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十年的汉中该是什么面貌

汉中市目前下辖两区九县,即:汉台和南郑两区;城固、洋县、佛坪、西乡、镇巴、勉县、留坝、略阳和宁强九县。2019年GDP为1,547.59亿元,居全省第六位。

汉中市未来十年的发展潜力在轻工业、第三产业和特色农业上,尤其是利用丘陵地形和植被覆盖率高,以及气候宜人的优势,发展旅游业。

但是,汉中要想挖掘自身优势,不仅需要资金、人才和技术,还需要政策,需要大胆调整目前的行政区域设置,使分散、碎片化的资源得到整合的政策。

比如,可以考虑把城固划入汉中市设立城固区,将留坝划入勉县设立定军山市,将佛坪划入洋县设立洋洲市,将镇巴划入西乡设立午子山市,合并略阳县和宁强县设立阳平关市。使汉中变成三区四市,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行政效率,挖掘自身的自然资源禀赋,扬长避短,科学的走向城镇化。

之所以这样,理由如下:

一,人口太少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截止2018年11月,据官方统计:佛坪县人口3.27万人,留坝县人口4.22万,略阳县人口18.34万,镇巴县人口28.21人,这些县人口规模小,还不如某些城市一个街道办,或者一个社区的人口规模。

人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没有一定规模的人口就无法形成规模经营,规模市场,以及规模产业,所以,必须把人口集中起来。

二,目前汉中的行政区域设置不利于城镇化

汉中市十个县级行政区域,是1949年解放后划分的,已沿用几十年,当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尊重人的自然居住现状,属于农业文明的产物,特点是比较分散,高度依赖农田、水源和民族属性。

但是,现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农村。它们既需要交通、电力、通讯、网络、物流、教育、医疗、养老和其它辅助设施的支撑,更需要整合资源,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如果还沿用以前的行政区域,自然村现状就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的城镇化发展。

三,不利于资源集中与整合

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特点往往是资金密集化,人才密集化和技术密集化,所以过于分散的资金计划与投入,既不利于突破农业产业化的临界资金面;还存在孤立和分散投资导致的持续性风险。其次,只有资金流入了,才能带来人才流入和技术流入。比如,留坝、佛坪两县,人口规模均不足五万,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够公务人员发放工资,怎么有能力发展产业,即便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或是专项基金,也不能保证一个项目的持续投入,尤其是文化、教育、旅游等产业的长期投入。

四,分散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分散的行政区域既不利于城镇化和发展特色农业,也增加了管理成本,还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比如,一个30万人口规模的县,设有县级党、政、人大、政协、纪委、政法等部门,具有县、乡、村三级班子;同样,一个3万人口规模的县,同样需要上述部门和领导班子,这付出的成本和管理效率就完全不相等。也就是说,这套班子是管理30万人口的,现在只能管理3万人,太浪费。当然,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汉中一地,全国应该是普遍存在。

所以,对于汉中来说,如果突破行政区域现有的两区九县,变为三区四市,既可集中人力物力,因地制宜的持续性发展相关产业,又可使组织构架扁平化,提高目前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能力。

当然,行政区域调整涉及到许多方面,尤其需要省级机关和国家相关部委的认可与批示,但是,发展地方经济,释放生产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硬道理,才是管理地方事务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