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差,現高一,非常懶,有什麼能觸動他心靈、讓他明白要努力讀書的辦法嗎?

依蘭居書法


我來說一下這個問題。對於孩子高一,學習成績非常差,而且沒有學習動力,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首先明確,孩子學習差的原因是孩子真的不會,還是孩子對於學校老師不滿意,或者說還是孩子自己本身不想學習。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幾個原因之一。如果說只是由於孩子,不會或者說,在學習新知識方面不能接受,那麼我們可以讓孩子的知識量去慢慢的補充。這樣讓孩子跟上來之後,他就不會有這樣的行為習慣或者說這樣的學習態度了。

如果說只是由於孩子對於學校老師不滿意,所以導致他不想學習,那麼我們可以跟學校的老師談一下,是由於什麼原因對於老師不滿意,是老師本身自身能力不足,還是學校的管理方法,不能讓孩子習慣或者說是適應



如果孩子本身不想學習,那麼我們可以看一下孩子不想學習的具體情況,孩子不想學習是由於他本身不想上高中,還是說有其他的興趣愛好,我們可以先發展一下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然後再幫助孩子去發展學習,讓孩子的成績慢慢提高。

這也是我過來人的一點點建議,家長可以有什麼問題給我提問。我看到會及時回答。


說文寫作


可以肯定的說,這樣的孩子單靠說教是根本不起作用的。

現在上高一,學習差,又非常懶,那是因為他以前的生活太安逸了,讓他失去了勤奮的意識,也失去了勤奮的能力。



我上初中時,有一段時間極端厭學,不想上學,經常逃課,我父親管我的方式很簡單,皮鞭抽打,打完拉著下地幹活,割草、放牛、跳水,父親幹什麼我跟著幹什麼。一年以後,腸子都悔青了,哭著鬧著要上學,後來學習一直都比較刻苦,最終也算彌補得不晚。

這樣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對生活的體驗。

因為他們現在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艱苦,什麼是心酸,蜜糖罐中把他們泡的時間太長了,以至於使他們完全迷失了自己。

我原來帶過一個學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就爺爺奶奶照管,這個孩子自己不學習,還經常惹事,逃課、打架、抽菸、酗酒、早戀,三天不鬧騰一次都是時間長的,實在沒辦法再繼續在學校就讀了,家長便長帶著這個孩子一起外出打工,好幾年沒有見了,去年10月份在縣城見到,說他現在一家建築公司開挖掘機,沒深聊,但看起來好像還不錯。



一個上高中的孩子被“懶”控制了,沒有學習目標,沒有學習動力,沒有理想方向,這是很可怕的,這樣的孩子指靠苦口婆心的說教根本不起作用,強行逼迫他學習也是不可行的。

建議家長採用以下處理原則,讓教育真正走進孩子的心裡,教育走不進心裡,永遠都不起作用。

一、尊重原則

和他談一次,問他到底想不想好好讀書?聽聽他的想法和打算,如果他真不想讀書,不要強迫,尊重他的選擇,辦個休學回來。既然回來了,那就要承擔起該承擔的家庭責任,不能讓父母供著養著。

二、供養原則

和他談好,如果你下定決心好好讀書,父母還會一如既往的供養你,支持你。如果你不想讀書,那你自己必須要承擔供養自己的責任。



三、轉移原則

建議家長安排一個時間帶著孩子出去走走看看,用環境轉移,場景轉移,心理轉移,情感轉移來改變孩子心中固有的認識。帶他去貧困地區看看那些留守兒童,帶他到一線城市感受一下生活節奏和知識信息,路途之中進行溝通,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四、盡力原則

堅決不能再溺愛、遷就,更不能包辦代替。他現在已經大了,必須自己來打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父母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在背後默默支持,不要動不動就衝帶前臺代替他。讓孩子真正感受一下什麼是生活,什麼是不容易,什麼是艱辛,什麼是努力,什麼是汗水換來的成果。


教育探微


進入高中,家長在學習上能為孩子做的事情已經很有限了

孩子進入高一,家長已經沒有辦法像小學那樣嚴厲管教或是每天親自輔導孩子的功課了,再加上這個時候的孩子還處在青春期,容易逆反,所以學習這件事,除非是孩子自己想明白了,否則作為家長確實是時刻感到有心無力。

