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DNA會隨時間而改變嗎?

心我在人就在


一般來說,人類的DNA會隨著時間改變而改變。

DNA為什麼會改變?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染色體,基因,DNA的區別。

在大多數細胞的細胞核中,儲存著染色體,我們把其中一條染色體放大,會看到一條雙鏈條的結構,而這條雙鏈就是DNA,也被稱為脫氧核糖核酸。

在DNA上有一個個的片段,這些片段有些是基因,而有些是無用的排序。

一般情況下,在體內DNA很少會發生改變,這是因為DNA是雙鏈條結構,在這條雙鏈結構上,存在著4種鹼基,分別是:A、T、C、G,又被稱為:腺嘌呤、鳥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

由於DNA是雙鏈結構,鏈條兩端的鹼基要相互配對,比如:A只能與T配對,C只能與G配對,比如DNA雙鏈的一側的鹼基排列順序是:TTTTTTT,根據一一對應原則,另一端的鹼基排列順序是:CCCCCCCC。

當DNA在進行自我複製時,會有解旋酶蛋白質把DNA雙鏈結構解開,變成兩條單鏈條結構,此時會有DNA聚合酶根據對應的鹼基,進行配對。

由於DNA是雙螺旋結構,再加上鹼基一一對應,這造成了DNA在進行自我複製時,兩側的鹼基會相互糾錯,因此DNA出現複製錯誤的概率非常低,每複製一次,大概會有幾十個鹼基複製錯誤。

而且,大多數鹼基並沒有組成基因,還有一些雖然組成了基因,但該基因對人體影響有限,比如:多長了一顆痣。所以,雖然DNA會出現複製錯誤的情況,但大多不影響人類生活。

DNA與癌症

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DNA出現錯誤的概率不高,而且對人體影響也有限。但是,當DNA積累的錯誤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對人類影響比較深,癌症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知道,DNA每複製一次會出現幾十個鹼基複製錯誤,而細胞分裂的週期大約是2.4年,就這樣,經過一代代的積累之後,DNA出現錯誤的鹼基就越多,此時,可能會造成一些關鍵位點的基因出現突變,鐮刀型貧血症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知道,基因能夠指導蛋白質生產,如果基因出現錯誤時,可能會下達錯誤的“命令”,比如:原本該基因應該指導蛋白質往肺部運輸能量,但由於出現錯誤,該基因便指導蛋白質為自己運輸能量。

這樣一來,就會引發“癌症”,所以,癌症不是外來入侵,而是自身細胞發生了變異。

實際上,由於人體基因足夠多,所以每天都有癌細胞產生,但人體的免疫功能能識別出癌細胞,並將其消滅。但等到人體出現錯誤的DNA足夠多時,人體的免疫功不能及時殺死癌細胞時,此時的癌細胞便會大量自我複製,影響人體健康,威脅人類壽命。

之所以癌症在老年群體出現的概率高,是因為老年人的細胞分裂的次數足夠多,累積錯誤的基因也足夠多。

這裡強調一點,DNA在複製時,出現複製錯誤的地方是隨機的,一些基因突變是有利的,或者是中性的,所以,並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會因DNA複製錯誤而患上癌症。

加快DNA變異的方法

咱們生活的環境,有很多會導致DNA變異速度加快,我們以幾個較為常見的,以及危害性比較大的來列舉一下。

  • 超高輻射的電離輻射

核輻射是最為典型的電離輻射,由於電離輻射能量大,可以摧毀人體的遺傳物質,所以一旦接受超高劑量的核輻射,人體DNA變異速度將會加快,可以直接造成人類死亡。

在日本廣島長崎地區,由於被投下原子彈,所以當地的人患癌率比普通人要高出許多。

除了核輻射之外,X光,核磁共振等也是較為常見的電離輻射,劑量其實都很小,在安全範圍內,但是健康人如無必要,還是應該儘量減少以上檢查。

  • 各類致癌物

研究表明,一些化學物質也會加快DNA變異速度加快,比如:尼古丁、黃麴黴素。

  • 紫外線

其實紫外線也是電離輻射,只是宇宙中的紫外線在到達地球時,由於臭氧層的反射和吸收,所以只有一小部分紫外線能夠到達地球表面。

儘管如此,如果一個人長期接受紫外線,並無任何防護措施,也會加快DNA變異。

  • 病毒、細菌感染

一些病毒、細菌感染人體後,也會造成人體DNA變異速度加快。

總結

人體的DNA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年齡越大,人體DNA出現錯誤的概率就越高,如果一些關鍵位點的基因出現變異,將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

