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尼烏斯seven
人類戰爭中最原始的武器是長矛,長矛誕生後,就有了抵禦它的盾牌。
戰爭史上的武器發展史,基本上就是一部矛和盾的升級對抗史。
一般人認為高射炮肯定是在戰機誕生,戰爭進入空戰後誕生的,其實不然;在人類沒有進行空戰之前,高射炮就誕生了。
準確地說,高射炮誕生於19世紀下半葉,當時的西歐,硝煙瀰漫,炮火連天。
1870年,普魯士跟法國戰火燃起,普魯士在戰場上佔據主動,派重兵包圍了法國首都巴黎,並且切斷了它同外界的地面聯繫,巴黎成為一座孤城。
法國方面為了擺脫困境,必須要跟外界取得聯繫,可是敵人圍困得密不透風,連個蒼蠅都難飛出去。
萬般無奈之下,法國當時的內政部長甘必達親自乘坐載人氣球,飛越普軍防線,去外邊搬救兵。
而且嚐到甜頭後,法國人就一直用這種方式保持聯繫。
普軍發現後氣急敗壞,趕忙研究對策,於是專打氣球的火炮誕生了,這就是早期的高射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又是法國人點子多,他們在飛機上裝上了炮彈,來轟炸德國軍隊的飛機庫。
後來英國人也如法炮製,在1914年11月轟炸了德國飛艇庫。
由於飛機當時處於絕對優勢,雙方士兵就把所有地面上所有能搬到飛機上的武器,如炮彈、手榴彈、機槍、步槍,甚至手槍都弄到了飛機上,對地面目標進行肆無忌憚的攻擊。
眼看飛機那麼猖狂,如入無人之境,捱打的一方也不甘心坐以待斃,就要想對策,這樣一來,高射炮就應運而生了。
高射炮最早創造佳績是在1915年9月30日,塞爾維亞陸軍士兵首開記錄,用一門改裝過的加農炮擊落了轟炸克拉庫耶伐次市的一架敵軍轟炸機。
不過在一戰前期,高射炮還比較嫩,命中率非常低,通常擊落一架飛機要用11500發炮彈。
到一戰後期,高射炮的技能越來越有長進,精確度大大提高,只用5000發炮彈就可以擊落一架敵機。
一戰結束後,歐洲各國不敢怠慢,他們趁著和平時期開始改進武器,反思一戰中的經驗教訓,未雨綢繆,做到有備無患。
英法等國對一戰中高射炮暴露出的問題進行了仔細研究,對其進行了改進,說白了就是取長補短。
概括地說,升級改進後的高射炮做到了一下幾點:
· 一、裝備高爆彈藥,採用機械時間可以延長的引信,具有先進的氣動外形。
· 二、改進裝彈形式,採用自動裝彈,這樣以提高射速。
· 三、通過測距儀來儘可能地精確測量目標跟大炮之間的距離。
· 四、建立中央火控系統,增加測速裝置,對發射角度進行必要的校正。
其中第一條,我們可以看到有“高爆彈藥”和“引信”等關鍵詞。
正是因為它們的出現,才會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高射炮冒黑煙。
通常我們在二戰題材的影片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那就是某個城市上空或者是陣地上空,突然出現敵方的一架或者幾架飛機,對某個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轟炸。
在他們還沒有投彈的時候,戰機下方會提前出現一團團的黑煙。很多觀眾對此百思不解,覺得飛機沒有投彈就冒黑煙,難道飛行員是內奸,是在給對方提前預警,通風報信,讓他們做好準備躲避嗎?