我孩子今年高三,從小學到初中成績在年級上都名列前茅,初三畢業自己硬硬的考入了省重點中學,因為成績優異學校還免了高中三年的學費。進入高中後,滿心熱愛的投入到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分心嚴重,每個週末回到家裡聽她談論的都是社團的活動,跟她聊點學習上的事情就不耐煩。再加上是全寄宿制,做為家長的我們也就不能像在初中時候對她在校的情況掌握的那麼清楚,鞭長莫及。結果就是,高一上學期還可以吃吃老本,學習雖然退步了,但是還能夠排上班級前十,高一下學期成績明顯下滑,那時候用我的話來說,我女兒除了對學習不感興趣,對其他任何事情都感興趣。當時我真是著急的不得了,苦口婆心一見面就說要好好學習,跟她說你基礎那麼好成績這樣滑下去,自己不著急嗎,這個孩子你說什麼她都說好,可是回到學校一切照舊。

回想那時看著她的學習成績用“絕望”兩個字形容一點都不誇張,之前成績那麼好的孩子,怎麼上了高中那麼重要的學習階段反而鬆懈了,成績從高一入學時的全班第一名一度下滑到全班30多名,對於我女兒當時的學習狀態我已經屬於不報什麼希望了,高三畢業能有個大學上就OK吧。儘管我孩子並沒有按照我們預期的去發展,但是我還是及時調整了心態,好吧,不能成才那就成人吧,好好長大,不要長偏,就是那時我對我女兒的要求。反正在學習上我也幫不上忙,口水講幹了也沒有什麼效果,我安慰自己,孩子熱衷社團活動好歹也是為學校為班級體榮譽做貢獻,我也沒有什麼辦法可想,只能妥協。

高二上學期期末結束後,我跟我女兒說“女兒,媽媽沒有那種望女成鳳的心願,媽媽也不需要你考上一個好大學來為媽媽臉上爭光,你考100分媽媽也愛你,你考60分媽媽同樣愛你,媽媽對你的愛並不會因為你的成績好壞而有區別,不過,如果你從小資質平平我要求你考個好大學那麼對你來說是不能企及的目標,但是你上高中之前一直以來成績都很好,那說明你是能夠讀書會讀書的人,可是現在為什麼能夠容忍自己的成績變成這樣呢,難道高考你不想考去一所好大學去看看,大學裡會有更多在全國都出名的社團,大學裡會有更精英的老師和來自全國更優秀的同學,在大學裡你會遇到更優秀的男孩,難道這些你都打算錯過嗎?你自小那麼要強,別等到高考畢業後,曾經學習成績不如你的同學,考上了好大學,而你只能去點一般的大學,到時候你甘心嗎?

高二下學期,可能孩子本身年齡也長大了一歲,人也懂事成熟了些,也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吧,學習上開始發力了,進步很明顯。再加上也不讓她住校了,走讀,每天學校和家兩點一線,孩子學習狀態一直保持不錯。但畢竟之前荒廢的時間比較多,我女兒曾跟我說”媽媽,為什麼我覺得我已經很努力了,可是考試還是考不進班上前十名呢?”,我說“女兒,彆著急,別人是從高一就開始努力,而你是從現在才開始努力,有差距正常,你不用跟其他人比,只要跟自己比就行了,給自己定個目標,每次考試你都進步10分,那麼到高考的時候你也會有個很理想的成績的,不要質疑自己的努力,努力是絕對正確的,你一定要相信努力才會有結果。”

家長對孩子的愛一如既往,以成績無關

我說發生在我家的故事,是想跟這位家長說,孩子成績差,短時間內確實很難趕上,家長要克服自己的焦慮和攀比,不要因為孩子成績的好壞對孩子差別對待,學習成績可以不好,但是做人做事必須要好,這是原則,差生不等於壞孩子。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讀書是個需要孩子自己想明白並且心甘情願去做的事情,說實話家長幫不上太多的忙,但是做為家長面對成績不理想的孩子,不能以成績好壞論英雄,不要對孩子冷嘲熱諷,覺得孩子不爭氣,但同時也不能放任自流,該管理還是要管理,對於一些不良的愛好比如說玩手機、玩遊戲等,這些該限制一定要限制,多給孩子一些正能量的灌輸,發展一些學習之外的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引導並且約束孩子成長成為一個健康、正直、有著優良品質的人。