除此之外,電離輻射、某些化學物質也會加快人體DNA變異,導致人類患病。


鍾銘聊科學


人類個體生下來基因就已經確定了,但是基因的表達卻一直在變動,部分體細胞的變異還會成為惡性的癌細胞;人類群體DNA庫更是在不斷地變化,是人類進化的動力。

DNA是細胞最關鍵的物質,控制著細胞的所有行為,包括細胞的增殖,而且DNA要發揮作用需要結合一些化學基團,與基因有關的化學修飾被成為表觀遺傳,這個伴隨著人的一生都在改變。人體的多數細胞都會不斷地死亡,所以細胞需要分裂增殖,而增殖必須有DNA的複製。DNA是雙鏈,而且人類是真核生物,DNA需要在細胞核中解開雙鏈,然後靠RNA運輸來鹼基,分別在兩條分開的DNA單鏈基礎上鹼基一對一配對形成新的雙鏈,一條雙鏈包括一條舊的單鏈和一條新的單鏈,這就是所謂的半保留複製。在複製的過程中也會出錯,但是真核細胞中有多種內切酶,可以檢查DNA複製中的錯誤,可以將錯配的點位剪掉重新合成,這就保證了生物體細胞DNA的穩定,但是這種作用不是100%的,也會偶然出錯,這就需要人體的另一個系統來幫忙,那就免疫系統,細胞的DNA錯配後,基因可能隨之改變,結果就是細胞的表面物質的改變,就會被免疫系統識別清除。

人體的細胞種類數量都非常多,除了部分沒有細胞核的細胞,絕大多數細胞的基因都是一樣的(無細胞核的細胞仍有線粒體,線粒體基因也可以作為鑑定的材料),只不過在發育為完整的生物個體時,基因選擇性表達才造就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細胞,多種細胞在人體綜合的調節下構成一個功能完整的人體。人體細胞的分裂必有DNA的複製,也有大量的機制防止DNA複製出錯,這些錯配有些能被識別清除,有些會導致細胞的惡變,形成癌細胞,若癌細胞沒能被及時清除,就會大量增殖不斷變異最終完全突破免疫系統的控制;還有一部分發生於生殖系統細胞的變異,將形成可遺傳的變異,這就促進著人類群體基因也在不斷地改變,順應環境的選擇,DNA變異導致的基因變異中可能有部分是利於生物生存的,久而久之生物個體就是綜合了適應多種環境相應的基因和性狀,這就是進化。

綜上,不管題主問的是人類個體還是人類群體,DNA是會改變的,不過DNA改變的只是鹼基序列、表觀遺傳等,構成DNA的物質還是完全相同的,就是脫氧核糖和4種鹼基以及一些蛋白質,進化不能使生物脫離原有的生物模式。


來看世界呀


近年來,DNA技術由於能夠促進刑事調查、親子鑑定和考古記錄而變得非常受歡迎和重要,這些僅僅是幾個應用領域之一。誰知道一個小小的雙螺旋可以包含這麼多的潛力!就連發現DNA的瑞士科學家弗雷德里希·米歇爾(Friedrich Miescher),也不確定這個分子是如何記錄有關特定物種的所有不同信息!

什麼是DNA?

這是DNA


DNA是生物分子脫氧核糖核酸的縮寫。腺苷 (A)、 甲狀腺素 (T)、細胞氨酸 (C) 和瓜寧 (G) 是結合形成 DNA 的 4 個單體(核苷酸),序列中保存所有這些單體的是磷酸骨架結構。現在,除非你熟悉生物學,否則你可能並不真正理解我在說什麼。用更簡單的話說,DNA就是你得到你母親的眼睛顏色或你爸爸的頭髮顏色的原因,因為DNA存儲了所有的基因信息。遺傳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你有儲存你父母所有特徵的DNA!