其實不然,一個飛行員是內奸,兩個三個都是內奸嗎?因為不止一架飛機冒黑煙了。
其實冒黑煙並不是戰機發出的,而是高射炮彈在打擊飛機爆炸前發出的。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回顧我們上面說過的高射炮升級的幾個關鍵技術。
這就涉及了我們上面提到的,二戰時的高射炮捕捉飛機的幾種技術,才導致冒黑煙的情況發生。
我們知道一戰的時候,高射炮打飛機的命中率很低,一萬多發才能擊落一架,
所以在二戰的時候,為了提高命中率,就運用技術手段來給敵機定位,計算它的大概非常速度,測量它的大概高度,然後把原來的炮彈觸碰之後才爆炸觸碰引信,改為運用機械引信來定時爆破的延時引信,以確定炮彈爆炸的高度和位置恰好在最接近飛機的時候。
因為沒有精確制導裝置,炮彈不能百發百中,就只能採用大口徑高射炮,在炮彈內填充足夠的炸藥,讓炮彈接近飛機的時候爆炸,靠巨大的威力將炮彈殺傷區域儘可能地擴大,增加炮彈對飛機的殺傷效果。
因為二戰的時候已經有了航母,而航母上的高射炮有關技術也不是超前的。所以它在打擊空中目標的時候,套路跟部署在地面的高炮是一樣的,也會在預定高度爆炸前冒黑煙,因為黑煙是引信點燃的時候發出的,多半是在半空中冒煙,而不是在爆炸同時冒黑煙。
小約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是炮彈爆炸的煙霧。
二戰時候的高射炮彈,最初是兩種引信:
第一,碰炸引信。
這種引信很簡單,炮彈擊中飛機才會爆炸。
然而,實戰表明炮彈直接擊中戰機的難度非常大。
因為二戰戰機速度再慢,一秒鐘也能飛出幾十米。
不要說用炮彈射中,就算眼光也未必能夠跟上戰機的移動速度。
用高炮直接擊中戰機,即便是大型運輸機或者轟炸機,難度也很大,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
所以,二戰後期除了小口徑高炮以外,高射炮基本廢除碰炸引信,因為根本沒用。
第二,定時爆炸引信。
這種最初用於大口徑高炮。
通過雷達和其他觀察設備,確定敵人機群的高度,然而設置定時爆炸的時間。
隨後,大口徑高炮會在重點防控區域密集開炮,形成一個高炮爆炸網。
敵人戰機進入這個範圍,周邊就會有炮彈不斷爆炸,有可能會被炸傷甚至炸燬。
定時的時間同預判敵機高度有關係。
然而,敵機的高度是會隨意改變的,所以這種炮彈命中率也非常低。
即便命中率最高的大口徑高炮,至少也要一二千發炮彈才能擊落一架敵機。
其他的可能發射上萬發仍然一架都擊不中。
第三,無線電引信。
這是二戰盟國最高技術,長期是高度機密。
這種引信採用無線電方式,引信內有個真空管無線電波發射器,通電後向外放出180至220兆赫的無線電,同時接受反射電波。如果無線電靠近戰機,反射的電波會導致引信爆炸。
據戰後統計,美軍艦載防空火炮的主力,127毫米炮使用無線電引信時,擊落每架敵機平均需要500發炮彈;而使用常規炮彈時則要多四倍,即2000發。在戰爭末期防禦日本神風敢死隊攻擊的火炮,大部分都得助於近炸引信。
這種引信被當做盟國的重要機密,在初期一直避免在可能落入敵方手中的情況下使用,到1944年,這限制才被撤銷。
薩沙
不光是航母上的高炮,任何高炮射擊,都是這樣的。這不叫半空炸黑煙,這叫空炸引信。
高射炮是打飛機的。所以不像地面加榴炮一樣,彈頭撞擊了才觸發引信爆發。要用彈丸去直接撞擊高速移動的飛機,很難。
所高炮彈用的是非接觸引信,它是在接近目標時,在一定距離上產生空爆,然後靠爆炸產生的破片,去殺傷擊毀正高速飛行中的飛機。
風去了無痕D