最後想說,雖然讀書是最好走的一條路,但是也並非唯一的出路。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幫助,有不同看法的朋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竹寶媽媽


找準原因,對症下藥。

家長你好,我是一名清華在讀博士,從13年考入清華大學起我就開始輔導高中生學習,在接觸他們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並不是不想學習,而是不知道怎麼去學習,我根據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困惑,寫了一本《中等生衝刺筆記》,裡面不僅梳理了各科重要知識點,也對各科學習的方法與策略,進行了講解,可以幫助孩子突破學習瓶頸。

有需要的同學或家長,私信:領書,就可以免費領取。

學習本就是孩子現階段該做的事情,就如同家長在做工作一樣,為什麼很多家長不喜歡工作?因為工作沒有給他帶來滿足感,但家長承擔著生活的重擔,有責任壓著自己,不得已前行,而孩子處在成長期,並沒有太多思想包袱,當他覺得學習不能給他帶來存在感後,就會把注意力轉向其他地方,比如戀愛,打遊戲等等。

為什麼孩子會在學習中找不到存在感呢?毫無疑問,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挫折。下面我分三點介紹:

1.首先高中知識較初中知識難度加深,孩子跟不上老師的學習進度,產生了挫敗感。再加上沒有獲得外界的有效幫助,進而學習失去了信心,沒了學習動力。

針對這一點,家長要與孩子都溝通,注意孩子學習上的困難,可以與孩子一起學習,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孩子遇到學習難題時,與孩子一起解決。如果無法幫到孩子,也可以給孩子找一些好的補課老師,把孩子拉下的進度慢慢補回來。

2.其次就是孩子在高中後,心理上發生了變化,更渴望獲得獨立與家人的尊重。一旦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以逃避的心態,表現出對事情的毫不在乎,以此來吸引周圍人的注意。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最好以一個成人的溝通方式與孩子交流,尊重他,給他空間,讓他承擔起高中時期的責任,擺事實,講道理,而不是一味地說教。

3.最後與學校環境有關,孩子可能在學校與老師或者同學發生了矛盾,不知道怎麼排解,對學習上產生了厭惡。

其實,不管孩子因為什麼原因逃避學習,家長都要充分的與孩子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思考他遇到的困惑,進而幫助他解決心中的疑惑,只有孩子內心得到了滿意的答案,才會投入到學習當中。

我整理了一些關於各科的學習資料、學習方法,都是比較基礎的,對成績較為薄弱的學生非常有用,如果有需要的同學或家長,私信:方法,就可以免費領取。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清華博士說高考


跟你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哥哥的!那時候我家房子很小,六口人三間房(其中一間是廚房),三個孩子又兩男一女。我父母沒辦法,只好向單位借了一間辦公室,讓我兩個哥哥住,跟我們住的地方有一段距離。我父母每晚會過去檢查他倆的作業情況。時間長了,他倆就摸到了我父母檢查作業的時間規律。

我大哥當時上高二,成績不好,自己也覺得沒希望上大學,得過且過地混日子。有一天晚上,因為我父親單位接班的人早到,我父親就提前下班,檢查作業的時間就提前了。結果到地方一看:我大哥居然不在!大晚上的跟著鄰居家的兒子跑出去,還喝了酒才回來!我父親大怒,讓他跪在地上,暴打了一頓!從此以後,我大哥象變了個人似的,學習進步神速!高考居然考上了當時的重點大學,那學校現在是985大學!

告訴你這個故事,是想說明:每個孩子的成長是不一樣的!一個人只有觸動他的內心,才能激發他的學習動力,也才能學得好!


