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的鄉愁(1)

題記: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多年以後,山水依舊,鄉愁難改。

農村容許不下肉身,城市安放不了靈魂,這大概是許多年輕一代的真實寫照。

故事裡的鄉愁(1)

(故鄉的落日與鐵塔)

若不是因為這場疫情,封村封路,不走親訪友,也很難得有這麼多時間一直待在家裡,除了吃喝拉撒睡,其餘時間就是聽聽眾人的嘮叨,經歷著家裡偶爾的一地雞毛。只是這時間久了,原來的那種溫暖的感覺慢慢沒了,迫切回到城市的那個家,儘管一個人,也是溫暖的。

我,三十多歲,畢業7年,如今在省城有個自己的小家,孤身一人,負債百萬。

老家農村,兄弟三人,無姊妹,所以早年母親常說最大的遺憾是這輩子沒個女兒,那種心裡層面的所謂“好”還是缺少了一點內容,總歸沒那麼圓滿,而對於我的到來,則是個意料之外。其實,在我之前,母親是有懷過一個女兒的,只是限於當時計劃生育嚴苛的環境,在懷孕近八個月時還是被抓去強制引產,據說胎兒呱呱落地後,哭聲很響,大概也是在控訴與抗議吧。父親抱在懷裡也止不住一直在流淚,整整一個晚上都是如此,直到第二天早上,嬰兒哭聲逐漸安寧下來,氣息也越來越弱,最終完全沒了呼吸。父親強忍悲痛,用小被子將這個小生命仔細包裹後,在衛生院附近找了個相對好點的地方掩埋了,胎兒的手裡還放了一枚壹分的硬幣,或許父女、母女間今生大概就這一分的緣分吧。

多年前,我向父母打聽過這件事的經過,他(她)們言辭也有些閃爍,只是多次重複一句: 可惜了,要是現在完全可以救活。再者,當時本來就在外躲藏,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即便知道事發地址也是無用,因此也就再也不提,我也沒辦法多問,就此擱下吧。

故事裡的鄉愁(1)

(映在後牆的樹影)

兩位哥哥學習有些偏科,沒能考上高中也就早早失了學,大哥外出打工搞傳銷被騙了好幾千塊錢,這在當時也算一筆不小的數目,二哥跟著村裡人去新疆搞建築被拖欠一年工資,至今一分未得,欠條也早也不知所蹤。後來隨著年齡增長,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家裡就開始陸續有人來做媒說親,總體還算順當,中間雖有些波折,兩人還是順當各自成了家,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當年大哥結婚,因為是家裡的第一件大喜事,場面搞得熱鬧,花費也就相對多一些,後面又分家另過,因此多年積蓄的家底也就所剩不多。雖然經過幾年折騰,總體有些好轉,只是趕上二哥結婚,我又考上大學,我的學費和二哥的彩禮等一下子將剛恢復一些元氣的家庭再次搞個底朝天,家裡的經濟更是有些捉襟見肘。九月開學,父親還是堅持親自陪我坐火車送我到學校報道,然後又匆匆趕回來準備二哥的婚禮,來回奔波差不多一千五百公里,雖然過程很累,可他是開心的,幸福的。

幸福是有的,可也不總是都是幸福的,有時則是幸福的煩惱,都在一個鍋裡吃飯,勺子碰鍋那是常有的事兒。不過兩個兒媳婦倒是性格差異明顯,老大家的說是潑婦雖有點過,不過在剛進門的那幾年確實是村裡有名的厲害人物,罵老人更像是家常便飯,因而整個家裡甚至村裡經常可以聽到謾罵聲,鄰居也多是敢怒而不敢言,也就儘量避免與她多接觸,雖然她罵人厲害這點很不好外,持家方面倒還是可以的。直到後來大哥堅持分家,由三個舅舅過來主持大局才把事情捋順,此後兩家日子也相對過得安生多了。老二家的倒是溫和,也沒什麼壞心眼,但卻屬於那種嘴笨的那種,罵人不會,但氣量小,容易生悶氣,同樣一句話,別人可能聽了就是玩笑而已,她一琢磨那可真就要得小宇宙爆發了,因此,時間久了大家習慣了後也就適當注意一些,省得再多起事端,再者,她很懶,不太會做飯還總想著吃點新鮮的、好的東西,即便偶爾做點,也是多數情況做的僅夠一人吃的,慢慢的就有點吃獨食的感覺,這都是後話。正是因為做飯不佳,待人接物方面也相對的就摳唆起來,這點倒是很讓人討厭的。所以對她來說,“丫鬟的身子丫鬟的命”應該比較中肯,可她偏要“丫鬟的身子小姐的命”,氣大傷身,最終有人指點後改吃素食,可這氣量卻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改的了的。

故事裡的鄉愁(1)

(圍牆上枯黃的絲瓜秧)

父親上過小學三年級,識得不少字,也懂一些算術,母親則上過幾晚的掃盲夜校班,僅認識幾個字,算術則是跟著姥爺慢慢學會的。或許是望子成龍心切,隨著兩位哥哥陸續輟學,而我還在一路向前,因此,全家的希望便都寄託在我身上,壓力便可想而知。或許受此影響,我一心埋頭學習,終於不負他們所望,拿到學位,畢業,工作,一切都順理成章,只是除了學習,其他的方面倒真的缺了太多,沒有戀愛,朋友也沒那麼多,與異性交往相處也顯得有些安靜,這樣的性格還是有些太偏於安靜一些了,缺少點激情與生氣,再加上眼前的兩位嫂嫂的如此這般,對於我來說,與異性交往還是有些難度的,至於婚姻可能要更難一些吧。

故事裡的鄉愁(1)

(村口明亮的路燈)

我有些安靜了。

前幾年表弟通過家裡介紹很快閃婚,過後發現兩人性格差異太大,沒法生活與交流,半年後離婚。雖說相愛容易相處難,他們的結合或許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先結婚後戀愛或許在他們身上是不成立的,兩個原生家庭的不同也導致了後面的一系列問題的出現,最終倆人分道揚鑣,各自安好。何其悲乎,何其哀哉。

我有些困惑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

我有些困頓了。(未完待續)

故事裡的鄉愁(1)

(等待凋零的月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