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日報|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賀媛:十年芳華 大愛有聲

本文轉自2018年5月21日《陝西日報》要聞版

陝西日報|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賀媛:十年芳華 大愛有聲

本報見習記者 劉居星 記者 李龍飛

“不要媽媽!”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失語一年之久的兒童睿睿突然開口說話了。 “你怎麼才叫媽媽呀!”睿睿媽媽聽後先是一愣,繼而用力拍了拍睿睿,聲淚俱下。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10週年紀念日。這一天,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語言治療科主任賀媛又想起了多年前的這幕場景。

賀媛清楚記得,那是她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汶川發生大地震。震後,在電視上看到奔波於抗震救災一線的醫療人員,賀媛滿是羨慕。曾經,她也有救死扶傷的夢想,但她每天的工作是給孩子們按摩口腔,或者教他們發音,為因吞嚥反射強烈而時常嘔吐的孩子做護理和清潔。她想,抗震救災大概跟她沒有關係吧。

然而震後不久,一位媽媽著急地帶著孩子,從都江堰市來到西安中醫腦病醫院的語言治療科。汶川大地震發生時,她抱著3歲的睿睿拼命往廣場跑。身後的建築物迅速坍塌,頃刻間成為廢墟。趴在媽媽肩上的睿睿清楚地看到這一切後,突然失語,不再說話。

在此之前,賀媛治療的孩子,都是因大腦疾病引發了語言發育遲緩和構音障礙,或因孤獨症出現了交流障礙。像睿睿這樣突然失語的情況,她還是第一次遇到。她查閱了很多國內外文獻,和同事一起探討,最終判定這種症狀為兒童獲得性失語,並給出了治療方案。

剛開始接受治療的睿睿經常咬著衣領呆呆地站著,不管別人怎麼叫,他都一言不發。但睿睿很喜歡被擁抱。賀媛就經常把他抱在懷裡,給他足夠安全感後再慢慢介入治療。

為了讓睿睿找到熟悉的語言環境,賀媛在很短時間內學會了都江堰方言,用方言與睿睿溝通。她讓睿睿媽媽打印了各種照片,內容有孩子的好友、以前愛去的地方、喜歡的玩具等,不厭其煩地和睿睿聊這些內容,喚醒他的記憶。睿睿不願意伸舌頭,賀媛就買了他喜歡吃的海苔,貼在他嘴邊上,引導他伸出舌頭,訓練舌頭的靈活度……在賀媛的努力下,一年後的一天中午,睿睿終於開口說話了,於是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賀媛說,工作以來,她治療過成百上千個有語言障礙的孩子。每個孩子第一次開口說話時的情景都讓她十分感動。因為這份感動,她在這個崗位上堅持了12年。

大學畢業時,賀媛本想做一名“真正”的醫生。但在語言治療科實習時,她驚訝地發現,竟然有這麼多小孩四五歲還不會說話、不會走路。因為這樣的不幸,他們的家庭有的父母離異,有的經常發生爭吵……賀媛想通了:康復治療師和主刀開藥的醫生一樣,都能為不幸的家庭緩解痛苦、帶來希望。

此後,賀媛一心投入到語言康復治療工作中。從言語病理學到言語教育學,再到言語心理學,所有涉及的知識,她都盡力學懂弄通;200多件治療工具,每一樣她都非常熟悉。除此之外,她還閱讀大量學術文獻,瞭解國內外最新病例與治療方法。

每逢節假日,賀媛都要陪著醫院的孩子們參加活動,沒時間輔導女兒諾諾的功課。諾諾小時候對賀媛很有意見,但長大後,她會把自己的玩具、書打包起來,讓媽媽帶到醫院送給小朋友。諾諾來醫院玩,也會幫助肢體有障礙的小孩撿東西,主動與他們交流,陪他們一起訓練。

  “你,不是折了翅膀的天使。有夢,你會飛得更高、更遠……”賀媛在筆記本上寫下這句詩。她說:“這是一份需要愛心的職業。我會永遠愛著這些孩子們,期待他們健健康康邁上人生路,陪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陝西日報|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賀媛:十年芳華 大愛有聲

賀媛在“言語治療周”暨全球ICP公益活動上向患兒家長科普言語康復知識

陝西日報|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賀媛:十年芳華 大愛有聲

診治外國兒童

陝西日報|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賀媛:十年芳華 大愛有聲

鼓勵小患者早日康復

陝西日報|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賀媛:十年芳華 大愛有聲

賀媛

康復主管治療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從事言語治療工作10餘年,擅長對各種言語功能障礙的診斷和治療。如:小兒腦癱、腦積水、聽力障礙、唇顎裂術後、腦炎後遺症引起的認知障礙,流涎,吐字不清,吞嚥功能障礙,構音障礙,社會交往障礙,兒童獲得性失語以及腦梗塞、腦出血、腦外傷導致的言語障礙與心理障礙,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引起的構音障礙及吞嚥功能障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