樾人歌兮


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一輩。我是1986年高中畢業的。高中的三年,是我人生最苦的三年,現在回想起來,還心痛不已。這個苦,不是指學習上的苦,我根本也不怕學習上的苦。這個苦,是生活上的苦,住宿條件極差,伙食極差。我們每個寢室是56人住,陽面雙層大通鋪,陰面也是雙層大通鋪,每層通鋪上睡14名學生,因此一個屋內住有56名學生。這種大通鋪的鋪板,居然不是平的,通鋪直接是用圓木拼成的,上面再鋪上層草墊子。這草墊子已經使用了20多年沒更新過了,草墊子都已經糟了,破碎了,裡面蝨子蟣子橫生呀。冬天取暖,是用爐子,放在屋子中間,取暖效果有限。我們睡覺時都得戴著棉帽子睡,不然凍頭呀。早上醒來,棉帽子上靠近口鼻的位置都是一層霜呀。伙食更慘了,我舉個例子,你們就知道了:有一次我打飯,一個同學高舉飯盒,結果菜撒拉到我肩頭了,我很愁應該怎麼辦,因為無水可洗呀。結果被撒部位幹了後,居然沒痕跡。為什麼?因為做菜完全沒放油呀。學習任務也比較繁重,因為睡覺的地方比較擠,所以我們經常早上3點多,就起床去教室了,反正也睡不好,太擠呀。長期的高強度學習,再加上生活條件差,我在高中時還生過一場大病,回家休養了2個月吧。好在最後總算是考上了。現在我想想都後怕,我都不敢參加高中的同學聚會,真的只有痛苦的記憶,我不希望再喚醒這些可怕的記憶了。說一說我們高中時的“傑出的伙食狀況”吧。我上高中時1983年9月-1986年7月。我的高中,是某省會城市郊區的一箇中學,牌子是“某市第XX中學”,學校在距離省會城市約16公里的樣子吧(那時只通火車,火車慢車兩個站地的距離)。學校高中三個年級,共計18個班,每班45人。住宿生大約有700多人吧,因此學校有個食堂。這食堂的伙食,堪比集中營的伙食呀。平時的菜就是著名的“兩湯”:土豆湯,土豆切成絲,合著水就煮一下,然後每人盛一些,完全沒放油,當然也從來沒有肉了,吃完後,飯盒子底部黑乎乎的一層土,因為土豆根本就沒怎麼洗;另一湯時大頭菜湯,就是大頭菜切碎,合著水煮成湯,那大頭菜爛了的部分,都沒去掉,那味非常噁心。這兩道大菜,經常能吃出蒼蠅或者菜蟲來,也是無油、無肉。高中三年,基本就是吃這種菜過來的。主食倒沒啥可說了,大米飯、饅頭、高粱米飯等都有。可是因為菜太難吃了,我們也吃不進去多少飯。當時學校附近也沒有什麼小賣店、小飯館的,所以只能硬挺著。吃這種飯菜的結果:第一,我們都學會了基本上要5天才大便一次,原因很簡單,吃不進去那飯,沒啥可拉的。我本人直到現在也是基本3天才會大便一次(這當然不是健康生活方式了)。第二,我的脾功能不行了,完全不適應稍微好些的飯菜了,我參加工作後與我老婆談戀愛,有時在她家吃點飯(就是平時的飯,不是招待人的飯),我必拉肚子,準準的。到現在,我的肚子也沒好,不能吃很好的飯,不能同時吃很多的菜,菜種類多,必拉肚子。第三,高考結束後,成績出來時,因我報考軍校了,有個軍校體檢,那時稱的體重是51公斤。我是男士,身高1.77米,你能想象出個子這麼高的人,體重僅102斤嗎(我中考體檢時,是118斤,身高1.72米)?最重要的,因為吃的太差,嚴重影響高考成績了,雖然考上了,但很不理想。這是我一輩子痛呀。當時連回去複習一年的勇氣都沒有呀,就想著趕緊脫離苦海了。哦,補充一句:到現在我也絕不吃大頭菜(好像有的地方叫甘藍),那個怪味仍在我腦海中迴盪。我們高中,還有一項“福利”。基本不供水。只有每天早上,有驢車來送點水。每個讓拿著臉盆,臉盆中間放著牙缸,分水的值班老師給每人一水舀子水,完畢。這水澆到牙缸上再淌到臉盆裡。反正就這麼點水了。因此,平時洗洗衣服、洗洗頭、洗洗腳,根本不可能。在我們高中,是沒有就寢前“洗漱”這個說法的,因為沒水呀。連喝的水都不夠。學校有個小鍋爐房,有個小鍋爐,有熱水,但很少,不太夠700多人喝的,我們平時基本也就處於渴著的狀態。一句話:我們沒有水房、沒有盥洗間、沒有自來水,也沒有井水。反正就是沒水。


zm139682913


我小孩上高二,成績差,除了上學之外就窩在家裡一概不出門,對外面的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我苦口婆心教育勸說都無法改變他的現狀,節假日帶他出去外面走走看看都表現出一副很不情願的樣子,而且玩不了多久就自獨一人回住處。


手機用戶61149508473


先要分析孩子為什麼懶:

1:父母越疽代苞,替代孩子的完成生活中的基礎內容,甚至孩子吃飯都是端在桌上,吃完放下就走。

2:經濟上過渡滿足,一切用零花錢搞定,確從未問一下錢是怎麼掙得?

