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禪位嘉慶,當了三年太上皇,其中真相背後隱藏了怎樣的政治危機?


乾隆會退位,是因為虛榮心,而他退位不讓權也是他的虛榮心。85歲的乾隆當了太上皇,卻不服老,說自己身體很健康,仍然能處理政事,他認為嘉慶經驗不足,需要學習,不願意放權力,直到他89歲壽終正寢也沒有離開養心殿。

中國歷史上的禪讓起源於堯舜,是否真有其事,不得而知,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皇帝禪讓的就很少,而像乾隆這樣實踐自己諾言的,而主動傳位的,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即使他退位並不徹底,但是也是非常難得的。

受上天詛咒的皇太子

乾隆的晚年一直被立儲這個問題所困擾,雖然乾隆的兒子多,但是他自己實在是太能活了,把許多優秀的兒子都熬死了,他還依然身體健康。

雍正還在位的時候,當時還是寶親王的乾隆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了,他是乾隆的嫡福晉所生,以前從來沒有一位嫡長子繼位,所以雍正非常重視這個孫子,並親自給他取名叫永璉,暗示乾隆立這孩子為太子。

乾隆繼位後,很快就將傳位給永璉的詔書放在了正大光明匾後面,但是可惜永璉只活了9歲就離開了。

之後不久,皇后又生了第二個孩子,皇七子永琮,乾隆又決定將這個孩子立為太子,但是可惜傳位詔書剛放上正大光明匾,2歲的永琮也離開了人間。

連續失去2個孩子的乾隆,就像受了詛咒一樣,再也不敢立嫡子為太子了。

乾隆只得在其他孩子中選擇繼位人,第三位太子皇十五子永琰,忠厚老實,就被乾隆選為繼位人了,但是乾隆一直沒有敢宣佈他是太子,害怕再次受到詛咒,永琰也被上天所帶走,於是直到他禪位的前一年,才正式公佈於眾。

禪位--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乾隆禪讓皇位的想法從繼位開始就已經產生了,在乾隆的登基大典上禱告:“

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乾隆在康熙和雍正70多年的苦心經營下,接手了一個太平盛世,60年的為君生涯,讓他嚐盡了當皇帝的甜頭,傳位思想開始產生了變化。

乾隆25年的時候,乾隆表示:”只要自己的母親健在,即使在位 60年,也不進行傳位,雖然公開表示了傳位的想法,但是行動上卻十分消極,真是語言的巨人,行為的矮子。

乾隆42年,皇太后去世,乾隆失去了不歸政的藉口。

第二年,有一個叫金從善的官員上書,請立太子,這讓乾隆十分惱火,他認為這是對他不傳位的挑戰,於是下令將金從善斬首。在這樣的強壓之下,大臣們再也不敢提立太子的言論了,更不敢提及禪位了。

乾隆40年,乾隆的健康開始出現問題,到乾隆45年時,他開始行走困難,到了乾隆49年的時候,開始失眠,記憶力減退等老年病,這使得乾隆不得不將繼位是許下的諾言實現。

乾隆58年的時候,終於將禪位事情提上了日程,並乾隆60年9月公佈了38年前立下的儲位密旨。

終於在85歲的時候,決定將皇位傳給皇十五子永琰,並於新年的時候舉行傳位大典。

三年傀儡皇帝

乾隆終於在大臣們連哄帶騙下,交出了玉璽。年近90的乾隆皇帝,當起了太上皇,但是卻只是將:“郊、壇、宗、社諸祭祀”的行禮的事情交給嘉慶做。

各部門的重要奏章、接近百官等事情都需要乾隆一同批閱。這讓嘉慶非常鬱悶,有他這位十全武功的父親在,嘉慶就只能當傀儡皇帝。更要命的是,除了年老錯邁的父親外,還有一個權傾朝野的和珅處處攬權,處處與自己作對。

這三年的傀儡皇帝時期,給了嘉慶韜光養晦的機會,讓嘉慶看清朝局,得以在乾隆殯天后,一舉剷除朝中的貪汙勢力,正所謂“抄了和珅,肥了嘉慶”,這大概是乾隆送給自己兒子最大的登基禮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