這就是高射炮拉彈幕,因為高射炮的炮彈就和咋們過年玩的穿天猴或者二踢腳一樣,都是通過設定一定長度的引信,炮彈飛到預定的高度後爆炸,而炮彈爆炸後就產生幾百片破片飛散在空中,就是通過這些破片對飛機殺傷,這些破片一旦對飛機的發動機、垂尾、座艙等重要部位進行殺傷就有可能擊落飛機,而炮彈在空中爆炸後產生的就是黑色煙霧。
大和號戰列艦上460大管發射器的三式對空燒霰彈,打出去的形狀就是這個樣子,一旦打中飛機肯定被打下來,但是命中率很低
不過的結構強度大的話是可以扛得住高炮破片的攻擊的,前提是沒有被打中要害部位
不僅僅是航母編隊的高炮是這樣,反是所有高炮都這樣,現在的都不例外,因為火藥在空氣中燃燒後產生的煙霧就是這個顏色的。而高射炮的炮彈的引信主要是延時引信,炮彈的引信在每次使用的時候都會修訂高度參數,或者在使用前就已經設定好參數,在發現敵機時直接使用。不過這裡說的引信不是火藥引信,而是機械齒輪組成的,裡面有測量氣壓或者高度的設備,或者像鐘錶的定時齒輪一般。這是德軍88炮在使用高炮前設定高度參數,就是把炮彈像圖中那樣倒立在哪個孔的位置
這個是88炮的引信裝定器,上面有參數對照設定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天空中爆炸產生黑手煙霧的通常都是在4公里以上的高度防空
而當時美國研製出一款新型的引信,叫做無線電近炸引信,也叫做VT引信,這玩意就跟個雷達一樣,飛到飛機旁邊時感應到了飛機的磁場時炮彈就爆炸,這樣就大大的增加炮彈爆炸破片的命中率。所以命中率就大大提高,是普通的高炮炮彈命中率的3-4倍。而美軍的VT近炸引信是二戰當中美軍秘密武器,也是美國海軍的海軍能成功攔截日軍飛機的重要武器。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的確,《中途島》、《珍珠港》等戰爭電影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節,高射炮凌空炸出了一團團的黑煙,炸得轟炸機們火花四濺,這引起了許多人的疑惑,這些黑煙是什麼?防空炮難道不是撞到飛機上才炸嗎,怎麼提前爆炸了?
這些爆開的黑煙都是防空炮爆炸產生的煙幕,它們代表著一團團爆散開來的破片彈幕,而且真實的防空炮彈幕可比電影中兇險,殺傷範圍遠超能看到的這點雲團,堪稱天空中橫飛的金屬暴雨。
航空作戰的優勢在於飛得高、飛得快,尤其是飛機技術發展以後,如何攔截性能越來越好的飛機,成為地面防空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採用防空機槍已經不那麼湊效,機槍子彈即便再密集,也很難對一定高度的飛機造成影響,甚至壓根夠不著目標,這樣才催生出了依靠彈幕攻擊的防空炮。
最早的防空炮可以追溯至19世紀普魯士與法國的戰爭期間,當時法國巴黎被團團圍困,為了繼續調集周邊軍隊,巴黎方面採用了載人氣球進行飛行運輸,很快便將一批指揮官輸送出去,還連通了內外的指揮。德國人的槍械對高空的氣球幾乎無計可施,於是他們開發出了3.7cm的“氣球炮”,幹掉了不少法國氣球,這成為人類最早的高炮雛形。
很長時間裡,高炮的作用都是用來對付戰鬥飛艇,這些硬式飛艇擁有多氣囊設置,還在關鍵部位進行了加固處理,當時的馬克沁機槍離遠了根本無可奈何。德國人是巨型飛艇的狂熱愛好者,深知這些武器危險的他們也留了個心眼,之後不斷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高炮,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沒打完,可連發的高炮和空炸引信就已經紛紛出現了。
