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2013年11月末西北甘肅行


憶2013年11月末西北甘肅行

2013年11月29日從瀋陽桃仙機場乘坐南航客機飛往蘭州,開始了一週的甘肅之行。當天中午從瀋陽桃仙機場乘坐南航客機在經歷四個小時的飛行後抵達蘭州中川機場,然後乘坐機場大巴於晚6點左右抵達蘭州市,在蘭州停留雖然僅兩個小時,但是最難忘的是吃到了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記得在呼和浩特上學的時候每逢週末就到我們學校北門的一個蘭州牛肉拉麵小吃部吃上一碗喜歡吃的拉麵,不過這次在蘭州吃到的和上學時候吃的那個相比味道真是不一樣啊,在蘭州吃的不愧是正宗的地方特產,滿滿一碗麵上面漂著一層紅紅的辣椒沫還有切得非常薄的牛肉片,看得我這個不怎麼吃辣的人有點不敢下筷子了,但是下定決心吃起來的時候感覺並不是特別的辣,這碗麵吃得我們幾個人都是滿頭大汗酣暢淋漓,吃完後覺得回味無窮,在晚間去往敦煌的火車上還在討論為什麼咱們東北吃不到這樣正宗的蘭州拉麵?


憶2013年11月末西北甘肅行

在蘭州短暫停留期間還登臨了五泉山,五泉山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區南側的皋蘭山北麓,是一處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遐邇聞名的旅遊勝地。公園景點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築為主,海拔1,600多米,有明清以來的建築群10餘處,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園內丘壑起伏,林木蔥鬱,環境清幽;廟宇建築依山就勢,廊閣相連,錯落有致。要說起五泉山名稱由來還有一個故事:西漢年間,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騎兵萬人,奉漢武帝之命征討河西走廊一帶的匈奴。他的部隊途經蘭州紮營在皋蘭山腳下。經過了長途跋涉,全軍已是人困馬乏,附近一帶怎麼也找不到水源來做飯。副將急忙請示要驃騎將軍拿主意。霍去病鎮定自若,拿起馬鞭在山坡上戳了五下,霎時有五股清泉順著鞭痕從山坡汩汩流出,水味甘甜,不光供足了三軍將士的用水,而且一直流傳下來,成為歷代百姓飲用的重要水源,據說,這就是五泉山名的來歷。

憶2013年11月末西北甘肅行

從蘭州坐晚間的火車於11月30日早晨到達甘肅敦煌,出站的時候就看到了已經等候多時的室友長征。20年的離別終於有機會重相逢了,回想當年大學畢業車站離別時哭得淚人一般的場景,那時候想過可能一別就是天涯了,沒想到在以後的歲月中還能有重逢的機會,所以,當在火車站出站口見到同學長征後的喜悅是讓人無法言表的。下午到達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在離肅北縣城30多公里之外的亞洲最大的敖包前看到了排隊迎接我們的10餘人,很多人都是曾經熟悉的--巴音岱、毛巖、伊利特。還有好幾位和碩特蒙古族美女,介紹之後才知道竟然也都是我大學時代的校友,當初怎麼就沒有發現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這些美女呢,呵呵。熱情的雪山蒙古族同胞們給我們一行幾位遠方來的客人們獻上了潔白的哈達和酸甜的奶酒。

憶2013年11月末西北甘肅行

晚宴在當地的天嬌大酒店進行,從晚上7點一直進行到了後半夜的凌晨2點半,在這漫長的晚宴上熱情好客的同學朋友們獻上了一曲又一曲優美動聽的和碩特部落的歌曲。我呢,酒酣耳熱之際也適時地表達著同學相見的感情,這種珍貴的感情應該是很多人體會不到的。因為當年的我和他們一樣都是以區外學生定向培養的名義去到內蒙古學習的。我所就讀的內蒙古師範大學是國內唯一一所有專業就有蒙漢雙語教學的大學。而我們在大學期間是歷史系90級蒙授本科班學習,在同學情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民族情,因為全班是來自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青海、甘肅和內蒙古七個省自治區不同地域不同部落的蒙古族學生,我和長征分在了一個寢室共同學習生活了四年時間。今天,竟然能夠在畢業20年之後在他的家鄉共同歡飲達旦,當時那種激動和喜悅現在還時時縈繞在心頭,長征和肅北的雪山蒙古族朋友們的熱情令我終生難忘。

離開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後又先後去了金昌和武威兩市,先到金昌後到武威,去往金昌路過驪靬古城時讓我想起了歷史上神秘消失的一支東羅馬軍團定居在這兒的故事,更是讓我有了種探秘的衝動,因為時間原因沒能在該縣城內的標誌性建築(驪靬人群像)前拍照留念留下了些許的遺憾。在去往武威的路上看到了焉支山,想起了那首古詩“胡馬胡馬,遠放焉支山下”,這裡當年可是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繁衍生息的地方。

憶2013年11月末西北甘肅行

武威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裡沙漠,總面積33249平方千米,總人口192萬人。武威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悠久的歷史也為武威遺留下來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而雷臺漢墓就是武威最具有代表性的漢代文明的遺址,這裡因為出土了極具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的銅奔馬而名聲鵲起,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9年9月,當地農民在雷臺下面挖防空洞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座東漢晚期的大型磚室墓。這個墓葬雖然在早期被盜過多次,但文物遺存仍然十分豐富,這些文物出土之後相繼被調往甘肅省博物館。1971年9月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在甘肅省博物館參觀時給銅奔馬命名為“馬踏飛燕”。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武威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歷史上曾是絲綢之路的要衝,公元前121年,因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而得名。參觀雷臺漢墓的時候看到了一口井,這口井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它的年代卻很久遠,它是中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一口漢井,這口井深12米,直徑1米,從井口望去井底拋灑著很多錢幣,這是因為這口井有個奇妙的地方,就是人們丟下去的東西越往下沉,離人距離越遠,反而看得越清楚。而這個情況正好暗合了前程遠大這個意思,所以一些遊客會丟進錢幣,希望藉助古老雷臺的美好祝願,預祝自己前程無限,我參觀的時候在漢墓裡的古井邊也拋下去了一張10元的錢幣許了一個心願。

憶2013年11月末西北甘肅行

甘肅行讓我體會到了西部的廣袤和祖國的幅員遼闊,從武威返程蘭州的路上,當我們坐的客車行駛在祁連山底的烏鞘嶺一號、二號和三號隧道的時候,祁連山的高海拔讓人感到耳膜鼓漲耳鳴陣陣高原反應明顯。祁連山烏鞘嶺每條隧道長度都超過了4000多米,平生第一次穿過這麼長的隧道,也近距離的看到了終年積雪的祁連山。遙遠的肅北,熱情好客的雪山蒙古兄弟姐妹們的盛情讓我有種久違的親切,對他們的思念會永存於自己的記憶之中,什麼時候能夠再去大西北看一看,我等待著這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