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界500強為什麼京東排名139名,而阿里則是182名,你怎麼看?

LED照明世界


京東是B2C,商品交易額都計入營業額,世界500強排名是按照營業額而非利潤,所以京東排名在前很正常。阿里巴巴的淘寶是平臺型,商品交易額與淘寶無關,主要是服務和廣告類收入。所以沒有比較的必要,論利潤和規模,阿里巴巴無疑大得太多,從市值就可以反映出來。


時代890


這裡所提到的“世界500”強其實是指《財富》世界500強,是財富中文網在7月22日全球同步發佈的一份“企業營業額”排名榜單,也就是說這份榜單排名的依據是根據企業的營業額來計算的,在這份排名當中有129家來自中國,歷史上首次超過了美國的121家,其中京東排名為139名,阿里排名182名,騰訊排名237名。

所以既然是“企業營業額”排名的榜單,那自然也就跟各家企業的業務模式有很大的關係了,而且我們都知道,在業務生態上、用戶規模上、盈利能力方面阿里都跟京東拉開了很大的差距,目前的阿里市值是4651億美元,而京東的市值才是469億美元,所以二者的體量已經不再一個量級上面了。

那麼我們再來說說為什麼阿里、京東會在這份榜單上面出現反差呢,京東跟阿里是國內的頭部電商,但是二者的業務模卻存在很大的不同,京東雖然也屬於網購平臺,但是其主要營收來源還都是自身的自營業務,而靠廣告、抽成等這些方面的營收是非常低的,比如說2018年京東4620億的營收來講,其中自營業務營收就達到了4161億元。

而反觀阿里呢,2018年阿里的營收也達到了3768億元,不過對於這一點我們也要清楚,阿里的這3768億元那可是實實在在的廣告費、商家抽成這些數據,如果真的把計算口徑統計成平臺商家營收方面,阿里早就實現萬億元營收的目標了,因此來講,阿里的這個數據跟京東的數據背後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我們再來看下兩家企業的利潤差距,2018年京東的淨利未35億,而阿里的淨利達到了802億,二者之間有23倍的差距,所以對於這一點來講,你見到的仍然是你見到的,不會因為外界一些數據的變化而有所影響,企業的營收確實是企業實力的一種體現,但是因為企業業務模式的不同,但就這一方面是無法判定企業孰強孰弱的。

我是“木石心志”,喜歡就關注下吧~


木石心志


阿里巴巴和京東目前是我國電商領域的兩大巨頭,兩者實力都很強,不過在大家的認識當中,阿里巴巴的實力應該會比京東強一些,但是昨天世界500強排名出來了,京東排名在第139位,而阿里巴巴只能排在182位。

看到這可能網友都表示不理解,這跟大家認識有一些差距,難道阿里巴巴實力不如京東嗎?事實並非如此。

世界500強是根據企業的營業收入來排名的。

在很多人認識當中世界500強應該是全世界最強的500個企業,但事實並非如此。500強主要是根據上一年度企業的營業收入來排名的,但營業收入多並不意味著這個企業就很強,有些很強的企業並沒有參與到世界500強當中。因為世界500強是企業自願申報的,如果不提供財務報告就不會出現在世界500強排名當中,比如日本三井物產實力很強,之前曾經排在世界500強第一,但是後來他拆分了一些業務,之後有些業務並沒有參與到這些500強排名當中。

所以世界500強與其說是企業綜合實力500強,不如說是企業的營業收入500強。2018年年京東的營業收入達到了4620億元,阿里巴巴營業收入只有3768.40億元,相當於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比京東少了851.6億元。正因為如此京東世界500強排名比阿里巴巴高是很正常的。

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雖然不及京東,但是利潤卻遠遠超過京東。

雖然阿里巴巴跟京東都是我國的電商巨頭,但是兩者的營業模式還是有較大的區別的,京東的大部分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自己的直營,也就是直接賣產品的收入,每賣出一個產品營業收入就會增加。2018年京東的營業收入是4620億元,這裡面服務性收入只有459億元,相當於直接賣產品的營業收入是4161元。

