱讀對自己的有什麼幫助,能產生什麼價值。

其實閱讀的意義非常大,只是在短時間內感覺沒有變化,但如果你堅持一個月之後,你會發現你自己就有了變化,時間越長,變化越大。

它不只是讓你增長知識和見聞,也能改變你的思維和眼界,改變從前固有的自己。

疫情期間宅在家,你做到自律了嗎?

閱讀就像減肥一樣,不堅持就沒有用,而堅持的動力就是發現樂趣,找到意義,並且變成習慣。

知乎上有位網友說過:自律是短時間內應對誘惑的理智選擇,人之所以可以自願,是因為滿足,之所以滿足,是因為有正向的心理反饋。

平時的娛樂、刷手機、打遊戲、看電視節目、購物等等,這些能讓很多人一直樂此不疲的事,正是能讓我們得到短暫的滿足,這種快樂,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而一件事,想要堅持,就要懂得延遲滿足,不要急於求成,要知道成功就是一點一點積累的,每天堅持一小步,就是成功的一大步。

培根說,幸運所需要的美德是節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堅忍。

可能對很多人而言,是娛樂至上的,但我們也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控制好自己,不被誘惑,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

疫情期間宅在家,你做到自律了嗎?

3 自律的最高境界,不是強迫自己,而是真正喜歡

自律,之所以那麼難,是因為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在強迫自己,是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其實也是相反的。

那些真正能夠做到自律的人,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優秀,並沒有那麼可怕,更不是我們可望不可及的人。

而是他們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是自己願意做的事,是已經找到了樂趣和意義的事,並且已經把這件事變成了習慣,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堅持這件事,一點也不難。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一個自律的人有多可怕,有個回答,真的是說到了自律的真正意義。

他說,真正努力的人,是感覺不到自己有多努力的,對他們而言努力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可怕,

因為真正自律的人,他們往往有一種極度想要做成某件事的決心,所以非常自律地在做同一件事情。

疫情期間宅在家,你做到自律了嗎?

因為有決心,因為喜歡和熱愛,才會對一件事特別執著,久而久之,這件事就成了每天必做的事。

就像著名作家嚴歌苓一樣,她的作品總是被拍成電影電視,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歡,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優秀女性,她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取決於常人無法企及的自律。

嚴歌苓的生活作息非常規律,每天雷打不動早上5點起床寫作,下午3點準時來到健身房運動,常年晚上10上床休息。

除了這麼有規律的日常作息,為了給寫作找到靈感,給大腦充電,她還堅持每天看書,每星期看兩場電影。

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你懂得自律,一切都簡單很多。

嚴歌苓的自律,源於她對寫作的熱愛,要寫出好的作品,就要不斷地積累知識和素材,因此才有動力去堅持。

不強迫自己的堅持,才是真正的自律。

疫情期間宅在家,你做到自律了嗎?

4 自律,是讓自己能有更多的選擇

自律的目的,是要有成果,要有價值,而它最大的價值,就是讓自己能有更多的選擇,選擇多了,才能在自己的人生當中活得更自由。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過著平凡的日子,我們都希望自己能過得更好一點,能和別人不一樣,至少不會被社會拋棄,至少能更輕鬆一點。

但這樣的目標,也需要靠我們自己努力,那些我們羨慕的人,其實在背後付出了我們以前想象不到的努力,無論多好的工作、生活和人生,都是靠自己堅持克服很多困難才能得到的。

記得去年大火的職場類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裡的實習生們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職場競爭激烈,儘管這些實習生們有著高學歷、高資歷,每天熬夜加班,疲憊不堪,可還是在職場中屢屢受挫,要面臨被淘汰的結局。

而我們這些普通人,連律師事務所的大門都進不去,他們的實習工資,竟然只有3000元,和我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想要在職場中有一席之地,並且升職加薪,就要不斷的努力和堅持。

相對於他們,我們的選擇更少,如果想要比別人走得更遠一點,就要克服在這條路上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就要比別人更努力一點。

而自律就是幫我們打開另一扇門的鑰匙,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是在自律與否中拉開的。

想要做成一件事,想要得到成功,想要和別人不一樣,就要學會自律,懂得自律和有效自律。

疫情期間宅在家,你做到自律了嗎?

雖然這場疫情耗盡了很多人的耐心,但我們還是要相信勝利就在不遠處,還是要對生活有熱情,還是要堅持自己本該堅持的事。

如果感到空虛,就自己找點事來做,做一些自己覺得有趣的或者是自己喜歡的事,渾噩度日,終究沒有任何意義。

其實,只要你想做、想努力,即使在家裡,也有很多事等著你,我們可以學學廚藝、可以看看書、可以陪陪孩子寫作業、可以鍛鍊身體,也可以上網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

現在連幼兒園、小學生們都開始線上聽課、學習,線下打卡做作業,他們都在努力了,我們這些沒有上班的成年人就沒理由不努力了。

要記得無論外面怎麼變化,我們不要放縱自己,要能管住自己,控制好自己,抗疫我們要堅持,生活我們也要堅持。

----END----

作者簡介:土生土長的南方姑娘,用樸實的文字寫走心的文章,與你一起談情感談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