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熱伏天深入“非遺”現場 虔心感受民間工匠精神

裕固風情舞華彩肅南 非遺傳承炫如意甘肅

大學生熱伏天深入“非遺”現場 虔心感受民間工匠精神

大學生熱伏天深入“非遺”現場 虔心感受民間工匠精神

7月20日,剛剛結束了緊張的期末考試後,蘭州文理學院2019年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拉開了序幕。該校經濟管理學院聯合了來自數媒學院和新聞學院的同學,跨專業組建了“非遺”文創開發可行性青年調研團,赴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開展了為期一週的“非遺”文創開發可行性集中調研活動。此次調研活動的目的是瞭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非遺保護和傳承的現狀,讓大學生深入“非遺”現場,虔心感受民間工匠精神。同時,收集非遺文創開發可行性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本次活動受到了省文旅廳、張掖市文旅局、肅南縣文旅局和我校非遺智庫的大力支持。

大學生熱伏天深入“非遺”現場 虔心感受民間工匠精神

調研團在前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通過深度訪談、問卷調查、觀察和體驗等多種方式,對非遺保護單位工作人員、各級非遺傳承人、當地非遺文創產品經營者和群眾進行了全面的調研。

大學生熱伏天深入“非遺”現場 虔心感受民間工匠精神

7月21日,調研團走訪了肅南縣裕固族民族博物館和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護中心。在第一站,調研團在縣文旅局副局長蘭海東的陪同下,參觀了裕固族民族博物館,通過講解員的詳細介紹,全面地瞭解了肅南縣和裕固族的概況、發展歷史和文化旅遊資源。來自安徽的調研團成員宋國慶感慨道:“沒想到甘肅省一個不到3萬人的小縣城,居然有11個民族共同生活,真是體現了甘肅民族的多樣性”。同學們在看到清代桃形倒流銀壺、銅馬猴等文物後,激動地表示,原來中國人早就有了做“文創”的思維,我們應該充分地挖掘這些資源,讓它們從博物館“走出去”。第二站,調研團來到了裕固族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護中心,非遺中心主任鍾莉為同學們介紹了裕固族刺繡、織褐子、婚俗、服飾、皮雕、民歌、剃頭儀式、剪馬鬃等特色非遺項目。下午,調研團來到了“織褐子”市級傳承人安玉老師家,對安玉老師和她的徒弟蘭英從“技藝傳承的基本情況”、“傳承人的生活現狀”以及她們“對‘非遺’文創開發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了深度訪談。

大學生熱伏天深入“非遺”現場 虔心感受民間工匠精神

7月22日,調研團再次來到裕固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與鍾莉老師進行了長達2個小時的深入交流。鍾莉老師自2005年開始參與非遺保護工作,可以算得上是肅南縣的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的“專家”。鍾莉老師首先向調研團介紹了肅南縣的非遺資源,目前肅南縣共有非遺項目34項,各級非遺傳承人共124名,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3項,國家級傳承人4名。同時,她還介紹了肅南縣非遺項目保護和傳承的現狀與面臨的困難,特別指出非遺資源保護的信息化建設困境亟待解決,希望高校和社會各界人士可以在這方面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最後,調研團針對“非遺”文創的相關問題與鍾莉老師進行了深度討論。下午,調研團採取個別訪談的方法,分別與裕固族刺繡市級傳承人安龍梅老師、裕固族服飾省級傳承人安玉芬老師、安永琴老師以及裕固族原生態民歌市級傳承人妥秀梅老師進行了訪談。傳承人詳細介紹了各自的非遺項目和傳承經歷,希望年輕人可以通過新的手段幫助他們做好宣傳推廣,並表示願意無條件地為大學生的“非遺”文創活動提供幫助和支持。

大學生熱伏天深入“非遺”現場 虔心感受民間工匠精神

7月23日,調研團與文旅局副局長蘭海東和裕固族服飾國家級傳承人柯璀玲進行訪談,並走訪了群眾。肅南縣文旅局主管非遺工作的蘭海東副局長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蘭局長希望青年學子可以幫助他們把裕固族文化傳播給更多的人,讓大家瞭解和關注肅南和裕固族。接著,調研團走訪了裕固族服飾國家級傳承人柯璀玲老師進行了交流,柯璀玲老師從事裕固族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近40餘年,並且創建了自己的裕固族文化傳播公司,開發了很多非遺文創產品,是非遺生產保護方面的成功案例。柯老師表示只有將本民族的文化傳承下去,孩子們才能有自己的民族自信,裕固族才能更好的發展。同時,她強調在進行裕固族的文創產品開發時一定要準確地瞭解非遺文化,保留其特色和精髓。下午,調研團成員走訪了肅南縣非遺文創產品經營者以及群眾。對裕固族非遺文創產品的經營現狀和群眾對非遺文創產品的需求狀況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為非遺文創產品開發與營銷策劃收集了第一手資料。

大學生熱伏天深入“非遺”現場 虔心感受民間工匠精神

通過一週的調研,同學們瞭解了非遺知識和國情省情,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提升了調研團成員的專業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集中調研活動結束後,調研團成員還將圍繞“非遺”文創的主題,在家鄉繼續展開調研活動,充實調研數據。同時,還將通過新媒體對裕固族非遺項目進行推廣宣傳。

大學生熱伏天深入“非遺”現場 虔心感受民間工匠精神

據悉,蘭州文理學院在本次的暑期社會實踐中,設立了“非遺”專項社會實踐,是該校“非遺”智庫成立以來的又有一項主題活動,旨在讓廣大學生關注並參與到該項工作中,營造“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校園氛圍。

大學生熱伏天深入“非遺”現場 虔心感受民間工匠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