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混雜地說話,是有意地裝B顯擺嗎?

題記:中英文混雜的書面或口語表達行為,見怪不怪;但作為聽者,可能有時會感到不自在或者尷尬。表達方本意是使用所謂輕鬆自在的詞彙,拉進彼此交流的距離,而運用的時機和場合不對,使得聽者感到了刻意和“扭捏”,甚至會有煩感。

中英混雜地說話,是有意地裝B顯擺嗎?

優秀的中英混雜表達1

想說的這個話題,有部分原因與心理有關。

但拋出來這個話題,勢必還是會引發吐槽。作為今天探討的主題,我們並不是評價中英文混雜表達這種行為事實,而是一起看看其背後的動機!

也就是如題:那些喜歡中英混雜表達的老鐵——是用差異化或者優越感自我安慰嗎?


第一種:口頭中式英語的調侃,娛樂而已

中英混雜地說話,是有意地裝B顯擺嗎?

娛樂

先來看幾個無關乎語法,只關乎是否搞笑的表達,忍俊不禁:

1.你等著,我要給你點顏色看看(you wait, I give you some colour see see)

2.你看看你,一天到晚,除了睡就是吃(you see see you, one day to night, except sleep, just to know eat)

3.滴水之恩,湧泉相報(you 滴答滴答me, I 嘩啦嘩啦you)

在英文成為每一個孩子必學的功課時起,即出現了各路神人大仙,他們創造性的用同音漢字標註英文音標,樂此不疲的讀來讀取,還別說,成就了“三克油”“鼓搗貓寧”膾炙人口的流行語。

在交流過程中,偶爾的上面這些調劑式表達,我們歸類於詼諧,圖一樂子。

當然,好的玩笑能幫你加分,反之,也會要你命啊……


第二種,英文更能精準便利的表達意思

這樣的話,是完全可以接受中英混雜表達的!

中英混雜地說話,是有意地裝B顯擺嗎?

精準

我們常遇到類似於:文章截止日期(deadline)、準備個演講展示(presentation)、此人和藹可親各種好(nice)、低端廉價(low)、互聯網企業類似於績效目標KPI、OKR等。

在口語中,使用這些詞彙,目的只有一個,為了方便生活和工作。此類詞彙,有時候忽然間卡住,確實不好翻譯,找不到對應的中文合適詞彙,直接用英文更方便,對方也更好理解和意會一些。

另外,類似於“byebye”、“ok”、“wifi”、“sorry”、“APP”這種老少皆知的詞彙,在表達過程中偶爾說出來,沒有人會挑毛病的。

還有,一些學者、專家表達學術專業詞,這些詞多是老外定義的,隔著語言障礙,生搬過來時,既不能忽視單詞裡表達的隱含的意思,又找不到無合適翻譯的專有名詞,有的翻譯成中文還會挺搞笑,那不如直接使用,無非是為了知識的傳播而已。


第三種,說話者和聽講者都能自然舒服的接受的中英混雜

中英混雜地說話,是有意地裝B顯擺嗎?

你們的圈你做主

在一個團隊,如果雙方,甚至整個中英混雜表達的習慣可以讓大家感到自然、舒適、方便的話,何樂而不為?

有人屬於職場需求,確實要接觸工作上英文環境、用英語交流,但回到生活又要用中文。

表達者可以意識到自己在使用這種中英混雜的說話方式,但感到自然、舒適,甚至超越了原有的說話習慣,至少在意識層面接受和認可了這種行為。

當然,對於聽講者,也許新來者最初聽到使用此法說話時,也會感覺些許不適,但是馬上又能意識到對方這樣說話只是為了便利,只是個習慣時,便沒有理由去指責對方這種行為,並且此時談話的重心也不在說話方式上,而是說話的內容上,不適便減輕了。也即習以為常,不再不適。

不過,提醒的是,可以在你可愛的圈子裡這樣做,出了門,還是清清嗓子,換個方式。


第四種,思維習慣

中英混雜地說話,是有意地裝B顯擺嗎?

思維方式習慣

這個可能是出國一段時間後都有感覺的。多語言習慣的人,在從一種語言轉到另一種語言時,需要“語碼轉換”。如果沒有出國,大家也一定經歷過方言和普通話形式之間的轉換。

發生語碼轉換,是為了找到更貼切的詞語來表達。

有的人習慣使用第一印象語言來思考問題,所以在正式場合剛開始說中文或英文,可能說著說著就混雜了。當他們沒有被提示,或者並無影響工作、生活、學習時,其思維已經發生了改變,已經認可了這種行為,也就越來越習慣這種用法,越發感到舒適、喜愛,並認為這才是正常的、正確的用法。

有人說:當一個習慣越是熟悉、自然,就越難以去改,看似越沒有必要去改,甚至人們根本覺察不到這種習慣的形成。


第五種,不討好的習慣——用差異化、優越感的東西自我安慰,簡單說就是有意識地裝B顯擺。

中英混雜地說話,是有意地裝B顯擺嗎?

好面啊

去菜市場頂頭一家蘭州拉麵蒼蠅館吃一碗拉麵,坐下來後喊一聲:waiter(不管男女),然後點餐,給我來一份beef面,食材一定要fresh哦。

至於後果,我想,輕的,老闆聽不懂你在雲語什麼,再客氣的問你一遍;重的,踹死你都有可能!典型的裝B過於嚴重。

這是說中英混雜語言的人,最招人煩的!

說句比較毒的話,感覺此類人真的沒什麼東西,也無法很好地進行溝通,但是又希望用一些差異化的東西來消除這種感覺以自我安慰。蹦出來一大堆讓人啼笑皆非的語言堆積!

這種人心態確實有問題,打腫臉也要充胖子。

中英混雜地說話,是有意地裝B顯擺嗎?

優秀的中英混雜表達

記得有一期節目,一個女生強調自己是海歸,向馬雲提問:請問您創業這麼多年,最大的challenge是什麼?你是怎麼overcome的?

不知道大家對她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個人是覺得有些不舒服!瞬間感覺用了初中的英文水平來侮辱在座的各位精英大佬,大佬們顧忌你是個女孩子,好面子,沒有正面好好的回擊你一下!但她似乎沒有意識到吧


寫在最後,碎碎念

若只是第一至四這些情況,中英文混雜都好說!

若是第五種情況,那隻想說,抱著這種優越感或者差異感來凸顯自己的老鐵們,收收吧,真的沒必要!

畢竟在座的,基本都能聽得懂你的全中文或者全英文!謝謝!

千萬別被老外質疑“要麼您用全英文表達吧,我們有點聽不懂”時,你大臉一紅,吭哧吭哧沒話說了!

中英混雜地說話,是有意地裝B顯擺嗎?

尷尬

當然,還要提示一點,書面表達時,儘可能不要中英文混雜,否則,既不會顯得通俗易懂,也不會顯得專業學術,搞得不倫不類,何苦?


參考文獻:

1.為什麼有人覺得說話中英文混合就是在裝逼?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440228.

2.寫東西中英夾雜是什麼心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361464.

3.黃一刀有毒.那些說話喜歡夾英文的中國人.2020年3月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