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大儒——王船山

有明一代賢臣良將名士大儒,不可勝數也,宋濂、海瑞、胡宗憲、戚繼光、王陽明、黃宗羲、顧亭林名盛古今,而我所愛者衡陽王船山也!

天地大儒——王船山

王船山字而農,又字姜齋、湖南衡陽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卒清康熙三十一年,享世七十四。是明末一位偉大的史學家、哲學家、一代大儒!

今歲是船山先生誕辰400週年,十月《百家講壇》特作《天地大儒王船山》節目以為紀念,明末清初之際天下動亂,八旗入關天下易主,明臣有忠節者依朱氏親王以期匡扶大明江山,有欲以身殉國者奈何湖水太涼,天下之去從,人心之混亂,實為嚴重!

儒學自孔夫子創立始,至漢儒董仲舒改造以成天下獨尊,歷代推崇為安邦定國之法,隋開科舉取天下之才,世人以讀書改命,四書五經為其根本。儒學至宋其內裡與時代相脫節,遂有各路大儒分派解說。

天地大儒——王船山

朱熹以理學為宗,陸九淵以心學為宗,張橫渠開關學一脈,朱熹集前人之精華,為理學之大成者,後世尊為朱夫子,理學天理是為道德神學,成為儒家解釋神權和王權的合法性依據, 至南宋末期被採納為官方哲學由此理學大為盛行!

至明時大儒王陽明先從朱子理學,格物致知觀竹七日七夜,一無所獲,還生大病一場,反從心學終於龍場悟道,成中國歷史上兩個半聖人之一聖人,一是至聖先師孔夫子,半聖是中興名臣曾國藩。

而明末天下之變,舊臣忠義之士,反清失敗之後多是隱入山林,著書立說,船山先生亦是如此。先生與顧亭林黃梨洲同譽為明末三傑,近代史學大家錢穆先生於《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論道:“明末諸老,其在江南究心理學者,浙有梨洲,湘有船山,皆卓然為大家。然梨洲貢獻在《學案》,而自所創穫者並不大。船山則理趣甚深,持論甚卓,不徒近三百年所未有,即列之宋明諸儒,其博大閎括,幽微精警,蓋無多讓。”

天地大儒——王船山

天地大儒——王船山

先生尊宋儒張載以氣學為本,張載提出了以“氣”為核心的宇宙結構說,發揮孟子學說中的浩然之氣,尤其是闡發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二者相輔相成,氣學是以“氣”為最高範疇哲學,與理學、心學構成了宋明理學的主要學術流派屬唯物主義,船山先生以張載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己任,在反清復明失敗後隱居石船山著書授課,所著《張子正蒙注》、《黃書》、《讀通鑑論》、《宋論》、《周易外傳》等皆為博大精深之作,曾有一聯以表其志“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船山未有不食周粟,以病身存世實是苦心為流傳中華之文脈繼往聖絕學!先生年老時力不從心,病後作書時久而昏去,待復醒來仍提筆不綴。

天地大儒——王船山

天地大儒——王船山

先生曾告子孫盡藏其書二百年後乃來可出,故先生之書流傳不廣難以使人得窺全部,直至晚清王氏後人與鄧顯鶴大力宣傳刊印先生之作,船山之名才盛於世,曾國藩亦極推崇船山之文在兩江總督任上大批刊刻《船山遺書》,毛主席亦受王夫之影響!惟楚有才!湖湘大地文脈傳承,自楚屈原至宋周敦頤明王船山清曾國藩左宗棠至近代毛主席一直大放光彩!

天地大儒——王船山


天地大儒——王船山


天地大儒——王船山

清人劉獻廷稱讚船山先生:“王夫之學無所不窺,於《六經》皆有說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氣,聖賢學脈,僅此一線。”曾國藩在《王船山遺書》中評價:“獨先生深閟(bì)固藏,追焉無與。”梁啟超說:“近世的曾文正、胡文忠都受他的薰陶,最近的譚嗣同、黃興亦都受他的影響。清末民初之際,知識階級沒有不知道王夫之的人,並且有許多青年,做很熱心的研究,亦可謂潛德幽光,久而愈昌了。”譚嗣同在《論六藝絕句》中評價:“萬物招蘇天地曙,要憑南嶽一聲雷。“國學大師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勝利後評價:“船山學說為民族光復之源,近代倡義諸公,皆聞風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於斯。” 1915年,譚嗣同的老師湖南督軍兼省長劉人熙在長沙創辦船山學社,發行《船山學報》(後改為《船山學刊》)。1921年,毛澤東、何叔衡在船山學社創辦湖南自修大學,毛澤東稱讚王船山“開一代風氣之先”,“對湖南學風有著巨大的影響”,還幾次親筆題寫“船山學社”。

天地大儒——王船山


天地大儒——王船山

先生可謂通古今之變以成一家之言,在《讀通鑑論》與《宋論》中主張“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提出氣一元論,認為氣是唯一實體,不是“心外無物”;並明確提出知識是後天獲得的,非生而知之也。在《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季氏篇》中說:“耳有聰,目有明,心思有睿知。入天下之聲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聰必歷於聲而始辨,明必擇於色而始晰,心出思而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豈驀然有聞,瞥(piē)然有見,心不待思,洞洞輝輝,如螢乍曜之得為生知哉?果爾,則天下之生知,無若禽獸。”;船山先生認為概念是一個過程,既不可執著概念而使之僵化,也不可把概念的運動看作是剎那生滅,不留痕跡;先生在《讀通鑑論》中全面批判和反思前人“復古論歷史觀”“循環論歷史觀”,鮮明提出理勢合一的歷史觀;在《四書訓義》一書中提出人性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不斷髮展變化;人性的形成不全被動,人可主動地權衡和取捨。”

我知先生是從舊時一小文中,其文寫道先生晚年居石船山時一日友人來訪,相談歡愉之後辭先生而歸,先生年老力衰欲相送而不能。起身恭送友人三步說到:“君多加保重,我心送你三十里。”友人行至路半忽想起雨傘落下未拿便返回來取,歸來遠望到先生依然拄杖立於門前,不由大為感動,先生當真心送三十里君子之風季布一諾由此可知!我當時不知船山其人,但只此便記住了先生之名深感敬佩!

天地大儒——王船山


天地大儒——王船山

後來購得錢穆先生《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其中有關於船山先生之文,只是錢穆先生和船山先生之文都是古體文言閱讀理解實有難處,但靜靜讀得一二行字亦有所獲也!前時又得知今歲是先生誕辰400週年,故此有感作此節目實為才學淺薄,不張大雅,只應喜愛和敬佩船山先生其人,故此斗膽妄談還望諸君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