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一農,永不受窮”,大家對工農組合是怎麼看的?

衛禮子


大家好!所謂“一工一農,永不受窮”,那是在計劃經濟的年代,一個是城市戶口,在國企上班,一個是農村戶口,在老家種田;兩者結為婚姻,在國企上班的有工資拿,在農村種田的有糧食和新鮮的蔬菜吃,這樣就不會貧窮了!

然而現在就不一樣了!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在國企上班的也不是鐵飯碗,隨時都面臨著失業的危險;那些下崗了工人,放不下面子再就業、創業,整天無所事事,很難趕上時代的步伐!

在農村種田的,也要改變思維,不能再用傳統模式去種田,否則一年算下來,不會有多的剩餘。現在要響應國家政策,發展高新農業產業,做新型農業產業的領頭羊!

歷史的車輪,是誰也無法阻擋的,要做到永不受窮,我們只能改變自己!

喜歡我的評論的,可以加關注!

謝謝關注!


輝哥42


這如果說的是夫妻,那就是瞎說!

看起來好像旱澇保收,最佳組合,但是說這話的人一定沒有這樣生活過!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

看起來很美好的東西,真正落實到生活中,則未必然。

首先,農村的工作機會並不多,要想打工一般都要進城。 一個打工的一個務農的勢必會造成夫妻兩地分居,常年分居會導致各種家庭問題。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生活習慣。會有第三者插足,最終會破壞家庭!

再一個,農活一般情況下是要兩個人幫襯的,特別是經濟作物,一個人很難獨自操作。一個人幹農活很多時候就像少了一隻手一樣!如果不種經濟作物,只種糧食的話,按照這幾年的價格,基本都是楊白勞!

當然不排除少部分一工一農也過的挺好的,但是是很少很少一小部分人群,不能拿出來誤導大眾。



莫名s奇妙


一工一農永不受窮的意思是:一對夫妻要一個戶口在城市,一個戶口在農村才會使家庭永遠不受窮。如果兩個人都在農村,那不好。處處受到歧視,及時處於拆遷範圍的城鄉結合部也不理想,因為中國的教育講究戶口與住房都必須一致才能就讀好學校,如果兩口子的戶口都在城市那風險更大,一旦雙雙下崗就得拼命去打工,這個經濟壓力是相當大的。

在當今這個年頭裡,一方是富翁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都是龍配龍鳳配鳳。烏鴉配麻雀打地洞,是門當戶對的婚姻。一個人的父母如果是當官的,那麼他的子女也必將會從政。一個說相聲講評書的藝人,他的子女還會繼承他的事業。因此平民百姓家的子女要想翻身還是要靠教育來改變。如果天天做著美夢,魚躍龍門那是不可能的。不如選擇一個做事踏實勤勞對自己好,且兩口子戶口亦工亦農的是最佳搭配,進可享受城市優等的教育,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以及優質的治療條件,退可以回鄉務農,自給自足。因此在當今社會以至以後的社會,一工一農是最好的搭配。




地主世家


這句話應該是針對我們廣大的家裡有地的農民工來說的。可以理解為“一人兼兩職或一個打工的,一個在家種地的”,種著地又打著工,“旱澇保收”,日子過的錯不了。

是的,對普通人來說,農民自己既有在外上班的收入,又有家裡種地的收入,是比城裡人單純掙工資有優勢的。“上班”就好比“要飯”,現代的社會不是以前“鐵飯碗”的年代了,吃人家的飯,就的看人家的臉,服人家的管,搞不好哪天還能失業。然而,我們農民孬好還有那一畝三分地,至少有點收入,不管多少,總不至於餓著,就這一點上,“一工一農,永不受窮”是非常的有道理的。

但是,仔細想想,“一工一農”,也受益不了多少。單純種那點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也多收入不了幾個錢,除非是自己在上班的同時,搞一些“收益高”的農業,比如搞個大棚,多種些經濟作物等,當然這的有精力,沒精力是不行的,但不管怎麼說有額外收益還是好的,不管多少!