我們如何得知DNA攜帶遺傳信息?

直到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DNA的重要性才被充分認識。細菌實驗表明,當細菌交換其DNA時,某些特性可以從一種細菌傳遞到另一種細菌。此外,當研究病毒的行為時,發現病毒將DNA注入宿主細胞,迫使宿主細胞形成病毒的副本。

  • 圖注:病毒生命週期

這些實驗的結果表明,DNA確實包含指示細胞做它們所做的事的信息。

這些遺傳信息究竟是在哪裡存儲的?

四個單體(A、T、C和G)結合形成DNA分子。每個單體結構由糖分子、磷酸鹽分子和氮基組成。

DNA(脫氧核糖核酸)會改變嗎?

DNA包含4種不同的核苷酸,這些核苷酸在基因中的序列指示細胞產生蛋白質。為了控制產生的蛋白質量,基因會定期打開和關閉。表觀遺傳變化是化學變異,有助於調節基因,而不影響遺傳信息。這些變化通常包括添加化合物到DNA結構,作為觸發器打開和關閉基因。

巴塞羅那貝爾維奇生物醫學研究所的表觀遺傳學研究員馬內爾·埃斯特勒,懷疑表觀遺傳修飾會長期影響DNA結構。

他注意到新生兒的DNA在結構上與老年人的DNA非常不同。為了研究表觀遺傳變化對DNA的影響,他研究了最常見的變化——甲基化。在這裡,甲基組被添加到氮鹼(細胞氨酸)關閉基因。

比較了老人白細胞(WBCs)和新生兒臍帶的WBCs的DNA提取物;與老人相比,新生兒的細胞氨酸甲基化水平較高。

此外,研究小組研究了DNA結構,其核苷酸序列相似,因此表觀遺傳變化不受核苷酸特性的影響。人們意識到,有許多不同的甲基化區域(DMR)影響許多基因。

長期以來,DMR變化與癌症的發展有關。因此,人們得出結論,隨著年齡的變化,細胞氨酸甲基化會隨著時間而減少。甲基化的減少最終導致與年齡有關的癌症和疾病。

DNA變化對進化有怎樣的貢獻?

嗯,表觀遺傳變化對整個物種沒有深刻的影響,但DNA突變和自然選擇的結合是我們進化與黑猩猩不同的原因,我們與黑猩猩分享了超過95%的DNA。

現在,DNA是一種長的雙螺旋結構。這種結構的某些部分經歷表觀遺傳變化來調節基因,DNA的某些部分沒有任何功能,DNA的其他方面仍然超出我們的理解範圍。為了觀察突變對生物體的影響,在控制其他基因的DNA的那些部分發生突變是至關重要的!

大多數幫助推動進化的突變是細胞無法完美複製DNA的突變。突變也由於化學品或放射性元素的外部影響而出現,其中DNA由於極端暴露而分解。如果DNA沒有完全修復,細胞最終產生扭曲的DNA,進而影響整個生物體。

埃絲特和約書亞·萊德伯格進行了一項實驗,在一個母板上種植細菌。母板的細菌菌落在兩個盤子上覆制,其中一個板塗有營養介質和青黴素(抗生素)。另一個板只含有營養介質。只有一些從青黴素塗層板的菌落倖存下來,這意味著從同一母板產生的所有菌落都沒有抵抗青黴素的突變。這個實驗給出了兩個重要的結果:

  1. 突變是隨機的。
  2. 突變不是外部條件的結果。

此外,要使DNA變化影響整個物種,有必要:

  1. 突變是自然選擇的。
  2. 修飾是在生殖細胞中,否則突變不傳播。

從單細胞生物體到我們今天看到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生物多樣性,旅程跨越了數十億年。DNA修飾確實會導致進化,但要使突變存活下來,必須滿足多個標準。

所以,是的,DNA確實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它隨著我們年齡的變化而改變,這些修改也會導致隨時間的進化變化。誰能想到,這個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無法形容的雙螺旋分子,將徹底改變整個基因工程領域,並改變我們理解這個星球上生命的方式!


