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孔城鎮


千年古鎮─孔城鎮

孔城相傳是因三國吳將呂蒙屯兵築城於此而得名。孔城位於桐城市的東部與廬江縣,樅陽縣接壤,總面積167.22平方公里,轄24個村,兩個居委會,人口呢是9.1萬人,是桐城市的東部重鎮,經濟強鎮和人口第一大鎮。

千年古鎮─孔城鎮


“孔城暮雪”是桐城八景中冬日之景。孔城在明清時為桐城桐積鄉治,五鎮之首。 都說天下美景不盡在春明景和,冬之雪韻最讓人發澹靜之幽思。“孔城暮雪”展現了隆冬日暮之時孔城河兩岸柳堤空濛靜穆的景象。可以想見,當年的孔城河流水晝夜不息,亙綿百里的圩田大埂翠柳成行。但隆冬之季,連日的積雪覆蓋長堤,冰封河面,野渡無跡,數只寒鴉棲於枯柳枝梢,千頃田疇一片銀裝素裹。郊外古寺牆邊,梅花暗香,老僧早早關上了廟門。唯有數戶人家茅屋之上炊煙裊裊。有關“孔城暮雪” 之景,歷來說法較多,有沙堆披銀、落日映照如雪之說,或更多有趣的附會。暮雪即是孔城一帶寒冬日暮之雪景,它也許就是某位詩人或某一漁父樵夫在某一個冬天傍晚,於千里冰封的銀色世界裡看到的某一處雪景罷了。

千年古鎮─孔城鎮


千年古鎮─孔城鎮


“荻埠歸帆”一景,再現白兔湖邊商賈之忙碌、漁家之辛苦。荻埠在明代當為繁華之所,下可通江,上可達潛、懷。明代人口稀少,洪武年間桐城百里方圓僅萬戶人家,朝廷在此偏遠水邊設河泊行政,足見當年此地為通商之富埠,漁政之要樞。人口密集之地繁忙自不待說,商業活躍人文自然昌熾起來。 五百多年前許浩等一群文人題詠“桐城八景”,非指桐城山水之中一時一地一物一景。“八景”原本就是文人墨客紙上題詠,為民間所流傳,也多為學者筆記搜錄或志乘輯存。“桐城八景”是騷人墨客與桐城山水的心靈對語,是文人士大夫理想世界中的田園牧歌。它是歷代桐城人對自己美麗家園的詠歎,是印在桐城老少婦孺心裡抹不去的文化記憶。這就是桐城八景的荻埠歸帆!

千年古鎮─孔城鎮


桐梓山位於孔城鎮東部,山上多有桐樹和梓樹,喬木蔭濃,山滋樹潤,鬱鬱蔥蔥,蒼巖碧澗,流水鳴禽。而每當雨後天晴的時候,青碧浮升,雲蒸霞蔚,景象萬千。因此才有了有名的“桐梓晴嵐”。桐梓晴嵐這樣天然的奇幻風景,一定讓您感嘆造物主的神奇。除了有優美的景色,據說桐梓山還是藥材遍地的寶山!地衣(指真菌和光合生物之間穩定而又互利的聯合體,真菌是主要成員)便是這的特色之一。如今,地衣作為真正原生態的食品,舌尖上的佳餚,備受人們青睞。

千年古鎮─孔城鎮


千年古鎮─孔城鎮


來到孔城,空城老街絕對是您必須要來的景點之一!老街全長2.2公里,有主街一條,橫街兩條。老街巷弄都是麻石鋪成,兩邊的店鋪和房舍皆是青磚灰瓦,建築風格樸實雅素、古樸蒼勁,有徽派建築向江北延伸過度的顯著特徵,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孔城老街歷史悠久,有1800多年曆史,明清時期,孔城老街作為連接巢湖地區和長江地區的重要水運碼頭日益繁榮,太平天國時期,孔城遭到破壞,但不久即恢復,現有老街即太平天國以後建設的。所以當您走在老街上,看到身邊來往的質樸的人們,聽著小販們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您一定會感嘆時間的流逝為這座古鎮帶來的變化,這變化中包含著時間和空間的本質,遊歷其中,便是一種參悟。孔城在明清兩代大放光芒,商賈雲集,百業興盛,桐廬舒六等地的貨物大多先在這裡轉運,因此,在老街上您能夠瀏覽到許多當時的商賈故居。例如有:黃家大屋、李鴻章錢莊、瑞和祥布莊以及桐鄉書院等等。

千年古鎮─孔城鎮


千年古鎮─孔城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