然而更進一步的,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廣大的農民將會“失去土地”,土地將會流轉到少數人手裡,我們也變成了“失地人”,“一工一農,永不受窮”的說法將不會再存在。面對這樣的結果,我們是無能為力的。我們只有通過自我不斷的學習努力,才能跟的上社會的發展,才不會被淘汰,進而讓自己的日子過的更好。


人我行9


窮與富是相對的,它受社會發展的制約,受人均收入的影響。

一工一農的組合要對比著來評論。如果和只懂種幾畝小麥、玉米的農村家庭來對比,這一工一農的組合,還是比較好的。最起碼收入比這樣的農村家庭好上很多。不會因為錢的問題而有許多愁。農村家庭會因錢的問題犯愁。僅有的幾畝田,收益有限。家庭支出也不少。這方面,一工一農家庭的組合人均收入就高,生活質量好一些。是不受窮的。

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一工一農的組合趕上破產了,工人什麼都沒有了,只有少許的田地的收益,這樣一工一農的組合,只徒有虛名,收益會大大降低,生活質量下降。相比較而言人均收入可能不如有幾畝地的農村家庭。這樣有可能受窮。

人也是不斷學習進步的。有幾畝地的農村家庭,與時俱進,除了會種幾畝小麥、玉米外,還能農閒時去打工,乾點技術活,甚至能幹淘寶,電商,這方面的收益又很好。這樣人均收入就高過一工一農組合許多,這樣一工一農組合,算不上多富有。

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改變了許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與一工一農,永不受窮可有一比。


花千樹sxd


工人的話,工資比較穩定,會有一定的經濟收入,而做農民的話,可以提供最基本的食物來源,這個算是傳統的看法,但即使在當今這個社會,這種想法也是正確的。

就這次疫情來看,農民,幾乎是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的,畢竟農村裡的地,還安安靜靜的躺在那裡,雖然說大城市疫情比較嚴重,但是農村由於人口流動性比較小,很多農民還在踏踏實實的種地,就會導致接下來的收入比較穩定。

工人的話,由於現階段大部分工人的工資都不是說特別的高,如果說能吃住家裡的,那麼他每個月的工資都可以省下來,內心就會比較安穩,幸福喜樂,人生大多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只要你不攀比,就一定會很快樂,所以說一工一農,永不受窮,並不是說富裕,而是內心的一種富足,更多的是一種內心的富足吧,畢竟現在農民和工人的收入都算是比較低水平的,要想趕上富足的水平,還是比較難的,畢竟現在農村買房也是比較困難的。











壯壯的鄉村校園生活


一工一農在現如今的農村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當今農村必須接的現實。

由於現在農村對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觀念越來越強,做到經濟收入孩子教育兩不誤,很多家庭會根據自家條件因人制宜來決定“誰工誰農”?農的一方負責家裡孩子教育和老人贍養,併兼顧生業生產;而工的一方出去負責打工掙錢,以提供家裡一切開支!

如果在農村有適合夫妻共同發展的理想項目,那麼就無需一工一農而讓夫妻承受別離之苦了,畢竟夫妻長相廝守是人間一大幸福,誰又會捨棄幸福而選擇分離漂泊呢?但如果沒有夫妻在農村共同創業的路子,選擇都窩在家裡是不現實的,畢竟全年的經濟支出對每個家庭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舞娛蒼野


哈嘍,我是地球村建哥,很高興回答:這是指空閒的時候出去打工,農忙的時候回家務農,這也的確,錢也掙了,家也照顧了!現在好多,一半是工人,三分之一是工農組合,還有一部份是地地道道農民!工農組合明天也會更好!比如做電商的賣農產品也是工農組合,明天會更好的


地球村建哥


以前是這樣的,現在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已經進入脫貧時代,不存在貧窮貧困的人了,所以還是要注重協調,志同道合的組在一起,才更久遠


三國木耳


工農結合,是社會主義堅持的原則。我們是農業大國,農閒之餘,學習一技之長,工業逐步壯大!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不僅是農業大國,而且也已經發展成了現代化工業大國!這是世人親眼見到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