科技領航人


孩子出生DNA是倆種不同性狀細胞組合來的應該會隨著時間推移改變。如果結婚夫妻有倆種不同性狀細胞相遇也會因為時間推移而改變人類DNA。人類DNA隨時隨地與中微子碰撞。N氣元素變成碳14,結合在人類體內成為碳14。有倆個不同性狀組合細胞結合在一起,會因為有不同吸收碳14量產生引力差。引力差產生抗體。作用細胞造成染色體斷裂。結過婚的和未婚的都會發生染色體斷裂現象。染色體斷裂就是會發生慢性病。通常人發生胃炎碳14在胃部也異常增高。這就是碳14的在作用力。可以說癌症前都有發炎,應該這時是碳14也異常增高。條件是男女細胞組合性狀不同作用力不平衡,吸收不同碳14產生引力差帶來力學變化。導致局部碳14異常增高。隨著這種力加大最後可以攻破細胞,而發生染色體異常。染色體異常釋放碳14更多,引起核裂變方式。癌症就是以這樣核裂變形式爆發。而通常倆種相同性狀組合的夫妻和他們孩子,細胞吸收碳14釋放力是平衡的,不會產生上述這些現象,這時人類DNA正常不會發生變化。


陽輝881


人類作為群體由於婚姻交換DNA不斷地發生重組而改變。每個人出生後由於人體細胞平均一生中約分裂五十次,每次細胞分裂DNA複製時因鹼基隨機發生的錯配而發生點突變,此外環境中的各種物理化學病毒細菌感染都可能導致突變。所以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的人類DNA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可能造成部人的早夭,但同時也有更優秀的人更適應環境而進化。總體上講人類或個人的DNA所含30億對鹼基還是相當穩定的,突變與變異涉及的鹼基相對還是較少較緩慢。使人種可保持一定的穩定性。


秦浚川


美國科研人員研究發現,受環境和營養因素影響,人類個體的基因組在一生中會發生改變。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癌症等疾病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原因。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個體脫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遺傳外標記會在其生命過程中發生改變,同一家庭成員間的改變程度彼此相似。

研究人員先前研究了600名相關研究項目參與者的DNA序列。這些參與者先後於1991年,以及2002年至2005年間提供DNA樣本。科研人員對111個樣本中的甲基化物水平實施測量,發現大約三分之一樣本中的甲基化物水平隨時間改變。

約翰斯·霍普金斯-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的副教授丹尼爾·法林說:“我們看到了可發覺的改變……證明個體的試驗胚胎學(狀況)會伴隨年齡改變。”


水木99999


人的DNA在分化,衰老等生理情況下,以及在疾病等病理情況下,以及在DNA複製過程中,都會發生變化。比如基因突變,基因重組。這都是可以變化的啊!


叫我猴大聖


如果大到人類整體的DNA的話,那肯定是會改變的。隨機的突變隨時都在發生,每個人體內的DNA數量非常龐大,再乘上現在世界上已經生存的60億居民,DNA的總數量就更加龐大了,即使突變的發生頻率不高(相對),依然具有大量突變之後的DNA,因為不是所有的突變都是表象的,即使表達出來可能也不足以致死,因此有相當數量的DNA被保留下來,一代一代遺傳,緩慢地改變著人類整體的DNA結構。


榻榻米的榻榻


不會的,人類的DNA是在人類生命的起源之初,是在特定的條件下按照特定的規律和特定的組合形式結合在一起,並在特定的條件下能夠按照特定的規律和特定的組合形式進行自我複製的、物質(精、碳基碳氫氧化物)與能量(氣)的結合體,跟單純的時間變化沒有直接的關係。


孟大夫


DNA時間改變不了,基因哪有那麼容易改變 環境確實是能影響 不過需要很長的時間

你這麼說我很好奇 你認為乾旱地區的和沿海地區的出生的人 有什麼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