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夏洛特煩惱》?

愛因愛生


這是一部值得人深思的電影。

電影中的夏洛的人生,

帶我們回憶了學生時代的身邊人可愛的人兒,

帶我們經歷了眼前生活的苟且,

帶我們體驗了夢寐以求卻永遠都沒法得到的輝煌成就。

夏洛經歷了我們的經歷,

成就了我們渴望的成功,

反轉了我們的反轉。

一圈轉下來,

原來眼前的苟且就是萬千個可能中最好的生活,

眼前那個陪你哭陪你笑的才是你最捨不得的人。

你不知世界上誰對你好

為了你她可以什麼都不要

不管你混的好不好

是否給她榮耀

她都願意為你操勞

陪你到老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白馬本馬


《夏洛特煩惱》很像今年幾部在商業上頗有建樹的影片的合體——它沿用了《重返二十歲》的穿越外衣,沿襲了《港囧》中的老歌情懷,像《煎餅俠》一樣以自嘲和自黑的方式“為屌絲”代言。但它又比這幾部影片在各方面更勝一籌——它的穿越比《重返二十歲》更富荒誕的喜感,其核心手法在於顛覆式的“毀童年”,而非在溫情脈脈和嬉笑怒罵間進退失據;它頻繁出現的經典曲目更多為敘事服務,無論是致敬亦或顛覆,背後都有人物的處境與心態支撐,並未流於兜售情懷的堆砌;它對待屌絲或曰Loser的態度也比《煎餅俠》來得更為真切,後者本質上推銷的是“有錢便有了一切,失敗就失去了人生”的成功學,《夏》起碼是在誠摯地安撫千萬屌絲和更多樂於以屌絲自居的普通人,你既有的便是你應得的,切莫做那“他日若遂凌雲志”的登龍一夢,珍惜眼前人便是幸福。

《夏洛特煩惱》很可能還是今年最引人發笑的喜劇,相較於更多搬弄了一大堆喜劇元素卻只能令人皮笑肉不笑的同類而言,它在觸發人們的笑點上下足了功夫,這一方面要歸功於多年浸泡在劇場的導演對於觀眾的把握有著更細微的拿捏,也得益於沈騰漸趨自成一格的喜劇思維深入人心。在許多時候,人們觀看的並非夏洛,更像是春晚舞臺上的郝建。《夏》的整體氣質也更接近於人們懷念已久的春晚優質小品。需要強調的是,小品不等於現在大多數國產喜劇裡密佈的段子,段子是網絡流行詞語和俏皮話的文字排列組合遊戲,而小品則需要仰賴吻合喜劇原則的戲劇衝突構建,以及演員到位的表演。

但這也直接導致了影片最大的問題——雖然它用足夠多且有效的包袱確保了影院裡不斷的笑聲,但也由於過於關注每一片段細節的逗樂搞笑而讓全片的整體邏輯顯得失真。《夏洛特煩惱》的核心衝突,在於解決夏洛的人生危機(和是不是中年似乎都關係不大),但刨去實際並未發生的夢境穿越部分(也是小品式包袱分佈最集中的部分),你會發現其實什麼問題也不曾解決,什麼也都不曾改變。唯一改變了的,是夏洛從對自己一無是處的不滿與不甘,劇變為以阿Q式精神勝利欣然自居。夏洛這個一事無成的人依然繼續一事無成,在夢中他處境的改善也並非因為他成了一個更好的人,而是刻意地讓其它人更糟。甚至連夢裡他重獲對糟糠之妻的愛,多半還得歸因於自己現實中的記憶。也就是說,在人們笑過樂過之餘,會發現佔據影片絕大部分篇幅的情節除了逗樂沒有其它意義,人物的情感與心理完全脫離了現實邏輯,即便在夢裡的段落也難以自圓其說。同是用奇幻的超現實手法假設一個“假如重來一次”的故事,好萊塢20多年前的《土撥鼠日》恰可與之形成一個對照,後者的劇設同樣荒誕離奇,讓人忍俊不禁,但人物的性格與心態轉變卻可以在荒誕的背景下觸動人心,依託的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人之本性。

此外,《夏》所支持的是一種令人憂慮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因為自己沒有愛情,就斷言愛情盡是虛妄;因為自己一無所成,就認定理想不必追求;因為自己追不到女神,就臆想漂亮姑娘都是婊子;因為自己是一介Loser,就奉勸所有的屌絲都自足地過完此生。用一句話來總結便是——如果你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的心,而且只需安分守己地滿足於現有的一切便已足夠。

