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蓋的老屋,不出門隨手一拍都有骨子歲月的味道


圖片中的老屋是上個世紀皖西大別山區比較常見的民居了,如今即便在皖西大別山裡也不是特別多見了。這所老屋的主人是兄弟二人,因為兄弟之間感情甚好,所以房子內部是聯通的。

疫情期間,大家都很少出門,特別是今天,大別山裡下起了大雪,大家都宅在老屋裡烤火。圖片拍攝的是老屋的屋簷,透過照片,能感受到有股四合院的味道。

這張圖是進門的石階,花崗岩純手工打造的,這在過去,並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用得起的。

這張圖是站在另一個大門拍攝的,雖然手機的像素很好,但是灰濛濛的天,白色的牆,黑色的瓦片,瓦片上的積雪,仍然能夠讓人感受到一絲黑白照片的感覺。

這是屋後的水缸,舊時,山裡人吃水都是用竹子把水引進水缸裡,如今都換上了水龍頭,隨用隨開,非常方便。像這麼大的水缸,如今在山區也很少有人使用了,慢慢的年代感。

這是後門,山裡人的老屋有很多門,正常來說,至少有兩道門,一道大門,一道後門。後門一般是開在廚房裡,方便取水、倒生活垃圾。

這張圖是站在正門前拍攝的,能夠看到門外正在下著大雪。

站在屋簷下,映入眼簾的就是白色的牆,老舊的窗戶,遠處的群山,所有的一切顯得都很自然,這就是古人建造的哲學,與自然融為一體,這樣的老房子,在山裡已經不多見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越來越少,這種能讓人感受歲月味道的老屋也將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