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這家互聯網企業的抗疫舉措,既暖人心,又化危機為機會

疫情之下,騰訊股票逆勢上漲,王者榮耀日入20億,還贏得過億好評!這家互聯網企業是如何抗擊疫情,並化危機為機會的呢?

疫情之下,這家互聯網企業的抗疫舉措,既暖人心,又化危機為機會

深圳騰訊總部

我比任何人都更關注騰訊,不僅因為它是互聯網巨頭,引領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方向;更因為我的家屬是騰訊員工,作為後臺技術核心支撐人員,在疫情期間,肩負著維持騰訊課堂正常運行的責任。

疫情之下,我比往常更關注騰訊課堂,因為它承載著全國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的在線上課使命,為了能在最短時間內為全國中小學提供簡單流暢的學習平臺。自疫情爆發以來,家屬與團隊從除夕至今,連續半月無休,日夜加班趕工,搶奪時間,這讓我擔憂他身體的同時,確實也讓我看到了一家偉大企業背後強大的決策力與執行力!

在1月20日疫情公開存在人傳人後,馬化騰迅速做出決策,除了給疫區捐贈3個億資金外,在產品上也快速地進行了戰略調整。“騰訊課堂”的案例,我想值得每一個IT互聯網企業思考與參考!

騰訊是如何在疫情下,打贏在線教育這場戰役的?

疫情之下,全國中小學被迫停課。為免費支持孩子們在線學習,騰訊課堂從職業教育迅速調整為覆蓋中小學在線教育產品。

在除夕當天,各部門已接收到馬化騰的指示“一週上線騰訊課堂極速版”,供全國中小學教師零門檻開課,最大限度降低老師們對平臺的學習成本。(無需申請入駐無需審核便可直接開直播授課)。

此時也許很多企業還沉浸在假期中,而騰訊在在線教育市場已開始領跑。除夕當天,騰訊教育相關部門員工以遠程辦公的方式,通宵達旦,不到一週時間,極速版完成上線和推廣。這速度,令人驚歎!

疫情之下,這家互聯網企業的抗疫舉措,既暖人心,又化危機為機會

此後,為支持2月10號和17號中小學在線教學,騰訊課堂展開了與各地區教育部門的合作,把騰訊課堂作為指定在線教學產品,並在各地新聞聯播中公開發布。

而此時,騰訊課堂還是一個未長大的孩子,它根本承受不了這樣的重任。

騰訊課堂過去不過是日活約5萬用戶的產品,如今卻要支持約600萬學生同時在線,120倍的擴容,而時間僅有一週!這困難不亞於讓一個本來只負載約1000病人的醫院,用一週時間擴展到可負載12萬病人。對系統架構、平臺功能、平臺穩定性與性能都是極大的挑戰,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標!

當我家屬接到任務時,他長嘆道:“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首先是現有技術架構必須優化,其次還要迭代功能和做極限擴容。而時間卻僅有一週!”

但軍令已下,沒有人做逃兵,唯有背水一戰!我家屬開始每天把自己關在書房,遠程會議、瘋狂擴容、瘋狂壓測,迭代新功能、對技術架構進行優化.......總之,從接到任務至今一直通宵,上午睡半天,飯點10分鐘搞定,繼續工作到第二天。(疫情之下,他已成為重點保護對象,通宵能讓個人免疫力急速下降)

疫情之下,這家互聯網企業的抗疫舉措,既暖人心,又化危機為機會

騰訊課堂歷經考驗的第一天,真是九死一生。

2月10日,是全國高中和初中正式開學的日子,這天8點,將迎來騰訊課堂的第一個流量爆發點。但在2月10日凌晨,他們還在發佈新功能、整晚做功能測試和壓力測試,直到早晨7點,才在有驚無險中完成驗收工作。

這就是互聯網企業員工的壓力,試想如果任務未完成或出現未知異常,第一天就宕機(這種情況在IT互聯網項目中太常見),騰訊製造的就是一個讓眾人圍觀的笑話!

但事實是,騰訊課堂的第一天出奇地順利,漂亮地打了一個勝仗。這讓我不得不佩服騰訊強大的技術與團隊協作能力!

2月17日,是另一個在線教學流量的爆發點,全國小學開學!而現在他們還在馬不停蹄地優化架構、極限擴容、瘋狂壓測......

古有項羽破釜沉舟之典故,項羽帶領士兵自斷後路,下決心不顧一切戰到底的情境下,每個士兵都表現出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拼死向前的勇氣與魄力,因而打得秦軍大敗!

而如今騰訊員工的戰鬥力,頗有破釜沉舟之勢。家屬常調侃自己“產品掛了,我就要失業了”。潛意識裡是強烈的憂患意識,而這種憂患意識卻讓他們表現出強大的自我驅動力,對每一個產品與技術細節都追求極致的態度!當組織中,每一個員工都如此的時候,這個組織又如何能不強大呢!

誰將會成為騰訊未來的敵人?

疫情之下,這家互聯網企業的抗疫舉措,既暖人心,又化危機為機會

2012年4月23日,騰訊CEO馬化騰邀請凱文·凱利至其北京會所進行對話(此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除)

“誰將會成為騰訊未來的敵人?”這是2012年凱文·凱利來訪中國時,馬化騰曾問他的一個問題。

凱文·凱利是這樣回答的:“在互聯網世界,即將消滅你的那個人,從來不會出現在一份既定的名單中。”

也許正是這樣的不確定性,讓馬化騰提出了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7個維度。在疫情的突擊下,重新思考這7個維度,我們確實看到了一家偉大的企業是如何轉危機為機會的。

  1. 需求度:用戶需求是產品核心,產品對需求的體現程度就是企業被生態所需要的程度;
  2. 速度:快速實現單點突破,角度、銳度尤其是速度,是產品在生態中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市場競爭中,無論是你想追求完美,把產品反覆打磨到自以為盡善盡美後再推出來;還是你在面對危機或機會時,患得患失、猶豫不決。都不會有太好的結果,因為市場不是一個耐心的等待者。
  3. 靈活度:做敏捷企業、快速迭代產品的關鍵是主動變化,主動變化比應變能力更重要;
  4. 冗餘度:容忍失敗,允許適度浪費,鼓勵內部競爭、內部試錯,不嘗試失敗就沒有成功;
  5. 開放協作度:最大限度地擴展協作,互聯網很多惡行競爭都可以轉向協作創新;
  6. 進化度:構建生物型組織,讓企業組織本身在無控過程中擁有自進化、自組織的能力;
  7. 創新度:創新並非可以為之,而是充滿可能性、多樣性的生物型組織的必然產物。互聯網越來越像大自然,追求的不是簡單的增長,而是躍遷和進化。

“科技向善”,這四個字在2019年5月正式成為了騰訊公司新的願景和使命。疫情期間,每一位騰訊員工夜以繼日地奮戰,主動肩負起全國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的責任,正是這艱難時期社會所需要的。

疫情的戰火還在瀰漫,微微的晨光也許照不亮太遠的路。但我看到一個個互聯網企業的員工充滿了青春的氣息,朝著共同的目標呼嘯狂奔!勝利相信就在不遠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