不過飛艇沒多久成了二線裝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快速崛起的飛機成為高炮最主要的攻擊目標,並由此引發了高炮革命,產生了提供提前量瞄準的瞄準裝置和指揮儀,用於大口徑高射炮的空炸式引信也開始出現,替代了部分成功率不高的碰炸引信。到二戰時,這些定高的引信已經隨處可見,飛機開始迎來越來越兇險的空中彈雨。
一般來說,這種彈幕式彈雨存在有效高度問題,飛機高度越高,防空炮的火力越低,定高觀測也容易出現計算偏差,但防空炮們沒必要打的那麼精確,能阻攔敵機即可。
最早的空炸引信屬於“定時引信”類型,這種引信有“藥盤引信”、“機械引信”、“化學引信”、“電子引信”、“射流時間引信”等許多種。最早期人們掌握的只有“藥盤引信”,它擁有一個時間刻度盤,其中對印了相應燃燒時間的引信導火時長,刻度藥盤燒完才會點燃傳火藥引爆雷管。
這種簡單的結構在二戰時期仍然被使用,它讓人們擁有了給炮彈“定高”的能力,讓炮彈在規定的高度爆炸,從而可以用高炮在同一高度播撒開大片的彈幕,飛機從此面對的不再是“撞上才能炸”的碰炸引信,而是一坨坨炸開的金屬彈雨。這也就是高炮射擊時一坨坨“黑雲”的由來,那些爆開的金屬破片如果用在地面,足以令被波及的士兵碎成殘渣。
大口徑高射炮通過定高製造的彈幕相當兇險,它們不要求直接命中敵機,因此對提前量的把控可以粗糙很多,只要保證在飛機附近持續爆炸,那麼這架飛機持續受到密集的破片攻擊。最需要經驗的地方反倒是“射高評估”,人們給“藥盤引信”定時時,需要預先估測出對方的飛行高度,然後用扳手給藥盤設定刻度,這樣的炮彈才能在固定高度爆炸。
1916年克虜伯公司為高射炮設計了新型的時間引信,它們被稱為“機械時間引信”,比藥盤引信更加安全和精密。實際上時間引信只是將鬧鐘的齒輪機構給用到了炮彈上,但這種改變大大提高了高射炮的性能,從而讓高射炮在對高空射擊時不再受速度、壓力影響,瞎火率大大降低。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機械時間引信已經取代了相當多的大口徑藥盤引信,成為最重要的空爆引信,它們甚至被安到戰列艦主炮彈藥上進行對空射擊,製造出更恐怖的防空破片雲團。比如德軍88mm炮的引信,就是電信的機械時間引信。
日軍在二戰時最喜歡將戰列艦主炮作為高炮使用,他們有專門的“三式對空彈”,這種彈丸有203mm、356mm、410mm、460mm等多個口徑,繼承了“三式燒霰彈”的威力,在空炸後能形成威力巨大的火焰雲團,橫飛的霰彈打在飛機上後,還能黏在上面持續燃燒,將飛機蒙皮燒穿,即便有自封油箱也難逃一劫。
有些軍事刊物上記載了日軍“武藏”用460mm大炮20公里幹掉美軍一箇中隊B-24轟炸機的案例,但我們無從辨別真假,只能說日軍的艦炮防空彈在實際作戰中並不出色,對炮管影響巨大,安全性也存疑。如相傳水兵自爆的“陸奧號”,就有“三式對空彈”事故的另版說法。
當然,電影還是做了一定的美化,中途島中的航母是打不出電影中那種彈幕團效果的,以美軍“企業號”航母為例,這艘參加過中途島之戰的名艦的防空力量以小口徑機炮為主,它裝備了4座4聯裝28mm“芝加哥鋼琴”機炮,24挺12.7mm M2重機槍,以及8座127mm高射炮,能打出空爆雲團的只有這8門大口徑高炮。
後來企業號在1942年5月更換了部分“芝加哥鋼琴”,換成了20mm“厄利孔”機關炮,到1943年大修時又重新替換了武備,換成了25座20mm“厄利孔”,10座40mm“博福斯”高炮,還添加了雷達火控。
然而這些火炮依然沒有空爆引信,包括40mm的博福斯高炮,早期它們使用的都是接觸式的碰炸引信,只在後期試用了無線電近炸引信,但據說效果不怎麼理想。
日軍的航母也是一樣,別看電影中炸得天花亂墜漫天流星,“中途島”之戰中,日軍赤城號航母只有6門三年式50口徑20釐米炮、6座雙聯裝四五口徑十年式12釐米高角炮,外加14門雙聯裝九六式25mm機關炮。
