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麥市場可能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市場局面,貿易商為何這麼說呢?

龍百曉生


農技廣播站回答:

到現在差不多全國大多數地區都已經開始正式開鐮收割小麥,不過今年的小麥行情,實在是不容樂觀,這一點不僅是對於農民而言,對於貿易商同樣也是如此。不少貿易商都將今年的小麥市場稱為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雞肋市場。



對於為什麼會這麼說,我個人來說明一下自己的看法:

1、價格處於尷尬的位置,上不去但也下不來

雖說我國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連續多年下調,但是仍然還繼續實施,這也就說明小麥的價格註定不會有太大的降幅。但是跌不下去,想漲有漲不上來,因為上限有拍賣底價作為“天花板”。所以現在小麥市場屬於夾縫中生存,上面壓著,下面頂著,非常尷尬。

2、市場糧源充足

目前來看我國小麥市場糧源非常充足,庫存量大,目前陳麥庫存仍有7000萬噸。而今年新麥根據收穫情況來看,較之去年產量和質量都要好上一些,所以總體來說,市場不缺糧。

而對於貿易商而言,最基本的營利方式就是低價收購小麥壓庫存,等到後期價格上漲之後在出售,從中賺取差額謀取利益。

但是按照今年的情況來看,價格後期上漲無力,操作空間小,市場糧源又不缺。屬於你壓庫存後期不會不賺錢,但又賺不了太多,不夠功夫錢的局面,所以自然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農技廣播站


貿易商所說的意思就是,今年的小麥就是個“雞肋”行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歸根到底證結在哪?就是一個原因,小麥的價格波動區間太小,比如說小麥後期上漲,空間也就那麼3、5分錢,讓貿易商從哪兒獲得高利潤去,所以作為貿易商來講,只能在波動較大的行情中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下面就說說為什麼今年小麥價格會比較穩?下面分享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託市收購把小麥價格的“底”託了起來,註定不會有大的下降空間。作為小麥經銷商,也要以國家託市收購價格為重要參考,2019年小麥託市收購價格確定為1.12元/斤(國標三等),當小麥價格持續低於這個位時,國家收購就會啟動,穩住小麥價格。在這種情況下,小麥價格掉不下來,所以作為小麥經銷商也很難低價收到小麥,國家的託市收購政策確實起到了把小麥價格的底部給托起來的作用。



二、臨儲小麥拍賣為小麥價格設置了“天花板”,註定了小麥行情肯定走不遠。大家知道,到目前為止,國家臨儲小麥庫存還有大約0.7億噸,其中2014-2016年產大約0.5億噸,2017-2018年產的質量較好的大約0.2億噸,這些小麥將陸續投放市場。

近日,2019年新小麥價格有所下滑,主流價格在1.12-1.17元一線,農民出售也僅在0.97-1.08元左右,近期臨儲拍賣有可能會停,為新麥銷售讓路。如果後期小麥價格持續走高,臨儲小麥拍賣還會重啟,一方面去掉庫存,另一方面,國儲糧也能賣個好點的價錢。

三、小麥供需“弱平衡”,註定了小麥行情難有大作為。從整個大的國際環境看,2019年新麥生產上,一些小麥主產國如俄羅斯、加拿大、阿根廷、印度,以及歐盟等國家小麥均出現不同程度增產,世界小麥庫存也存在較大幅度上升。

從國內情況看,據國家糧油中心5月份小麥供需情況報告顯示,2019/20年食用小麥持續減少,飼用和工業消費均出現下滑,預計總消費1.225億噸,同比減少630萬噸,減幅4.9%;預計2019/20年小麥總產1.32億噸,小麥結餘為1300萬噸,也就是說市場小麥供略大於求,所以小麥行情很難有大的作為。



總的來看,今年的小麥行情應該是一個“雞肋”行情,價格區間在1.12元-1.20元之間波動,後期也有可能會短期突破1.20元,但維持時間不會太長。這種“疲軟”的行情,對於小麥經銷商來講,意義不大。以上為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三農廣訊


今年小麥市場可能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市場局面,貿易商為何這麼說呢?

對於貿易商來說,2019年的小麥市場發展格局,早早的就定了調,可操作的空間明顯縮小,最低價、最高價基本上明朗,確實是有人覺得是個“雞肋”的市場格局,再加上吸取去年屯糧等價後來虧損的經驗教訓,預計今年新麥收購市場貿易商的“身影”可能沒有那麼活躍了。

一、2019年新小麥的產情總體要好於上年,從目前已經收穫上市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地區的單產和品質都比去年強,根據農業部統計,截至6月4日17時,全國已收穫小麥近1.2億畝,麥收進度過三成。天氣預報顯示最近兩天部分地區會有降雨等強對流天氣,可能會對麥收產生影響。但總的來看,今年小麥的新增供應將是增加的。