阿里巴巴則不一樣,阿里巴巴並沒有直接賣產品,它只提供平臺服務,所以這3700多億營業收入當中基本上都是提供服務所獲取的收入,這些收入包括平臺服務費,廣告費等等。

因為業務模式不同,所以導致阿里巴巴跟京東的利潤率差距是非常大的。2018年京東的淨利潤只有35億人民幣,而阿里巴巴的淨利潤達到了802.34億,相當於阿里巴巴的淨利潤是京東的23倍左右。所以京東的營業收入雖然比阿里巴巴多,但賺錢能力卻遠不及阿里巴巴,對應的京東所繳納的稅收要遠遠低於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和京東都有一些業務沒有進入到500強營業收入當中。

阿里巴巴和京東目前都是家大業大,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之後,他們都把自身的一些業務獨立出來。比如螞蟻金服是沒有進入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當中的,而螞蟻金服的營業規模也是相對比較大的,比如2017年的稅前利潤就達到132億,對應的營業規模至少達到500億以上了,到了2018年這個營業規模肯定有很大的增長,保守估計及營業收入至少達到600億以上。

同樣京東自己旗下也有一些業務是獨立京東本身的,比如京東物流和京東金融。目前京東金融的營業收入應該超過150億元,而京東物流的營業收入2018年也是達到了170億元。

阿里巴巴的市值遠超京東。

京東的營業收入很大,但其股票市值並不是很高,截止目前京東的市值只有440億美元左右,阿里巴巴的市值則超過了4500億美元,相當於阿里巴巴的市值是京東的10倍以上。

綜合分析各種數據之後,我們可以發現,目前京東除了營業收入比阿里巴巴多之外,其他方面跟阿里巴巴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從綜合實力來看,阿里巴巴要比京東強不少。


貸款教授


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


最新的世界五百強榜單已經發布了,在五百家巨頭中,中國公司(含港澳臺)一共有129家,其中小米和格力都是首次上榜,為此,小米老大雷軍還發布消息,所有員工沒人都送1000股小米股票。


關於世界五百強是怎麼排出來的,很多朋友大概不是很瞭解。《財富》世界五百強的排名,基本上就是看一個指標:公司全年營業收入,不過在榜單上,也會把公司的年度淨利潤也列出來。

我們再看錶格時,注意觀察“利潤”一欄,所有上榜的中國企業中,有十二家企業是虧損的,其中十家企業是資源型企業,如大同煤礦集團等,還有一家是中國人壽,淨虧25.67億元,是所有公司裡虧損最大的。而最後那一家,就是京東集團。


我們再來看看騰訊和阿里巴巴,分別賺了119億美元和131億美元,利潤率都達到了20%以上,不要太賺錢。


那麼為什麼京東在世界五百強的排名會比阿里巴巴和騰訊高呢?


剛才提到世界五百強排名的標準是根據營業收入排的,京東的電商業務大部分是自營業務,所有自營業務的收入都歸入營業收入,京東的貨品出貨量是非常大的,現金流也非常的充沛,所以營業收入非常高。


而阿里巴巴的電商模式是平臺型,淘寶、阿里巴巴和天貓的更像是一個大市場,阿里做市場管理業務,收取相關管理、廣告等費用,這樣的收入自然不會像貨物週轉那樣大的收入,但是卻是實打實的收入。


騰訊也一樣,遊戲、文娛、各種增值服務,哪一個都是踏踏實實的收入。


所以騰訊的利潤率還高阿里巴巴兩個點。


大家看看世界五百強的第一,是沃爾瑪,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大家去觀察京東和阿里騰訊的市值,那麼誰大誰小就能看出來了。


阿里騰訊的市值,是京東的十倍。


如果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給大家推薦兩本書閱讀:



知更圖書館


這是兩個不同的企業!一個完全是網絡過手交易平臺,雖然買下了大潤發,但實體店基本都是網上銷售的各家自己的,不是阿里的!所以,銷售量雖然大,但計算但阿里身上的只有管理費!京東是自己的儲倉式集中產品,網絡銷售!雖然實體店也很可憐的少,但是,銷售的卻是自己集中起來的產品!所以銷售收入全部都記在京東自己名下!同樣的道理,和實體店遍佈全國的蘇寧比,京東就不行了!


