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弗莫爾說“追逐小規模的日內短線波動是不會有真正的利潤的”,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

葉中樓


“在價格進入到一個明顯的趨勢之後,它將一直沿著貫穿其整個趨勢的特定路線而自動運行。”這是利弗莫爾關於趨勢的最完美的描述了。

利弗莫爾利用這個交易原理構建了自己的完美的交易系統,並且貫穿了其一生所有的交易行為,還取得了足以讓任何一個交易者垂涎的交易成就。

當股票、期貨、金融衍生品的價格處於一個上升趨勢或者下跌趨勢中,趨勢將沿著特定的路線途徑進行構建,直到趨勢的衰竭死亡。

任何一個時間週期的趨勢都存在這樣的一個路徑,包括了長期趨勢,中期趨勢和短期趨勢,甚至是日線級別以內的1H、5M和1M趨勢的構架。

而這個路徑作為趨勢的規律,也正好為日內交易提供了可行的依據。

但是,利弗莫爾卻認為“追逐小規模的日內短線波動是不會有真正的利潤的”,這是為什麼?

(趨勢構建的必定路徑示意圖)

為什麼利弗莫爾認為“追逐小規模的日內短線波動是不會有真正的利潤的”?

利弗莫爾大作手並非浪得虛名,他不是真正意義上順從趨勢的被動的交易者。

在長期的交易中,他總是試圖控制和左右趨勢的發展,可以說他是趨勢的製造和驅動者,就像我們A股市場的莊家一樣,所以,利弗莫爾站到了更高的角度上去解讀了趨勢。

日內波動需要服從趨勢波動的要求,而這些波動之中隱藏了更多的莊家的意圖。莊家製造無序的變化,用以掩蓋其真正意圖,和引導散戶來驅動一個趨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運行。

博弈在隨時隨地發生,不會有人明白莊家真正的意圖所在,除了莊家,那些能夠讓你看明白的東西,都是莊家願意讓你看見的,莊家需要你,誘惑你去完成他需要達到的目的。

利弗莫爾當然明白這些,他也是莊家,他從趨勢的內核裡看趨勢,所以要比任何人都有深度。

利弗莫爾之所以認為“追逐小規模的日內短線波動是不會有真正的利潤的”,可能基於其獨特的角度中的深度的見解。

這個見解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剖視:

一,日內趨勢並非無序地波動,但波動的頻繁會導致頻繁交易。

任何一個級別的趨勢,在利弗莫爾認為都不是無序的運動,而是都有其必定的路徑圖,趨勢會一直順著這個途徑去構建,直到趨勢結束。

人們嘗試對日內波動進行交易,當日就會兌現盈利,這種快感讓每一個日內交易者就像吸食了毒品一樣,欲罷不能。

但是,日內波動更多是一些次級別的波動的趨勢。譬如1H線之內包括了12根5M線,而每個交易日裡總計有48根5M線,這48根5M線可能構成了一個下跌然後上升的過程,參與這個級別交易,相輔相成的交易就是首先賣出後,再行買入,和盤尾的平倉。

這是一個簡單的波動的過程。但在複雜的波動裡,可能賣出和買入的交易就不止兩次了,而是三次或者四次,或者更多。

日內波動並非無序地波動,但是其節奏的轉化過於頻繁,就會導致過於頻繁的交易。

利弗莫爾極力排斥頻繁交易的方式,認為它是一個失敗的玩法,頻繁交易不會有多大的發展,並且會迷失在短線波動中,而找不到大級別趨勢的方向。

(1M級別趨勢路徑示意圖)

二,頻繁交易導致了頻繁地止損,當止損累加後,交易的成本會遏制盈利的有效增長。

在資金管理中,為了保證不是虧損大面積損傷本金,從而影響了未來的交易之路,所以必須設置止損。止損的目的,一則保護本金的安全,二則是保證盈利不會大幅度回撤。

日內交易隨著複雜地轉換而變成了頻繁的交易的過程,這對設置止損有了很高的要求。

當頻繁交易過程裡的止損被頻繁地掃損後,這些止損就會累計起來,就會損傷盈利,甚至會傷及本金。

但是,在交易的過程裡,貪念往往導致人們不會把止損設置在相對合理的地方。而且日內交易波動的空間也不會讓讓你這麼辦,所以,止損往往不會設置在一個合理的地方。因此止損不但不會有效保護,還會造成頻繁地掃損的。這樣一來,造成了日內頻繁交易,也會導致頻繁的止損。

而你又不能不去設置止損!頻繁地止損導致盈利大面積損失,或者導致了本金減少,都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利弗莫爾認為在虧損超過了10%的時候,你必須無條件止損,否則市場會把你止損出去的。

三,日內振幅相對有限,無法達成有效的盈虧比,達到虧小賺大的目的。

在一般的盈利的交易中,都會保證了盈虧比在2:1以上。只有這樣的盈虧比才是合理的,才是最後能夠賺錢的盈虧比。

在股票市場日內波動的振幅超過6%的股票,算是波動幅度較大的股票。

而那些在日內順著單一方向上漲的股票就會漲停,短暫的集合競價後,股價高開後快速封停,根本給不了交易者多少機會。除了那些堅持在每天打板的人,而打板又不是確切的日內交易者。

一隻振幅只有6%的股票,如何去設置一個合理的盈虧比?

