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都市生活愜意舒適,為什麼老人們還留戀鄉下老宅、老屋


我老家是一處小時候感覺很大的院落,它有三間堂屋、三間配房,都是磚瓦結構。特別是堂屋,蓋的時候,不管是用的材料,還是規模大小,在當時的村裡也是為數不多的,可以用高大上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三間配房,一間是廚房,小時候每次吃飯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歡樂與幸福就會充滿整個院落。

這一間是臥室,小的時候我在這間臥室睡過幾次,據說爸爸媽媽當時結婚的婚房就是這間。

門道里有一間小小的倉庫,小的時候裡邊都是放些糧食什麼的,現在裡邊放的都是淘汰的農具。

堂屋西邊的這間配房以前裡邊停放拖拉機,現在拖拉機也賣掉了。裡邊也都是放著一些古老的農具,現在都用不上了,只有把它們全部都放在角落裡了。

西邊還有一間,也是用來存放雜物的,這兩間都是我爺爺親手自己蓋的,雖然用現在的眼光去審視的話,技術確實一般,當時在以前算是相當不錯的了。

老家的院子很大,將近一畝地左右,奶奶在家就把這些地充分的開墾起來,種上了菊花、還有柿子樹。以前裡邊種了好多蘋果樹、桃樹。不過以前的品種不太好,近幾年都換上了一些不錯的果樹,如:柿子、雪梨、棗之類的果實。

這也是奶奶開墾的耕地,每年都會種上點麥子、玉米或者是花生之類的農作物,光這些就夠我們一大家子的開銷了。

這是今年剛剛收貨的玉米,看起來還挺不錯的。儘管沒有高高的小樓、平坦的水泥地、閃閃發光的瓷磚,但是鬱鬱蔥蔥的小院,清新的泥土氣息,卻讓人倍感親切。

還有花生,有了這些,就不用花錢再去購買了。雖然老宅與人家的房屋相比,落後了許多,但是,它還是父母日思夜想,魂牽夢繞的地方,老宅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他們最為留戀的念想。所以,每次回省城走出家門時,父母總是交待我們,再忙也要勤來看看老宅,開開窗戶,讓屋裡也透透氣,話語之中流露出了依依不捨之情,這就是老人的故鄉情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