其中那6門20釐米炮作為副炮安裝在船側舷很低的位置,並不能高平兩用,而九六式機關炮屬於小口徑火炮,真正能打出彈幕的只有那6座雙聯裝的12釐米高角炮,但它們的射速只有每分鐘10-11發左右,備彈為600發。
不過,海戰中不能忽略護航艦隊的火力,尤其是俯衝轟炸機在尋求高角度編隊轟炸時,許多附近的護航軍艦都會進行定高攔截,在對方的俯衝路徑中設置重重火力阻隔。而這個時候被攻擊的艦船因為防空炮火力死角的原因,反倒還沒法為自己編織彈幕了。
總的來說,高射炮的彈幕主要是大口徑高炮的專利,小口徑炮本來發射能量就不足,也並不負擔對高空目標的攔截功能,加之有高射速做補充,也就不怎麼需要空炸能力。而且小口徑炮彈裝藥有限,即使空炸,也形成不了多大的威力;引信裝置也會佔用相當的戰鬥部體積,反倒降低了它們的威力。
需要注意的是,高炮從來都是“防禦裝備”,它們的任務並非僅以擊毀擊落戰機為主,“阻止敵機進行有效攻擊”同樣重要。因此,大口徑高炮更強調防空阻斷作用,通過彈幕形成的空中火力壁壘,讓敵方戰機難於降低高度和穩定飛行,這讓對方的投彈、攻擊變得更加複雜、嚴苛,風險大大增加之餘,成功率也為之大大降低。
所以,這滾滾的“黑煙”可不是簡單的東西,它是大口徑防空炮製造的防禦壁壘,只有突破了這些壁壘,戰機們才能順利的取得戰果,電影誇大了爆炸雲團,但卻弱化了那些看不見的鐵雨的威力。不得不說,敢於穿越這片金屬風暴的飛行員都是勇士。
王司徒軍武百科
高射炮很多都是這樣的,就比如二戰盟軍大量裝備的40mm博福斯高射炮,美軍127高平兩用炮,都裝有近炸引信,在目標附近爆炸靠破片殺傷,但沒命中時也會空爆,當然,空爆產生的黑煙也會阻擋來襲飛機的視線,會使飛行員規避
▲博福斯40mm高射炮
▲美軍弗萊徹級驅逐艦裝備的主炮為127mm高平兩用炮
虛偽者星空
戰爭達到最強烈度時,所有物資的消耗,達到了一個空前的狀況。由此可見,彈藥的質量上會有所降底,再加上當時工業水平的差距,海戰中,各種火炮炸出濃濃黑煙,也就不足為怪了。現代軍火工業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就我國而言,火箭和導彈的推進劑,各種彈藥的推進藥和爆發藥,也存在著燃燒不充分和發煙多的弊端。努力提高我國軍火工業的整體水平,任重而道遠。
用戶4033324179590
二戰時期除小口徑高射炮彈採用碰炸引信,必須打中飛機才爆炸外,其它中、大口徑高射炮由於射速低、射程遠,偏差大,所以都是採用炮彈在空中爆炸,用爆炸碎片來擊毀飛機的方法,來提高命中率。所以空中自然佈滿了炮彈爆炸產生的黑雲團。此外如果高射炮彈沒有爆炸,掉落到地面再爆炸也會產生誤傷,所以一般都有自毀引信,也就是確保打上天的炮彈也一定在天上爆炸。
魚的菸斗
具體不太清楚明白高射炮工作原理,只聽資料說高射炮彈是碰觸和自爆引信,高級的還有感應近炸引信。高射炮彈在空中炸出來的黑煙,個人感覺有兩個作用:1.妨礙敵方飛行員的觀察視界,並造成心理壓力;2.指示彈著點,方便地面炮兵觀察修正射擊目標。
生在河北
航空母艦高射炮,高射炮彈的自毀裝置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引信,需要高射炮手提前預測好飛機的飛行高度,設計好高射炮彈引爆時間。時間引信就是以時間為單位,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擊中飛機的話,便會自行引爆。一般這個時間點為10-12秒,多一秒少一秒都可能打不到飛機,只有在空中引爆,炮彈爆炸自然會產生黑色的煙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