光線來了


這個問題內容本身就反應出我們現在躁動不安的社會價值觀取向,為什麼那麼多企業家偏離了企業初創的理念、夢想,不再安心於企業產品、企業價值,而是變成了銀行家,追逐熱點風口、虛高企業價格等,沉迷於資本的遊戲。

當去衡量評定兩家已經上市甚至市場總值幾百億甚至幾千億的巨無霸企業,沒有關注分析企業社會行為影響、企業價值觀(反而倒是各種噴子不顧國家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的成功,不顧招商引資的國策將外國資本視為企業的原罪,高舉民族主義大旗)等僅僅依靠產值、排名去看哪家企業不如哪家企業,造成了現在企業家的諸多短視行為,按照馬洛斯價值理論當他們滿足自我生存需求追逐自我價值體現時候,不自覺將社會標準的折射作為自我價值提升的標準,盲目追求更大更強,更多的收益,當這樣的認知變成了規則就是我們社會的悲哀。

如要讓我對於這兩家企業進行評價,就支付寶種樹一個項目,就讓阿里強於京東,通過一個活動,讓很多人有更低的成本更簡單的方式去實現一點小善。


談今古淡紅塵


關注路人蟻的世界,財下心頭,卻上眉頭,與你一起侃財經

結論:綜合實力,阿里強於京東,很直觀的判斷,至於500強企業排名,京東靠前,阿里靠後。是基於某個單一指標。

1 京東強於阿里的排名,是基於電商平臺營收

阿里巴巴可以說是電商領域的開闊者,京東是後來者,阿里和京東都是電商領域的巨頭,從電商模塊營收來看,今年阿里營收3000多億,京東4000多億,在電商營收方面,京東不熟阿里巴巴。所謂的世界500強也是基於一些營收數據做出的評估,而不是企業綜合實力,同樣是電商領域巨頭,阿里更加像一個平臺型服務企業,京東則是自賣自銷和提供接入平臺,自己建立 各種體系,自營的產品和店鋪很多,也有接入其他賣家,而阿里則是一個服務型平臺,如果單一從物流體系比,京東的自薦物流也是強於阿里,但在未來商業可能性上,服務型的阿里電商平臺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京東相對比較單一化。

2 多元化方面,阿里的營收和利潤,遠超京東

阿里巴巴做起來以後,作為一個服務型平臺,各方面的接入了很多業務鏈條,淘寶,支付寶,螞蟻金服,網商銀行。各個領域都做的很到位,唯一才不足是社交領域。阿里巴巴旗下那麼多公司。很多旗下都是成為了領域獨角獸,而且還有各種戰略投資的企業。支付寶深耕接地氣的日常消費支付市場,網商銀行扶持各種中小企業發展。淘寶電商也是不斷升級。阿里的用戶基數和服務體驗都是比較好的,京東令我比較有印象的是物流這塊,但是在其他業務擴張和可能性上,京東很多的嘗試都沒有大的突破。如今電商領域也面臨著各種衝擊,拼多多崛起,各種社交,內容電商模式在崛起,多元化佈局上,阿里的格局更大些,而京東似乎不太理想。


路人蟻


這種排名不一定準確 !在收集有關數據進行排名時,會受到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制約。


山歌大觀


其實,這要從世界500強的評選機制算起。世界500強,不是中國人評的,是外國人,準確說是美國人玩的遊戲,評選標準由人家來定。人家定的標準是啥呢?營業收入!也就是說,這一年,你自己賺了多少錢。這一下,阿里巴巴就與京東出現差異了。

差異在哪呢?阿里巴巴是全民銷售平臺,搞得是服務,不是自己賣東西,每年“雙十一”賣了多少多少億,那都是商家的事,阿里也就是從中抽取點提成,也就是服務費。而京東呢?人家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賣的東西都是自己搞的,就是網上開了家門市部,賣了多少都是自己的,所以論銷售額,阿里比不過京東,自然排名會落後。

但是,雖然銷售額沒那麼多,但是阿里有啥呢?市值,也就是價值!阿里帶動的群眾致富可不是說著玩的,它所創造的社會財富更是京東沒法比的,所以論價值,阿里遠超京東。所以,500強也就是歪果仁玩的遊戲,看看就罷


不是馬後炮


那個排名說是世界500強,實際上是世界500大,是按營銷額來排名的,而不是利潤。京東和阿里巴巴是兩種不同的模式,京東是自己賣貨,阿里是賣服務,所以按營銷額來排名,阿里肯定吃虧。但對企業來說,盈利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