所以,就這一點而言,《夏洛特煩惱》與我們這個時代的絕大部分電影本質上依然沒什麼區別,都是經過精心思慮下組裝合成的一件商品。區別無外乎是有的商品兜售偶像、張貼標籤、販賣IP,有的商品訴諸情懷、催你淚下、或引人發笑。《夏》把所有的智慧都傾注於如何有效調度人們發笑的神經,且已經做得相當不賴,但歡笑之餘可能也只剩下一副略顯空洞的骨架和迅速模糊的記憶。它和《重返二十歲》一樣,用一組程式化的情節煞有介事地向人們推銷一個在雞湯文裡屢見不鮮的道理;和《港囧》一樣,用一批足夠令人感懷的歌曲來解構被符號化了的中年危機;和《煎餅俠》一樣,為屌絲代言的姿態只不過是希望屌絲們能多多掏錢買賬,但它不甚牢靠的態度和取向仍然出賣了它,在真正關注屌絲們的煩惱和疾苦這件事上,它仍然欠奉基本的真誠。






娛圈小王子


評價一:這部電影讓我笑了。

評價二:這部電影讓我哭了。

評價三:這部電影讓我回味從前了。

評價四:這部電影中的插曲和片尾曲,讓我存入手機作為必聽歌曲了。

評價五:沒評價了。

所以建議你看一下。


簡單and複雜


看了《夏洛特煩惱》,然後看了一圈評論,都是些高大上的評論,動不動就內涵外延。請問如何評價趙本山和宋丹丹的白雲黑土系列小品,我就覺得好笑,而且笑的出來,對於這部電影我也是這個評價,因為好笑而且笑的出來。一個普通的觀眾,尤其是拿錢娛樂的消費者,不需要看懂裡邊精心設計的人生哲理。商業上的成功不都是迎合了絕大多數平凡的人最原始的衝動麼,夏洛特煩惱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僅此而已,他的所有情節對於我來說都是為我發笑做準備的。

至於討論喜劇的本質是啥,那不是一部商業電影任務,我觀影的收穫就是每次笑都發自內心,一點不牽強。電影準確的吸收了各種網絡文化精髓,在一部電影裡噴薄而出,讓深受網絡文化影響的我們覺得親切,似乎在說一個已經到我們嘴邊的笑話。我只想說,僅僅認為本片是屌絲逆襲,夏洛是個渣男的妹子們,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日常習慣於喊著女權至上的口號、卻有著一個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愛情幻想,而認為這片膚淺、群眾口味好低俗的漢子們,講真,鍵盤逼格的確很難取悅,請盡情沉浸在世界皆傻我獨醒的小小世界裡吧,這人間盛不下您驚世駭俗的品味才華。

不,《夏洛特幻想》絕不是一個直男癌電影,恰恰相反,它充滿了對女性力量的讚頌。請仔細回憶電影裡的每條線索,你會發現,男性角色不論如何選擇,他們的生活都是不盡如人意、不快樂的。而女性角色,卻不因際遇或命運的更改,而忘了自己的初衷,直接或間接的達成了自己的夢想。冬梅忐忑而羞澀的當著被心上人嫌棄揶揄的傻瓜少女,然後大度而寬容地原諒與付出,成為一個彪悍但是堅實的妻子。不管是否得以與心中最愛的人相守,都能擁有一間小但是溫暖的彷彿日光都格外依賴她的家。

面對廢柴又不安分的夏洛,或是面對智商感人的大春,她都直接而果敢,恩威並施。但凡老公敢去勾搭初戀,她就敢上門去手撕罪魁。一句伯父恭喜就能憋死情敵的高超本領,一碗吃過就會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茴香)的打滷麵。明明是個面目與名字都不甚起眼的女人,卻總是如樓上兜頭襲來的冷水般叫人打個激靈的鮮活。她或許走路像騎著豬、給你備著塊不服也得跪的老式搓板,但你想起她,卻被拔罐拔出的愛心和冬天放在痙攣疼痛肚腹上的手給溫暖了。秋雅得天獨厚,天生女神,男孩子青春期的回憶裡自帶美圖濾鏡的白衣仙人兒。