3:過渡控制,孩子一舉手一投足,為首是瞻,全看家長顏色,全無自我,精神被控制,行為完全取決於家長,甚至依賴家長態度決定自己的一言一行。沒有任何主動性。

4:從生下來開始,沒有生活的五顏六色,只有學習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從早到晚,週而復始,生活暗淡無光,毫無生氣。

5:過渡依賴網絡生活,除了刷屏就是電子遊戲,除了外賣就是網購,現實生活已經從靈魂中游走。

先看看孩子為啥成為今天的樣子,望聞問切後辨證施治,對症下藥。

1:父母手太勤快,想象自己啥不該動手,開始養習慣,從一點點小事情開始,讓孩子自己開始動手,動腳,開始習慣自己管理自己。服務自己。

2:錢不是害人精,用錯了可就是大危害,給錢之前,思前想後,別隨性,否則就得為自己的隨意買單。

3:充分尊重孩子,尊重孩子不是絕對放縱,幸會讓孩子在一定氛圍內為自己做主。

4:生活品質決定學習能力。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可以激發熱情,帶動主觀能動性,讓孩子的好奇心,生活激情引領學習與成長。

5:用時間陪伴孩子,用正常生活改變孩子,截斷網癮,洗心革面,開始正常學習生活。

話說起來容易,做的時候可還有許多細節需要精雕細琢,精工細刻,需要詳細瞭解,可以私下交流。

教育孩子不容易,王為願全心全意為您出謀劃策。


王為願


首先,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和孩子一說話就吵,不對付的就讓老師,或者孩子信任的,其他長輩代替談話。通過談話,明白孩子的心理,找出解決方法。例如,孩子覺得學習難度大,學不會,索性沒有興趣。或者,是孩子不適應現在的學校和老師。

其次,讓學生知道,誰的生活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就去解決不是逃避和放棄。可以舉幾個身邊的例子,✔或者就是自己的例子。

再次,肯定孩子既然考上了高中,說明學習能力不差,可以學會高中的知識。之所以沒有學好是因為還沒有,完全適應高中的學習。每個孩子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是不同的。教學中常常有一部分學生很快就能理解新知識 ,可是考的分數只是及格分,另外一部分學生,接受新知識慢,考的分數卻很好。所以,高一剛看開始高中的學習,距離高考還遠,努力學習一樣一點不晚。

最後,學習沒有捷徑。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加油。





肖老師英語課堂


小王同學中考時,踩線進入了一所重點高中,全家為之歡呼,但是經過高一一年,大家才發現重點高中也沒有給她帶來實質性的改變,他的排名一直是班裡的倒數,而且成績越來越低。

小王的家長怎麼也想不清楚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就去請教老師,老師直言:這個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問題,上課聽講容易走神,課下作業不願做,老師一逼,他就抄作業,不逼,他要麼不做,要麼不訂正,更不要說查漏補缺了。老師多次跟他談話,他什麼道理都懂,就是不願意改變,也無法改變。

小王的家長問:“現在有什麼辦法讓他改變嗎?”

老師說:“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孩子越大,越難解決。就如同一個病入膏肓的病入,他走在醫生面前時,一定是幾年或者幾十年不好的習慣導致的,到這個時候,醫生也無能為力了。”

小王的家長果斷給孩子辦理了轉學,因為在他們看來,不是孩子不優秀,而是這裡的老師不負責任。但是,到了一所所謂“管得嚴”的學校,上課不到一個月,小王就鬧著讓家長把他轉回去,因為他覺著兩個學校的老師和學習環境,差距太大了,但是原來的學校,已經不再接收他了,一家人後悔莫及。

一、不想學習,為什麼能考上重點高中?

