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十年的漢中該是什麼面貌

漢中市目前下轄兩區九縣,即:漢臺和南鄭兩區;城固、洋縣、佛坪、西鄉、鎮巴、勉縣、留壩、略陽和寧強九縣。2019年GDP為1,547.59億元,居全省第六位。

漢中市未來十年的發展潛力在輕工業、第三產業和特色農業上,尤其是利用丘陵地形和植被覆蓋率高,以及氣候宜人的優勢,發展旅遊業。

但是,漢中要想挖掘自身優勢,不僅需要資金、人才和技術,還需要政策,需要大膽調整目前的行政區域設置,使分散、碎片化的資源得到整合的政策。

比如,可以考慮把城固劃入漢中市設立城固區,將留壩劃入勉縣設立定軍山市,將佛坪劃入洋縣設立洋洲市,將鎮巴劃入西鄉設立午子山市,合併略陽縣和寧強縣設立陽平關市。使漢中變成三區四市,有利於整合資源,提高行政效率,挖掘自身的自然資源稟賦,揚長避短,科學的走向城鎮化。

之所以這樣,理由如下:

一,人口太少難以形成規模優勢

截止2018年11月,據官方統計:佛坪縣人口3.27萬人,留壩縣人口4.22萬,略陽縣人口18.34萬,鎮巴縣人口28.21人,這些縣人口規模小,還不如某些城市一個街道辦,或者一個社區的人口規模。

人是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沒有一定規模的人口就無法形成規模經營,規模市場,以及規模產業,所以,必須把人口集中起來。

二,目前漢中的行政區域設置不利於城鎮化

漢中市十個縣級行政區域,是1949年解放後劃分的,已沿用幾十年,當時劃分的主要依據是尊重人的自然居住現狀,屬於農業文明的產物,特點是比較分散,高度依賴農田、水源和民族屬性。

但是,現在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方向是現代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農村。它們既需要交通、電力、通訊、網絡、物流、教育、醫療、養老和其它輔助設施的支撐,更需要整合資源,形成規模化的市場。如果還沿用以前的行政區域,自然村現狀就不利於農業和農村的城鎮化發展。

三,不利於資源集中與整合

現代農業的產業化特點往往是資金密集化,人才密集化和技術密集化,所以過於分散的資金計劃與投入,既不利於突破農業產業化的臨界資金面;還存在孤立和分散投資導致的持續性風險。其次,只有資金流入了,才能帶來人才流入和技術流入。比如,留壩、佛坪兩縣,人口規模均不足五萬,一年的財政收入還不夠公務人員發放工資,怎麼有能力發展產業,即便通過政府財政補貼,或是專項基金,也不能保證一個項目的持續投入,尤其是文化、教育、旅遊等產業的長期投入。

四,分散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分散的行政區域既不利於城鎮化和發展特色農業,也增加了管理成本,還不利於提高行政效率。比如,一個30萬人口規模的縣,設有縣級黨、政、人大、政協、紀委、政法等部門,具有縣、鄉、村三級班子;同樣,一個3萬人口規模的縣,同樣需要上述部門和領導班子,這付出的成本和管理效率就完全不相等。也就是說,這套班子是管理30萬人口的,現在只能管理3萬人,太浪費。當然,這樣的情況也不是漢中一地,全國應該是普遍存在。

所以,對於漢中來說,如果突破行政區域現有的兩區九縣,變為三區四市,既可集中人力物力,因地制宜的持續性發展相關產業,又可使組織構架扁平化,提高目前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能力。

當然,行政區域調整涉及到許多方面,尤其需要省級機關和國家相關部委的認可與批示,但是,發展地方經濟,釋放生產力,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才是硬道理,才是管理地方事務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