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最大書畫作偽團伙揭祕:四件偽作現藏於美國博物館

1947年端午節前夕,當時的上海收藏界翹楚譚敬找到了造假名手湯安,請其為自己收藏的元代趙孟頫《雙松平遠圖》複製副本,兩人一拍即合,於是譚敬提供場地——一處位於上海祈齊路(今岳陽路)175弄2號的舊式花園洋房,並由湯安牽頭,組織了許昭、鄭竹友、胡經、王超群等一班人馬,俱是上海最出色的造假高手,開始了近代歷史上最著名的書畫造假活動。(注1)


湯安為譚敬造的第一幅假畫,是譚敬收藏的趙孟頫的《雙松平遠圖》,時在1947年端午節前夕。

鄭重先生對譚敬造假有深入研究,他撰寫的《沉睡了六十年假畫背後的故事》中寫道:“湯安找了許徵白(昭)、鄭竹友、胡經、王超群等一班人馬分工合作,許仿畫、鄭摹款字、胡做印章、湯全色做舊,以後又有金仲魚仿畫,最後由王裝裱成軸。仿製古畫談何容易,要把流傳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書畫所經歷的滄桑,在很短的時間裡做出來,沒有幾下子是無法達到的。他們先把畫畫好,裱在板子上,用水衝得似有似無。完了以後,又像舊畫流傳過程那樣,反覆揭裱,並要像修舊畫那樣進行接筆補殘,最後進行全色,使之古貌盎然。”

“造假工場設在岳陽路175弄2號,那是譚敬的一座舊式花園洋房,平時進出走的是開在永嘉路的後門。譚敬對此極為保密,只帶徐安(懋齋)來參觀,連張珩也不讓看。徐安的妹妹徐懋倩是張珩的嬸嬸,收藏錢幣大王張叔馴的妻子。徐安收藏古錢、字畫,和張珩也是好朋友。徐安家藏各種古印譜,也經常提供一些舊印泥、上等毛筆及舊的紙絹給湯安用。複製的舊紙及綿絹等材料,也有從北京故宮買來的舊物。”

由此我們可見,在譚敬的造假團伙內,分工明確,各施所長。

仿畫的,是許徵白。“製造歷代古畫,人莫能辨,允稱箇中高手。”

許徵白(1887—1948年後),名昭,字徵白,以字行,又字清簌,室名箕潁草堂,江蘇江都(揚州)人,工山水及人物雜畫。任上海美專教授多年,並參與發起組織“蜜蜂畫會”,旨在“提倡發展研究中國美術”。抗戰時期曾在上海參加畫展。

摹款的,是鄭竹友,長期與許徵白合作仿古畫,混跡收藏江湖。

鄭竹友,揚州人,系揚州名書畫家鄭箕(1809—1879)的後人,當時混跡上海的書畫家、仿製古畫的高手。

據《按持人物瑣記》記載,鄭曾說,創作不是自己擅長的,但只要有“真本(原作)”,就可以臨摹,一絲不走樣。與鄭竹友合作者,還有上海的裝裱匠劉定之(字春泉,江蘇句容人),凡是有需要修補的地方,都找鄭竹友幫忙。

鄭後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1962年被調至北京故宮博物院,在北京故宮專做修補古畫的工作。

做印章的,是胡經。“胡經描摹印章之準確,不但與攝影無異,而且有虛有實,精神畢現,鋅板的做手也好,足與日本鋅板鬥勝。先後做了大小印章數百方,上至宋元名人下及歷代公私藏印。而且書畫印章與紙絹舊氣多能逼真。”(《海上收藏世家》,鄭重著,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然後由湯安全幅著色做舊,最後是王超群裝裱。

後來,因為譚敬拖欠工資,許徵白一怒之下撂挑子走人,而接替他的人就是金仲魚。

金仲魚也是揚州人,生於繪畫世家。其父金純,字儉吾(一作建吾),是民國時期揚州名噪一時的畫家,晚年定居上海,設案售畫。

1960年,故宮修復廠成立摹畫室,專門複製故宮書畫藏品,以代替原件供展覽和收藏。金仲魚和鄭竹友一起來到北京故宮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