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泌陽縣名人---張旺午

張旺午(1910~1995年),泌陽縣人。
  1927年,在開封上學的泌陽青年姚敬齋(共產黨員)回鄉,向張旺午等青年學生宣傳馬列主義,介紹革命書刊,張旺午受到很大影響。經姚敬齋介紹,當年11月,張旺午、魏祥甫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組成了黨支部,姚敬齋任支書。後姚敬齋去開封,由張旺午任支書。1928年又先後在縣城和農村發展一批黨員。


  1929年,支部改為特支,屬南陽特委領導,黨的工作活動多了。國民黨河南省政府下令捉拿張旺午等人,張旺午被特委派到南陽潦河坡小學當教員,後任南陽城區區委書記。1931年秋,調赴鄂北蘇區任宜城上下王集區特派員。不久,國民黨“圍剿”蘇區,1932年初,黨組織調張旺午回原籍泌陽任中共縣委書記。他找到地方黨的陳香齋、呂秀甫等迅速展開工作,又發展了一批黨員。當年秋季大旱,農業嚴重欠收,農民缺糧嚴重,縣委適時提出了分糧運動。廣大農民積極響應,在全縣範圍內迅速展開“分糧”。分糧行動暴露了黨的活動,1933年春,黨的武裝小組在張彎被地主團隊包圍,周清(武裝小組長)等犧牲,泌陽地方黨受到了嚴重損失。
  為了向上級黨組織彙報情況,張旺午先後到南陽、唐河等地找南陽特委。在唐河,得知南陽特委書記宋良友、組織部長郝九亭等人被捕,為防止各縣黨組織被破壞,張旺午與剛剛找到的中共鄂豫邊省委委員張星江等人立即開會,商定派人分頭通知各縣。張旺午回泌陽,以候莊為活動中心。此時,黨組織被破壞嚴重,各地黨組織失去領導,張星江等3人商定組建鄂豫邊區臨時工委,張星江任書記,仝中玉任組織委員,張旺午任宣傳委員,臨時擔負起鄂豫邊區的領導工作。不久,張旺午在確山縣樓村找到了徐仲和,接上了黨的組織關係,隨即與上級取得了聯繫。

  1935年,為了加強領導,統一行動,豫西南特委、豫南特委合併為鄂豫邊區工作委員會。泌陽又建立了3個支部。1935年底,張星江、周駿鳴領導的紅色游擊隊成立,在確山、泌陽、桐柏、信陽4縣邊界地區小石山首次行動,打死了偽保長江心東,連續打開了宋衝寨子,繳獲長 數支。次年3月初,游擊隊已發展到20多人。一天晚上,游擊隊住老樂山西北杜莊,遭國民黨遂平保安團襲擊,副隊長王國平和一名戰士犧牲,張旺午、吳仁甫等7人被捕。張旺午和吳仁甫一起被解送到開封監獄。第二年春轉送到開封反省院。
  1937年10月,由於國共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張旺午獲釋。他立即回到確山、泌陽交界處的鄧莊鋪,找到了游擊隊領導人王國華和仝中玉、姜宗仁等,並被黨組織分配在竹溝地區做農民武裝工作,進行反頑鬥爭。1938年初進住竹溝鎮。入夏,中共河南省委遷到竹溝,並任張旺午為竹溝縣委書記。1939年春,任竹溝地委書記,領導泌陽、確山、遂平、桐柏四縣和吳家尖山鎮的黨的工作。
  1939年1月11日,國民黨 派糾集確山、泌陽、信陽 保安團隊2000餘人,突然襲擊竹溝鎮。鎮內只有一個警衛營有200餘人 ,包括後勤人員僅有600餘人,大家團結一心,堅決反擊敵人的進攻,張旺午也參加了這次戰鬥。敵人的火力很猛,12日上午,自寨子東頭打進一半,下午,警衛營發起猛烈反擊,將敵人打出寨外。當時鎮內恰遇電臺壞了,對外不能取得聯繫,彈藥已經不足,為此,決定突圍。13日半夜,突圍成功,自寨子西門外沿河南行,到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四望山。突圍到四望山月餘,鄂豫邊區黨委派張旺午回到河南,尋找與組織失掉聯繫的黨員,將已暴露身份的送到鄂豫邊區,並在國民黨統治區隱蔽了一批幹部。1941年9月,張旺午完成任務返回鄂豫邊區。

  回鄂豫邊區後,即被任命為信(陽)應(山)地區指揮長。不久,又被派到鄂豫邊區一分區任地委副書記。1945年日軍投降後任四專署專員。1946年6月底,張旺午隨新四軍第五師參加中原突圍到豫陝交界蘆(氏)靈(寶)洛(寧)地區,任四專署專員。1947年3月隨五師部隊渡過黃河到山西省晉城縣,任解放軍十二縱隊供給部長。8月按照組織安排,從晉城出發,經過長途跋涉到達湖北省江漢區,任江漢區三專署專員。1949年初調任江漢行署秘書長。6月武漢解放,調任湖北省政府副秘書長。
  1951年,張旺午任湖北省財政廳廳長。1955年任湖北省政府秘書長。1961年任湖北省副省長。1966年“文革”開始,受到破孩。1979年被平反,並當選為湖北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4年當選為湖北省顧問委員會常委。
  1986年12月離職休養。1995年12月,張旺午因病在武漢逝世,終年85歲。12月14日,在泌陽縣烈士陵園舉行骨灰安放儀式,骨灰安葬在他曾經戰鬥過的風景秀麗的銅山腳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