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在全民禁足的這兩個月

當全世界都在為中國式的戰疫效率驚掉下巴時

宅家搞學術的廣大科研黨

也在為中國式的科研體制改革跌破眼鏡

我們不僅只用兩個月時間就控制住了疫情

更是在一個月內連發數個重量級新政策文件

鮮明地炮打“SCI至上”的現象

讓中國學術圈迎來史無前例的大變天

今後的科研應該怎麼搞?

從搞清楚政策走向開始!

先來捋一捋四個重磅政策文件的落地

劃重點

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2020年1月31日

科技部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技攻關項目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各項目承擔單位及其科研人員要堅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研究成果應用到疫情防控中,在疫情防控任務完成之前,不應該把精力放在論文發表上。

2020年2月19日

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發布《關於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 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將專利轉化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績效作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動態監測和成效評價以及學科評估的重要指標,

不單純考核專利數量,更加突出轉化應用。反對發佈並堅決抵制高校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排行榜。

2020年2月23日

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總的要求就是把 SCI 論文指標與各類評價和獎勵分開。學者的個人評價、學科和學術機構的評價、科研獎勵、學位授予…… 一切科研績效和產出都將進行綜合評價,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完善評價規則,讓評價體系落腳於「代表性成果的創新點和意義」。

2020年3月3日

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五個部門聯合制定了《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破四唯不追熱點

嚴懲造假按人定項目加大支持35歲以下青年、準備支持一批30-40歲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有志於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的優秀青年科學家等,其中,著重強調針對青年科研者的大力支持

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才能在學術圈謀得一席之地

劃!重!點!

新政下的考核標準第一條就明確提出

【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

那些曾經不被待見的國內期刊

有可能即將成為“香餑餑”

經過梳理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

即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期刊目錄

看看能在專項資金內報銷的國內高質量論文期刊都有哪些

其實,早在2019年11月25日,中國科協官網就發佈了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項目通知,共計285個項目入選,其中領軍期刊類22項,重點期刊類29項,梯隊期刊類199項,高起點新刊類30項,集群化試點5項。

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科研改革再添新“實錘”,新政策下如何優雅地搞科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