二、2019年產小麥託市收購價格繼續下調3分/斤,國標三等到一等分別為1.12、1.14、1.16元/斤。截止目前,已經公佈將啟動託市預案的省份是安徽省,6月5日起在符合條件的地區即市場價格低於1.12元/斤的地區啟動託市收購預案。從前期國家公佈的預案來看,今年仍會繼續推進市場化收購為主,但要發揮託市價格的託底作用。

三、臨近夏收前,即5月中旬國家下調了庫存的託市小麥拍賣底價,根據不同生產年份分別每斤下調了3分、6分,統一執行國標三等1.145元/斤,等級差價0.02元/斤,即國標一等小麥拍賣底價1.185元/斤。除了2016年產之前的小麥品質存在衛生指標超標的問題之外,託市庫存中的2017-2018年產小麥的質量是非常好的,而且從5月中旬開始主要開始拍賣2017年、2018年產的小麥,這也意味著國家的去庫存心態比較堅定,那麼也為後期小麥市場價格的頂部空間做了鎖定。

基於以上,可以看出今年新小麥購銷面臨的市場供需形勢是較為寬鬆的,再加上託市收購底價和拍賣底價又給市場價格“框定”了底部和頂部空間,那麼也意味著市場是很透明的市場了,對於以賺取差價和辛苦費的貿易商來說,可以操作的空間也顯得比較窄,錢當然也感覺更不好掙了。


糧小咖


基層的糧食貿易商之所以會對本年度的小麥市場發出這樣的感慨,無非就是一個原因,對於當下的小麥購銷過程中賺大錢沒有多少信心。

2019年小麥市場風雲變幻,賺大錢太難了。而糧販子們對於掙小錢又不是太感興趣,認為辛辛苦苦而又得不償失,風險還不低,所以用“雞肋一般”來形容今年的小麥市場。

2019年新麥市場:如同雞肋一般。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曾經出現在《三國演義》中“楊修之死”節選的一個詞彙,當時的語境是用來表現曹操對於當時戰局的一個悲觀預判。在他看來,這場仗打的話,肯定是撈不到什麼好處,如果不打的話,又覺得心裡缺失點什麼。所以,這場仗就好比是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不捨。
而今年不少糧食貿易商(也就是“糧販子”)面對如今如火如荼的小麥收購市場也是有如此的悲觀心態,他們認為,夏收作為每年最重要的兩場收穫時節,也是自己生意最忙碌的時刻之一,按道理說是傳統意義上的“賺錢時機”,特別是對於河南,河北以及山東等小麥主產區的糧販子而言,更是如此,小麥購銷的重要性甚至要高於玉米。

2019年度小麥市場,賺錢太難了。

可是,從今年我國的小麥市場行情來看,要賺錢,而且是賺的自己預期中的高收益的話,難度可謂是非常之大,而且從目前的情況,已經是沒有多少希望可言了。
首先,今年的新麥託市收購價格標準繼續下探,已經來到了1.12元每斤這個近六年來的價格最低位,這將意味著農民的賣糧價格以及市場收購價格的上限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風險,但是也極大地抑制了貿易商的利潤空間上限。
而且從整體行情來看,2019年度新麥市場整體供應處於嚴重過剩狀態,後期如果囤糧的話,面臨著臨儲小麥底價拍賣多帶來的巨大沖擊,甚至還有可能虧錢的風險,這對於承受巨大經濟壓力的糧販子來說,是不能夠接受的。
所以,大多數糧販子對於在本年度的小麥市場購銷中大展身手,賺的盆滿缽滿沒有太多的信心。


鍾情三農


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信息來看,截止6月3日,全國麥收火熱進行,夏收已近三成。而隨著新麥上市,陳麥的價格也開始回落。但是目前來看,市場普遍認為新麥的行情並不樂觀。而對於貿易商而言,更是人丁今年的小麥市場可能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市場局面。

而貿易商之所以這麼說,有以下幾點因素:

第一、市場供求

今年又是一個豐年,所以新麥對於市場的供應能力充足,除了新麥之外,臨儲拍賣也會持續供應市場。也就是說,今年市場上並不會出現小麥供應緊張的情況,後期的價格也不會因此而出現較大的漲幅。

第二、小麥價格上限有壓力、下限有支撐

目前我國小麥庫存量比較大,目前陳麥仍有7000萬噸的壓力,所以國家的基調首先是去庫存,最低收購價連續多年下調,拍賣底價也降低,這就給了小麥市場一個頂部壓力,但是在下限又有託市收購繼續支撐,所以出於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

所以對於貿易商而言,小麥價格上不去又下不來,市場供應充足,自然是要好好考慮一下要不要壓庫存,壓了不會賺太多,但也不會賠,所以自然屬於食之無味、但棄之可惜。


駿景農業


臨近端午,北方地區進入了小麥收割旺季,今年的小麥市場價格和去年基本持平,並沒有出現太大的漲幅變化,前期很多人擔心託市收購價格的下調,會影響今年小麥的開廉價格,不過由於今年小麥質量較好,和去年相比,今年得小麥收購價格還要高上一些,那麼為什麼會有貿易商反應,今年小麥市場會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市場呢?