但是沒有這個保障,你就不會實現虧小賺大,就無法實現最後的盈利。

而你又不是莊家,你根本不知道短期趨勢從哪裡開始,又在哪裡結束,所以,你根本無法買在當日最低,又根本無法買在當日最高點。這樣一來,又使振幅減少了,它對於完成合理的盈虧比,又增加了一個難度。

交易的本質,並不是你的技術有多高明,而是虧小賺大的盈虧比。

利弗莫爾從趨勢的角度來看待每一個交易者的技術,包括他自己,他認為,如果不能買在趨勢發生的開始,盈利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了。

而日內交易,買在轉換的起點,又賣在轉換的頂部,何嘗不是一件最難的事情。

如果達不到這一點,振幅相對有限的日內波動,就會使盈虧比進入一個不合理的狀況,不能形成有效的虧小賺大,這樣的交易最後的結果肯定是虧損的。

(合理的盈虧比示意圖,圖片來源百度)

四,頻繁交易的最後,勝率就會接近50%。

在利弗莫爾自己交易系統中,對於趨勢的確定是用了一種突破的法則。

他認為,當一個上升結束後,經過了長時間的調整後,當調整後的上漲再次突破前期高點時,這個上升的趨勢才能得到了確定。所以,他才會花費較長的時間,呆在趨勢上漲或者下跌的過程裡,等待趨勢順著必定的途徑運行,也等待趨勢給他帶來的豐厚的利潤。

所以,利弗莫爾,一次又一次測試著他的預判。

說的直白一點,利弗莫爾在賭博,他希望他的勝率會高過市場上任何一個交易者。恰恰如此,利弗莫爾一次一次賭對了。

當你是一個普通的交易者的時候,你的勝率不會超過利弗莫爾。而且在頻繁的日內波動中,當交易的頻率無限制地提高後,最後勝率都會接近50%。

當勝率接近50%之後,又沒有一個合理盈虧比保證,這樣的交易還怎麼玩。

難怪利弗莫爾認為,交易日內短線的波動是不會有真正的盈利的。

利弗莫爾在他最初參與的一個交易日裡曾賺了100美元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錯誤地以為,利弗莫爾也在從事他所不齒的日內交易。其實不然,這是他單日利潤增長,他沒有像日內交易者去快速地兌現,而是在等待利潤更加快速地累計,直到趨勢結束的時候,賣一個最好的價錢。

在利弗莫爾的畢生的交易中,根本無法找一個日內交易的例子。

日內交易就是一個頻繁交易,它是一種失敗的交易,不會給交易者帶來盈利。而從事頻繁交易的次級別波動,錯綜複雜的過程,會導致對於大趨勢方向的迷失,這種交易行為對於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五,利弗莫爾對於趨勢見解屬於高級的,他勸誡那些日內交易者,改頭換面去交易更大級別的趨勢:

1, 趨勢的級別越大,其穩固性越好。

2,趨勢的級別越大,盈利空間也具備更多的想象空間。

3,趨勢的級別越大,一個合理止損的設置,保障本金,保障盈利就會遊刃有餘。

4,趨勢的級別越大,資金管理的表現就會充分,資金的利用率才能高效。

5,趨勢的級別越大,因為時間週期的增長,對於錯誤的交易才能有充足的糾錯的時間。

6,趨勢的級別越大,一旦確立了趨勢,就會帶來更高的勝率,去幫助盈利。

7,趨勢的級別越大,對於確定盈虧比提供較大的空間,容易實現虧小賺大,容易實現綜合績效的最後的盈利。

利弗莫爾,他不同一般的交易者,他是一個作手級別的交易者,他有把控趨勢和左右趨勢的能力。而他站到了趨勢的內在本質中,去觀察交易行為,所以,他給出的對交易的解讀也是高級的。

綜上,利弗莫爾認為日內交易屬於頻繁交易,交易的盈利不但沒有豐富的空間,而且會在短線趨勢中看不清大級別趨勢的方向,所以,他認為頻繁交易是一個失敗的交易。


以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裡發表不同見解,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