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怎麼會牙齦出血呢?

勤勞的兔小姐


現代醫學認為,牙齦出血的原因可能是口腔疾病的症狀,也可能是全身疾病的表現,,出血部位可以是全口牙齦或侷限於部分牙齦。

口腔原因方面,多數患者是在牙齦受到機械刺激(如刷牙、剔牙、食物嵌塞、進食硬物、吮吸等)時流血一般能自行停止:另有一些情況,在無刺激時即自動出血,出血量多,且無自限性。基本上,口腔因素造成的牙齦出血多與炎症有關,可有不潔性齦炎、壞死性牙齦炎、牙周炎等。

在全身因素中,若成年人發生自發性牙齦出血多為獲得性,常見於血液病、有出血傾向的全身疾病和腫瘤。

牙齦出血在中醫又稱齒衄。《景嶽全書·血證》裡說:“血從齒縫牙齦中出者,名為齒衄。此手足陽明二經及足少陰腎家之病。”除口腔疾病外,又多與脾胃、腎、腸情況有關,以胃經的病變為常見。如:

1、脾主統血,飲食不節,勞累過度,損傷脾胃,使中氣虛餒,氣不統血,血溢經外而見齒衄,治宜健脾益氣攝血,可用歸脾湯。

2、過食辛辣之物,胃腸積熱,熱從火化,上爍於齒,損傷血絡,可見胃火燔齦齒衄,治則清胃瀉火,可用清胃散。

3、足陽明胃經行於上齒,胃陰素虛,虛火浮動,上行於齒齦,耗灼胃絡,可見胃熱陰虛齒衄,治宜養胃陰清胃火,可選甘露飲;若虛火熾盛,血色較紅,可用玉女煎引胃火下行,兼滋其陰。

4、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腎陰虛不能制火,陰火上騰,致陰血隨火浮越而可引起腎陰虛火旺齒衄,治宜滋腎陰、降相火,可用知柏地黃丸。

慢性牙齦出血者,在維護口腔衛生的同時,應去除牙結石、牙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以恢復牙周健康。急性牙齦大量出血者,應以止血為首要原則,可採取壓迫或填塞出血部位,必要時可應用合適的止血藥物,並儘快到醫院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