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座戰國“水墓”,漂浮21具少女屍體,墓主人棺材重達7噸

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天下被諸侯所分,周天子封邦建國,是天下的主人。這樣的分封制度,在一開始的時候幫助了周天子管理全國,也擴大了周天子的統治範圍,可是後期,西周的禮儀制度崩壞,諸侯國的權力漸漸大過了周天子,王權衰弱後,諸侯不再受管制。關於先秦時期的歷史,大多數都是依靠考古學家的考古來發現的,在湖北隨州的擂鼓墩,有一座小山,當時武漢的一個部隊正在這裡駐紮,準備進行廠房擴建。可是在擴建的過程中,一座古墓出現了。考古學家趕到現場後,對這座古墓進行了挖掘,發現這是一座戰國時期的古墓。

隨著古墓中的文物出土,考古學家們發現這是一座西周晚期的古墓,裡面的青銅鼎數量已經超過了諸侯的禮制,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周朝的禮儀制度已經崩壞了,這座古墓的棺材非常的多,都已經被地下水浸泡。擴建廠房的時候施工隊並不知道這下面有古墓,所以當時就使用了爆破的方式,導致地下水滲入古墓。這座古墓就成了一座“水墓”,考古學家們挖通了一條疏通地下水的渠道後,有21具棺材漂浮出來了。這21具棺材都不是很大,考古學家初步推測是殉葬的人的棺材。

這21具棺材被運回去之後被打開檢查了,不出考古學家所料,這裡確實是陪葬的人,只是這21具棺材裡裝的,全是少女。考古學家通過她們的屍骨檢查她們的年齡,發現這21位少女的年紀都非常的小,最小的也就12歲,最大的不過20歲。這個墓主是誰?為什麼他的墓中有這麼多的少女陪葬呢?等到地下水疏通得差不多了,墓主的棺材還是沒有出現,考古學家進入了古墓後,將他的隨葬品取出,發現墓主的棺材非常的大,人很難移動這麼巨大的棺材。

等到起重機到來後,考古的工作才得以繼續進行。之後通過測量,墓主的棺材重量達到了7噸。這座墓穴保存還是很完好的,密封的措施和乾燥的措施都做得很好,這座古墓是一個奇蹟,若不是部隊要在這施工,考古學家永遠不會發現這座2400年前的奇蹟。根據出土的青銅器和銘文,考古學家確定了這是西周時期的曾國國君,曾侯乙的古墓,這21名少女,則是曾侯乙的歌舞姬,當時人殉制度還未被廢除,這21名少女在如花似玉的年紀,就這樣隨著曾侯乙的逝去而隕落了。

曾侯乙的墓中出土了非常多的青銅器,還出土了一套最完整的編鐘,這套編鐘還具有音樂的性能,還能夠奏響。後來考古學家們為了感謝武漢這支部隊對考古工作的幫助,請了音樂家為他們奏響了編鐘。編鐘是戰國時期的青銅樂器巔峰製作,它們不僅僅具有樂器的性能,還有非常宏偉的外觀,整體十分的精美。這套編鐘上還有著不少的銘文,記錄著曾侯乙的生前事蹟。除了編鐘,曾侯乙墓中還有非常多的青銅樂器。

根據統計,考古學家一共在曾侯乙墓中發現了12件樂器,有琴、瑟、笙、蕭等等,這些樂器有很多都屬於首次發現。而且大多數樂器都還具有演奏功能,雖然經過了2400年,但是它們依舊可以奏響一段優美的音樂。目前我國發現的青銅樂器並不是很多,大多數青銅器都是生活器皿,或是鼎。例如後母戊鼎、兮甲盤、毛公鼎、豐尊等,這些青銅器不是生活用品,就是禮器,目前我國發現的青銅器還是挺多的,但是有樂器性能的並不是很多。曾侯乙墓的發現,對研究西周文化有著重要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