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家鄉的小河,從大秦嶺山中走來

老家有一條河,大山深處的溪水,自然流淌到川道就成了小河。發源於大秦嶺,流入漢江,匯入長江,一路奔流,浩浩蕩蕩。

在西安:家鄉的小河,從大秦嶺山中走來

冬天和春天,水流潺潺,河上搭一個小木橋,用簡單的木頭做成橋墩,上面架設木板,走在上面晃晃悠悠的,挺好玩的。

在西安:家鄉的小河,從大秦嶺山中走來

到了夏天,木橋就拆了。河水不漲的話,要過河脫了鞋襪,挽起褲腳直接從河裡趟過去。過河也是一種愉快的體驗,掬一捧清水洗洗臉,渴了喝點河水,有點“農夫山泉”的味道,那時候河水清澈沒有汙染。熟門熟路的從經常過的地方趟過去,哪裡水淺,哪裡是流沙,都一清二楚。不熟悉情況的,不知深淺的趟過河,就要掉到深水區。

在西安:家鄉的小河,從大秦嶺山中走來

春夏之交的小河,還是挺不錯的,有時在河邊洗洗衣服,腳放在水裡,小魚游過來咬腳趾,癢癢的。記得有一次腳上有個瘡口,好久都長不好,洗了一次衣服,河裡的小魚把瘡上的膿給吃乾淨了,過幾天,傷口居然癒合了。河邊有一片豌豆地,放學回家,路過豌豆地,拽一把豌豆角吃吃;還有一片油菜地,開花的時候,蜜蜂嗡嗡的飛,鑽在油菜地裡捉迷藏,弄得一頭油菜花瓣。

在西安:家鄉的小河,從大秦嶺山中走來

我們上學的學校在河的對岸,夏天發洪水,河水暴漲,上學就要坐船。就是一條木船,一個大叔負責擺渡,上學一般起的早,擺渡的大叔喜歡睡懶覺,同學們就到他家裡幫忙把撐船的竹竿(竹篙)掂到河邊,水不大,有同學自己把船撐過河對岸去,對岸如果有人過來,剛好把船送回去,如果半天等不來人,後面來的這夥人就只能乾等了。經常耽誤事兒,上學老是遲到。

在西安:家鄉的小河,從大秦嶺山中走來

河水暴漲的時候,也挺可怕的,濁浪排空,一瀉千里。渡船都不敢擺了,只能等洪水退了,水小了再過去。一到暴雨季節提心吊膽的,過河時要時刻提防河水會不會暴漲,趕緊得趟過去。住在河邊很不喜歡夏秋,經常下雨,一下雨就漲水,漲水了,上學就要遲到,操場上的鈴聲響了好幾遍,我們還在河對岸。

在西安:家鄉的小河,從大秦嶺山中走來

冬天枯水季節要搭橋,有時候木橋遲遲不搭,苦了過河人,尤其是學生。沒有橋就得從水裡走過去,冬天的水刺骨的冷,走幾步腳都凍木了,咬著牙堅持走過去,有時踩在石頭上,硌的腳都沒知覺了。兩個人同行,就互助互愛,早上一個人背起一個人過河,下午回家換著揹人過河,這樣少受一次冷水的浸泡。

在西安:家鄉的小河,從大秦嶺山中走來

後來考學到了西安,離河遠了,再也不用擔心河裡發大水了。看電視裡報道的洪水淹沒村莊,學生上不了學,可是很有感觸。不在河邊,常常會到秦嶺山裡去玩,在水邊走走,趟趟水,回憶一下過去的歲月。現在家鄉的河水都小了,被挖沙賣沙的毀的千瘡百孔的,修了一座水泥橋,方便了兩岸,也少了一些的鄉村的土味。

在西安:家鄉的小河,從大秦嶺山中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