不論時空怎麼轉換,無名指上的大鑽婚戒都能把人閃瞎,豪宅香車雲鬢美人相得益彰,快樂不快樂都是旁人的揣測,她嫁給才華、嫁給金錢,與嫁給愛情沒什麼區別,分不出高下,因為只要她想要,世人就會帶著貢納匍匐在她裙下。夏洛的媽媽更是彪悍而機敏,校長室裡精彩的表演,明明是無賴流氓,卻又不得不感嘆母愛偉大;而老天僥倖饒她不死,還能和兒子的同學再續人生春天。表面上,這些女性角色都在男性視角中處於被動、被選擇的地位,似乎是很男權地敘述著荒謬卻真實的故事,但歸根結底的看其本質,卻是女性在主動地追尋理想與幸福,且得償所願的人生敘述。

是山雞,就不可能變鳳凰,哪怕站在枝頭,內心也是惴惴不安的。夏洛永遠不會變成音樂教父,可是他自己寫的歌兒卻叫冬梅唱在了心尖,這是他的可愛之處,雖然渣,但是給壞人的愛就不是愛了嗎,老公傻,老公是家裡蹲,可是沒關係,我愛他;老伯年紀大,長的像豬頭,愛把雞毛別在胸口,可是沒關係,我就要嫁他,兒子不爭氣,鬼上身,有了錢又有了病,可是沒關係,只要活著我必須得照看他。這些堅定而強大的女性角色,才是波瀾命運中的可靠基石,決定了每個選擇的喜怒哀樂。

姑娘們,別總是哀嘆自己是蚊子血白飯粒,將自己置於被選擇的地位,然後為他人的錯誤,相信我讓你覺得不快樂的伴侶,他們怎麼選都是錯的,承擔後果。要換成買方視角看問題,給我白玫瑰,保證讓它沐浴著白月光,給我紅玫瑰,堅決叫它暖成我胸口的硃砂痣,你的快樂不應該叫他人來決定。所以《夏洛特煩惱》的結尾並沒有俗套地讓夏洛回到現實也發奮圖強實現逆襲,而是讓他緊緊地無時無刻地抱著粘著貼著俗世裡最溫暖的老婆大人。能夠相知相愛相守的過好小日子,誰敢說這不是穩穩的幸福,因為結尾夏洛竟然不再煩惱,於是那些插科打諢的段子都煮成了一鍋雞湯,俗套的要死,但是真溫暖又美好啊。








鄰居家的小哥哥


夏洛特煩惱是開心麻花進軍電影界的一個代表作,作為一部口碑爆棚的電影。確實有很多優秀經典的地方,比如一些場景的佈設,一些電影的細節,確實是經典之作。而且電影的立意還是很新穎的,從喝醉穿越到後來醒來,電影最終表達的意思也是積極的,生活就是要珍惜眼前人,珍惜愛你的人,珍惜當前的生活,不管是愛人還是親人。珍惜眼前,


追著五花肉跑


《夏洛特煩惱》改編自“開心麻花”同名舞臺劇《夏洛特煩惱》,是由開心麻花、新麗電影和騰訊視頻聯合出品,閆非、彭大魔執導,沈騰、馬麗領銜主演,艾倫、常遠等演員聯袂主演的喜劇電影。

該片講述了由沈騰主演的男主角在大鬧初戀婚禮後意外重返青春並最終領悟人生、找回真愛的故事。在這部電影中,笑料是不缺的,基本上能保證三步一小笑、五步一大笑。但它又不止於此,影片到了下半段,還有一些溫情的細節。回想這幾年票房大好的影片,故事、笑料、懷舊,是最大的賣點。徐崢在宣傳《港囧》時,說自己對廣義上的觀眾,調研得很透徹,而他的片子,這三點的運用跟《夏洛特煩惱》不謀而合。其實這部影片的題材是非常俗氣的,立意是相當不堪的,迎合了許多觀眾的酸葡萄心理,檔次奇低。

但是技術上確實超凡脫俗得令人驚歎,把癲狂的喜劇情節非常自然地融入劇中世界,把不得不煽的情們轉譯成一個個的笑點,完成度接近周星馳,比甯浩和寧財神過去的作品還要略高一些。(一般認為甯浩受到肯定靠的是從庫布里克《殺手》到蓋裡奇《煙槍》一路傳承下來的多線敘事技巧,但是其實他的作品裡真正高級的、也是真正讓市場低頭的,是他對幽默感的理解。好的喜劇是沒法依靠理論去做的,只能依靠天賦通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