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到底可不可取?諸葛亮教你,7句話看穿一個人

最近很火的一段:話性格寫在臉上 ;人品刻在眼裡;生活方式顯現在身材;家教看站姿;審美看衣服;層次看鞋子。我們常說不能以貌取人,但是往往通過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怎樣的人。''以貌取人"到底可不可取?諸葛亮教你,7句話看穿一個人。

''以貌取人

一代謀聖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講了自己的觀人識人訣竅:

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四曰,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他從一個人的志、變、識、勇、性、廉、信七個方面全面考察,寥寥數語,卻句句緊抓識人之核心要義。

''以貌取人

01

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所謂“是非”,就是一個人的立場和做事原則。一個人的是非觀越是明晰和堅定,那麼這個人不管是你的敵人還是朋友,對你來說其實都是越安全的。如果是非不分,黑白顛倒,他的立場和原則也必定跟著模糊,在生活中就會人云亦云,別人三言兩語就動搖自己的決心,在危難關頭,往往成為牆頭草,隨風倒,不能成為那個可以交付後背的人。

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而生活中那些牆頭草才更讓人生畏。只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之下,與人合作的決策行動才是有價值的。否則,出師未捷身先死,給自己帶來的只有災難和毀滅。因此,看人首先要“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以貌取人

02

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選出可以委託重任的人呢?“窮之以辭辯”的觀人之法告訴我們,話題辯論才是選賢任能低成本而高效率的方式。當一個人詞窮的時候,你且看他如何反應,從而考驗他思維的靈活度,隨機應變的能力。這樣就可以清晰的看出他是否有能力承擔重要的任務。他若是變通越靈活,所能突破的難題瓶頸也就越大,那麼所能託付的任務就可以越重要。


''以貌取人

03

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看一個人的見識格局有多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他面對問題所能提供的解決之道。

同樣是解決溫飽問題,嬰兒只會哭鬧;一個一無是處的成年人,可能會偷和搶;一個農民,可能會早出晚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個商人則是靠商業知識經驗,用財物交換的方式獲得自己的利益。所以,不同年齡、不同階段、不同職業的人,由於見識和經歷的不同,決定了他解決問題所採取的策略和手段的不同。反之,我們通過詢問對方面對問題時所想出的辦法和策略,也可以推出他的能力如何,過往經歷。這樣就可以見微知著的瞭解到他是否是可用之才。


''以貌取人

04

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在沒有遇到事兒時,人人站出來逞英雄,尤其當今網絡時代,鍵盤俠比比皆是,但是,真遇到事兒時,多數人選擇了沉默,而不是伸出援手,這是社會常態。現實社會中,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勇”,絕不是讓他在溫室裡吹噓說自己多麼英勇無畏,而是直接讓其置身當下困境,看他作何反應。只有在當下困境中仍然能表現出勇敢行為的,才算是真正的勇。我們常說患難見真情,其實患難也能見真勇。


''以貌取人

05

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當今時代,人都會帶著虛偽的面具,隱藏自己最真實的本性。面具戴的越來越多,也漸漸成了出色的偽裝者。這時,要想真正瞭解一個人,可謂十分艱難。但是,酒後現真身,一旦人喝醉酒,從身理上,他的大腦是脫離顯意識控制的,他的面具也就會在此時此刻被徹底摘下。藉此,你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如果一個人喝醉酒之後,性情發生360度大轉彎,比如正常情況下溫文爾雅,醉酒之後經常會發酒瘋,行為狂亂,說明這個人平時把自己隱藏的太好;倘若酒後行為與平日裡待人接物的表現相差不多,說明這個人平時就是活得坦率、真實的人。這種人便是比較安全,值得交往的人。


''以貌取人

06

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面對利,通常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見利而忘義的小人。看到有利可圖,便喪失了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線,唯利是圖。一種是見利仍然義字當先。正如《孟子》有云:“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一個人是屬於前者,還是後者,只需要“臨之以利”,便可知曉。那麼此人的廉潔與否便也就清楚了。


''以貌取人

07

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先要考查一個人的信用程度,就是請對方為自己辦一件事情,然後通過這件事上來觀察其言行舉止。並且可通過兩個標準判斷其守信程度。一是看他否能說到做到,如果說到做到了,那麼這個人可以信任。如果他嘴上答應,但在行動過程中,確實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能把事情辦好,倘若他能誠意向你道歉,給你提出他的補救之法等,也可以信任他。相反,要是事情沒辦成,還找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那麼要儘快遠離這種人。

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唯獨人性亙古不變。諸葛亮先生的識人技巧放在當今社會仍舊實用,這也說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和領悟。同時,我們要加強自身的修行,不斷修煉自己,讓自己成為可以委以重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