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月強專訪:不被“傳統”綁架,懂市場再做創新

“我們從2月2號就復工了。”具有餐飲行業30多年從廚和創業經驗的鄒月強,剛剛忙完手上的團餐管理工作,趁休息的間隙接受了名廚之家的採訪。鄒月強是黑龍江人,自2008年從遠在3381公里之外的大慶來到深圳這個充滿活力與革新的一線城市,緊跟著餐飲行業的變化趨勢,兢兢業業地在自己的事業上奮鬥著,他也非常樂意跟我們分享一些寶貴的經歷。鄒月強早已成為名廚之家APP的忠實用戶,名廚之家APP是中國餐廚產業鏈服務平臺,包含人才、資訊、菜品、教育、活動等多個板塊,助力中國餐飲企業與廚師群體實現互聯網+的轉型。2019年名廚之家已成為中國烹飪協會指定互聯網服務平臺,也是餐飲企業、廚師群體不可或缺的專業APP。

鄒月強專訪:不被“傳統”綁架,懂市場再做創新

瞄準市場,開1家火1家的韓式餐廳

憑藉在黑龍江大慶的機關單位食堂管理近20年的經驗,2008年鄒月強來到深圳,成功進入星級酒店工作,而在2012年,他瞄準了餐飲市場的新機會,自己選址開起了韓式餐廳,一鼓作氣經營了3家,生意持續火爆。

談及餐廳類型的選擇,鄒月強說“深圳年輕人多,消費力強,尤其是白領,公司活動、週末聚會都很常見,當時自助餐類型的餐廳非常受年輕人認可,而且韓式餐廳在當時餐飲市場上還比較少見,競爭力小,所以我就決定做了。”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餐飲市場是80後和90後的天下,18至35歲的消費群體比例最高,正是看準了自助燒烤這種符合年輕人社交需求的熱門菜系,鄒月強才果斷地在選擇在深圳繁榮而活躍的地段經營起韓式餐廳。

除了準確把握市場的風口,鄒月強還積極地嘗試了剛剛興起的團購模式。2011年到2014年,正是各大城市餐廳團購發展火熱,市場成交額逐年遞增的階段。對於新餐廳來說,團購是一種靠價格讓利來換取用戶主動傳播,增加銷量的手段,同時也可以為餐廳帶來快速的現金流。“我們當時做了團購”鄒月強說,“開業的頭一天晚上,本來想9點鐘就打烊,沒想到凌晨都還有人在排隊等候用餐。”

在餐廳的經營上,鄒月強事必躬親,他運用多年的技術實力和後廚管理經驗,將原料的採購、出品的質量、人員的調配安排妥當,還時時刻刻將做好服務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深圳的夏天很熱,有顧客特意坐兩個小時的公交來排隊,看到他們汗流浹背,我趕緊給他們送上冰可樂降降溫。”這樣細緻的服務在同類餐廳裡非常少見,鄒月強說:“我希望我們的菜品和服務,能叫人放心,顧客大老遠過來也不容易,想讓他們有來家吃飯的感覺。”鄒月強將服務做到每一個細節,這些點滴之處的體恤和周到,贏得了眾多顧客的口碑,餐廳的人氣也越來越旺。

鄒月強專訪:不被“傳統”綁架,懂市場再做創新

鄒月強作品

走向大眾,餐飲行業變革之下的團餐

今年新冠疫情之下,以堂食為主的餐飲企業遭受重挫,許多店面至今仍未復工。經過20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餐飲已經是一片紅海,不管是線下房租還是線上扣點,都在逼近承壓臨界點,各餐廳酒樓競爭愈加激烈,社餐進入了微利時代,而標準定製的團餐正在默默地蓄勢發力。鄒月強近幾年就明智地加入了餐飲行業的另一片藍海——團餐。

鄒月強目前的公司,主要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定製團餐服務,他負責為固定數量的人員制定科學的膳食計劃,保證高質量伙食的穩定供應。由於跟企事業單位簽訂了的長期合作契約,團餐在這次疫情的影響下,仍然保持著穩定的經營。

