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红馆不打烊——兰州“八办”利用融媒体平台拓展宣教视野


网上红馆不打烊——兰州“八办”利用融媒体平台拓展宣教视野

网上红馆不打烊——兰州“八办”利用融媒体平台拓展宣教视野

在举国上下全力以赴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日子里,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虽暂停开放,但“云”端始终在线。除原有“两微一端”等网络宣教平台外,纪念馆积极开通“快手”“抖音”等官方账号,全体讲解员经过培训华丽转身为“红馆主播”。他们“带”观众走进红馆,漫游展厅,以“快手”直播的形式直播10余次,讲述《鞭子的力量》《兰州空战》《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效果不输线下观展。广大讲解员按照打造网上红馆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以主播身份抢时间、炼主题、抓素材、扣内容、展才艺,拍摄并发布20多个小视频,宣传八办,宣传兰州旅游,传播红色文化。各位年轻主播粉丝量迅速攀升,有效地提高了兰州“八办”的社会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

咏诗歌,传播爱国正能量

主播们以“巾帼红诵”为主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发展理念,发挥红色宣传阵地的独特优势,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以爱国主义鼓舞人心、传递正能量。直播诗歌朗诵,歌颂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向他们送上节日祝福,向坚守在全国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医疗工作者、科研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及各方面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特别是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中华女性、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致敬。以文艺的形式让世人永远记住战“疫”中逆行者的样子,让世界记住中国的样子!

网上红馆不打烊——兰州“八办”利用融媒体平台拓展宣教视野

赞雷锋,弘扬核心价值观

主播们以“讲好雷锋故事,做最好的自己”为题,讲述雷锋助人为乐、不怕苦不怕累,冒着严寒参与治理沩水河;积极肯干,以大无畏的精神拦截汹涌而来的洪水;不贪图安逸,执意来到条件艰苦的鞍山钢铁厂工作……知恩图报、艰苦朴素的勤俭故事,让广大网民真切认识那个充满干劲,满心装着他人的雷锋,让许多被忘却的感动再现网络平台,让雷锋精神这不灭的精神力量,激励一代一代的热血青少年,勇往直前,从而成为道德模范,感受榜样的力量,做最好的自己。

夸兰州,拉升家乡点击量

主播们将文化元素、红色情怀、研学游线路有机融合,在八办主播带您游兰州中,“带”大家踏进这块被称为“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的“网红城市”,在黄河边吹风,在中山桥漫步,在水车博览园触摸历史,在黄河母亲雕塑前拍照留念……网上“打卡”“ 精致兰州”中的地标性建筑或经典景区,领略这些外地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这些短视频在朋友圈迅速“刷屏”,勾起了全国“兰州人”的“乡愁”,其中视频“兰州莎莎”短短几天浏览量超过203万多,点赞量达2.3万多。

网上红馆不打烊——兰州“八办”利用融媒体平台拓展宣教视野

赴一线,当好家园守护者

纪念馆的“主播们”还积极相应号召当起了“红马甲”,转战张掖路街道辖区上水巷、下水巷两防控点,先后有100余人次与社区同志并肩战斗,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值守工作,把防疫宣传服务“小台子”打造为战“疫”宣传“主阵地”,不断强化疫情防控常识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过往群众的自我防控意识。设卡检测登记,对外地来兰、返兰人员测量体温,利用“健康兰州”APP进行健康状况登记,记录身份、行程等信息;通过发放辖区居民身份卡片的形式,减少识别难度,提高管控登记效率;喷洒各类消毒剂、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换思路,网络宣传不打烊

纪念馆还以VR手段展示谢觉哉的皮箱、伍修权的手枪等10余件“馆藏精品革命文物”,提供近观珍贵革命文物的平台。开设“馆长数家珍”“红馆故事会”“红馆论坛”“八办往事”等栏目,利用“两微一端”和抖音、快手平台让受众在数字世界中深入了解红色历史知识、文物知识、遗产保护常识等,用科技手段体验不一样的红色文化,满足观众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游览欣赏需求。

今后,纪念馆将继续大力开辟融媒体宣教方式与渠道,着力拓宽宣教平台,打造“网上红馆”,扩大宣教工作覆盖面,努力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八办”故事,助力战“疫”,让兰州“八办”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了解。


撰稿:耿戎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