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個疑問,首先不想學習,也是有程度的,那些完全不想學習的學生,早在中考中就被淘汰了。還有一部分學生,自身不想學習,但是在學校和家長逼迫下,成績還可以,小王就屬於這種類型。

他初中就讀的學校,是一所民辦學校,他的所有學習,都是老師”安排好“的,他的所有假期,都是跟著老師補課的,就這樣,孩子不學也不行,但是他從內心中,真的很討厭這種方式。

初中逼著學習,可以出成績,但是到了高中,逼著學習也不能出成績,這是為什麼呢?舉個例子:

初中學習,上課老師教學生擀皮,課後作業是拌餡,考試考包餃子;

高中學習,上課老師教學生包餃子,課後作業是包包子,考試考烙餡餅。

學習的內容、學習的難度和考試的靈活性,完全不在一個檔次,高中考試,給學生開卷考試,不學習的學生依然考不好,甚至一個答案在教材上都找不到。

小王也不是沒努力過,雖然初中時,他也採取這種”粗放型“學習方式,但是在成績的刺激下,他還能堅持學習。但是到了高中,他的努力,也只是嘗試了一下而已,當他努力也沒出成績的時候,他就放棄了,於是出現很多厭學的表現。

二、高中學習,需要內驅力

學生的學習,可以分成三種狀態:要我學、我要學和我會學,這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要我學的學生,是最低層次的”學渣“;我要學的學生,是中層次的”學酥“;我會學的學生,是高層次的”學霸“。

”要我學“的學生,動力來自外驅動,”我要學“的學生,動力來自內驅動。內驅動是根本動力,外驅動是輔助動力,二者缺一不可,內驅動+外驅動,才能形成高效率的融合驅動力。但是,內動力才是學生學好的根本,而且學生層次越高,對內驅動力的要求就越高,因為他面臨的挑戰會越大。

小學和初中,靠外驅動力也可以學好,雖然不是最好的那種類型;但是到了高中,沒有內驅力根本學不好,就像衡水中學那樣的超級中學,也注重把學校的高壓變成學生的內在動力,注重對學生的”洗腦“,才有這樣的結果。

但是,多數學校沒有衡水中學的那種環境,所以到了高中,學生的內驅動力就非常關鍵了,靠外驅動力學習的學生,如果不能轉變成內驅動力,被淘汰就是必然的了。

三、提升驅動力,才能提高學習成績!

如何才能提升驅動力呢?應該從兩個方面努力:

1、提高內驅動力的方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不會覺著苦和累了,比如學霸,即便是天天學習,他也不覺著累,因為他以征服每道難題為樂;比如有些學渣,學習上非常懶惰,但是打起籃球,卻不知道苦和累,烈日下也可以打幾個小時,因為這是他喜歡和擅長的事情。

所以,提高內驅力的關鍵,就是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這個問題,越早培養就越好。如果晚了,就非常困難。

比如我之前帶過一個學生,百米速度很快,運動會上屢屢拿金牌,這孩子喜歡跑步,也擅長跑步,但是不喜歡學習,想改成體育生,家長似乎不願意,因為在她看來,練體育沒有前途,結果孩子直接不學習了,僵持了一段時間後,家長只能妥協,最後孩子通過體育,考入了一所很不錯的大學,在大學裡發展很不錯。

在現在評價模式單一的情況下,如果想讓他提升學習上的驅動力,就要找到孩子喜歡的學科,先從這些學科進行強化,當孩子取得成績,提升信心時,再去攻克難的學科,如果一開始就去補難的學科,孩子很快就會失敗,家長也感到無助。

2、提高外驅力的方法:外驅動力也是不可忽略的,外驅動力的提高,主要通過獎勵和懲罰來實現。我之前帶過一個學生,成績很差,但是有一天家長跟我說,他很喜歡我的課堂,希望我能幫幫他。我思考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我提問的時候,喜歡按照座位順序進行提問,因為這樣更公平,給每個學生機會。但是,這個學生的基礎太差了,提問到他,十有八九他是答不上來的,但是跳過去,對他的傷害會更大,怎麼辦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每次提問到他時,我會給他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然後他每次都能答出來,就這樣,在其他科受到打擊的時候,他在我的課堂上找到了自信,學習盡頭也非常足,這科學得也非常不錯。

所以,不要忽略外驅動力,如果老師做好了,也完全可以轉化為內驅動力。

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更加重視外驅動力,通過對孩子的鼓勵和懲罰,來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目標和學習習慣,隨著孩子越來越大,要更加註重孩子內驅力力的培養,逐漸放手,才能發展更好,如果一直通過外驅動力督促學生學習,到了高中或者大學,這些學生就沒有”後勁了“。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