400位員工,每日三餐,一週裡每天不重樣,葷素搭配,注重養生,還可以任選套餐,這樣的團餐安排起來並不簡單。“再好的菜,吃多了也會膩。”為了菜品的多樣化,鄒月強每週都要去市場看看有什麼樣的新菜,再自己研究如何改良;他也經常鼓勵團隊裡的廚師做新菜,互相品嚐和評價,然後歸納總結出批量生產的方法。因為包團餐的企業員工人數很多,眾口難調,鄒月強還設置了不同的套餐供他們選擇。每天他需要統計套餐的選擇情況,聯繫採購備足對應的各種原料,提料後,按照計劃好的烹飪方式安排團隊的同事分工合作,然後待在在後廚把控好每個環節食材的製作,直到出品合格,打包完畢送至企業員工的餐桌。

考慮到現代人亞健康情況比較普遍,鄒月強安排的食譜裡面,都帶有粗糧。”在食物越來越精細,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呈現逐漸減少趨勢的今天,鄒月強認為在飲食中增加粗糧對健康非常有必要。為了改善粗糧的口感,鄒月強還研究出了“粗糧細作”的方法,將各種各樣的豆類和穀物打碎,再運用不同的烹飪方法調製成符合大眾口味的菜餚,讓健康和美味兩者兼得。“有個血糖也偏高的員工,一日三餐都吃我搭配的菜,他告訴我,每天都吃得飽吃得好,血糖反而慢慢地降了。”鄒月強很開心聽到這樣的反饋,大眾對廚師精心製作的美食的肯定,就是廚師最想得到的回報。

鄒月強專訪:不被“傳統”綁架,懂市場再做創新

鄒月強作品

創新理念,與繼承傳統並不矛盾

從廚三十多年,擅長融合菜的烹調,加上豐富的餐飲後廚經營管理經驗,是鄒月強作為行政總廚的實力基礎,而根據市場定位,定期研發推出新菜品,則需要更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創新的理念。

鄒月強理解的創新,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挖掘傳統的東西,來變革成現代的東西。”

作為土生土長的東北人,他對北方傳統菜的瞭解更深,研究也更細緻。

在東北三省,幾乎每個酒樓都有一道硬菜——鍋包肉,這道光緒年間始創自哈爾濱道臺府的廚師鄭興文之手的傳統菜,成菜色澤金黃,口味酸甜,廣受大眾喜愛。“鍋包肉是一道功夫菜,做得好外酥裡嫩,吃起來會‘咔咔響’。”談起鍋包肉的製作方法,鄒月強對材料和步驟有嚴格的要求。“必須用豬裡脊肉,切成3釐米厚,先用鹽抓一下,裹上澱粉,用油炸三遍,肉炸好,汁兌好,慢一點,費些功夫,才能做得好吃。”

為了改善成菜的口感,鄒月強嘗試了不同調味品的應用,經過多次研究,給這道傳統菜的賦予了更多新的細節。“搭配的澱粉用玉米粉和地瓜粉兩種。玉米粉顆粒細膩,膨脹係數高,能保證成品的酥脆和顏色鮮豔;地瓜粉顆粒大,吸水性強,能充分吸收糖醋汁,能讓成品更入味。”

“只有傳統,沒有正宗,物無定味,烹無定法,適口者珍。”憑藉自己專業的技術和獨到的創新理念,鄒月強在結合傳統餐飲的工藝上,成就了一套成熟的、系統的秘製餐飲配方。3瓶9度的糯米白醋,6斤綿白糖,適量鹽,再加上500ml橙汁增添清爽的果香,這是鄒月強創新的鍋包肉糖醋汁配方。而在人員安排上,切肉、炸、復炸、調汁……各個環節安排好人員流暢地銜接,把控好每一環節烹飪的時間,是鍋包肉批量出品質量的保證。即使是鍋包肉這類經典的“功夫菜”,也可以創造性地突破傳統餐飲製作技術不好複製、口味難把握、操作不規範、量化不準確的缺點,將製作流程工藝化。

“創新是廚師的職責,是對廚師的強化,也是延續廚師價值的根本。”鄒月強說,“我關注名廚之家平臺2年多了,喜歡看中華名廚板塊,學習全國烹飪大師前輩的廚藝,我也加入了幾個群,經常跟同行探討各自研究出來的新菜。”接觸新的事物、開拓視野和思維,關注潮流、根據時代的發展與市場消費要求結合,也是鄒月強的對於菜餚創新的思路。

經歷了餐飲行業幾十年的變革,鄒月強也洞察到餐飲行業的更多可能性,善於把握機會,順勢而為。時間在變、市場在變、餐飲行業的商業模式也在變,不變的,只有大眾對於味道的追求。“以味為中心,以養為目的,以食客的滿意為追求的宗旨”鄒月強將繼續在餐飲的藍海中奮力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