麻煩您在閱讀前點擊右上角藍色字體“關注”,小夥子每天為您提供最實用的三農知識。

首先今年的小麥價格基本已成定局。受小麥市場去庫存的影響,今年小麥託市收購價格和去年相比繼續下調了3分錢,普麥最低收購價格為1.12元一斤,雖然下降幅度不大,託市收購還沒有啟動,但是對後期小麥價格走勢還是有較大的影響,因為不管是貿易商還是小麥拍賣市場,都會圍繞著託市價格為標準,來作為小麥市場價格的參考價格,也就意味著後期小麥價格上下變化浮動不會太大!



其次,今年小麥質量普遍較好,不管是貿易商還是收糧販子,都少了很多打壓糧價的機會。雖然隨著小麥的集中大量上市,收購價格已經有所下滑,但是目前收購貿易商主要是根據小麥的潮溼度來扣稱壓價,像去年的過水糧,芽麥那樣大幅壓價的現象幾乎很少,所以對於貿易商來說,沒有了巨大的差價,也就意味著有些食之無味了!

最後,從總體來看,國內小麥市場還處於供給過剩的一個表現。由於連年的豐收豐產,導致小麥庫存不斷加大,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小麥庫存達到了7000萬噸,而麵粉企業因為市場銷售遲緩,開工率下降,加上今年豬瘟疫情的影響,飼料養殖行業對小麥麩皮的用量減少,導致後期小麥價格也會很難出現較大得上漲空間。



綜上所述,今年小麥市場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出現大幅漲跌的可能不大,而對於貿易商來說,商人逐利,無可厚非,市場穩定,價格透明,自然就不會存在較大的價差,所以今年的小麥市場,就成了一些貿易商眼中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市場了!(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賣柚子的小夥子


奉勸各位咱們農民不容易賣小麥最佳時機一是溼麥,特別溼的那種,我昨天賣的四十五個水分八毛五就賣了,價格低但是份量足一畝地一千一,如果是半乾不溼的就別賣了那樣水分不足價格也不高,爭取曬乾了在賣吧,我賣溼麥五年了,溼的最厲害的一次是在收割機的倉裡用棍子撮出來的,我賣的是八毛一斤別人都是一塊多,但是我一畝地一千一別人價格高但是最後才不到一千塊錢,我也是我們村膽子最大的一個,也是年年收溼麥被笑話的一個,但是你得琢磨透了這事不能只看價格也要看實際情況,你曬那麼幹又不是自己儲存起來,乾脆趁早賣了省時省力,梁莊收了潮糧基本上都是賣到養牛場裡去只不過沒有進國庫罷了,今年我賣的十五畝都是潮麥基本上一畝地一千多,那些曬得特別幹十四個水分的小麥沒有一個過千的,只要你們那有私人梁莊收潮麥別猶豫趁著水分損失小馬上收割賣掉,不會吃虧


風火連城11


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信息來看,截止6月3日,全國麥收火熱進行,夏收已近三成。而隨著新麥上市,陳麥的價格也開始回落。但是目前來看,市場普遍認為新麥的行情並不樂觀。而對於貿易商而言,更是人丁今年的小麥市場可能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市場局面。

而貿易商之所以這麼說,有以下幾點因素:

第一、市場供求

今年又是一個豐年,所以新麥對於市場的供應能力充足,除了新麥之外,臨儲拍賣也會持續供應市場。也就是說,今年市場上並不會出現小麥供應緊張的情況,後期的價格也不會因此而出現較大的漲幅。

第二、小麥價格上限有壓力、下限有支撐

目前我國小麥庫存量比較大,目前陳麥仍有7000萬噸的壓力,所以國家的基調首先是去庫存,最低收購價連續多年下調,拍賣底價也降低,這就給了小麥市場一個頂部壓力,但是在下限又有託市收購繼續支撐,所以出於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

所以對於貿易商而言,小麥價格上不去又下不來,市場供應充足,自然是要好好考慮一下要不要壓庫存,壓了不會賺太多,但也不會賠,所以自然屬於食之無味、但棄之可惜。


龍媽廚房


多一毛查一毛無所謂啦!一個人一畝多地,產量一千斤,就是一千多塊錢!多一毛就一百塊錢的事!反正靠地就要餓死人!國家還讓種糧食!假如不打工種地就是等死!沒幾個種地有積極性的!


zzf262606


美國要管控糧食的出口了,抬高糧價因為隨著全球氣後多變,糧食作物高產太難了要付出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