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名師”開始逐利,當“師德”開始淪喪,胡紅梅們就遠離了課堂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驅;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君子逐利,本無可厚非,但當被名利遮住了雙眼的時候,品德、操守和下限也就開始漸漸的缺失了。近日,胡紅梅抄襲事件持續發酵,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和思考。

事情的起因是源於山東淄博一名普通小學語文女教師在自己的賬號發文,稱深圳市龍崗區如意小學副校長鬍紅梅,涉嫌抄襲自己和他人出版的書籍內容,並且是一字不改,隨後多名原創作者也加入到聲討之中。

面對大量鐵定事實,胡紅梅只能選擇道歉,並承認了抄襲行為。可她隨後在道歉聲明下的評論,更讓事件進一步升級。她在評論回覆中說:“如果還得不到諒解。我也將遺書奉上。”可這條回覆也讓眾多網友解讀為“以死相逼”,認為這樣的道歉毫無誠意。

事件發生後,深圳市龍崗區教育局經過調查,在其官網發佈了對胡紅梅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結果:

2.撤銷其如意小學副校長職務,調離教學崗位,

3.撤銷“龍崗區胡紅梅名師工作室”,

4.撤銷龍崗區“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校長”等榮譽稱號,

5.在本學年度師德師風考核中將其定為“不合格”等。

6.除此之外,對胡紅梅已經獲得其他相關榮譽稱號,將配合相關部門和單位按相關規定處理。

當“名師”開始逐利,當“師德”開始淪喪,胡紅梅們就遠離了課堂

到這裡,胡紅梅抄襲事件似乎告一段落,但事件的背後,卻引來我們更多的思考。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多少人能抵擋名利的誘惑?教師這個職業,一直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受人尊重。可選擇成為一名教師,也就意味著,很難有特別高的收入。特別是國家禁止老師去培訓班兼職、補課之後,想要逐利似乎也只有一條路——做講座、出書,從而名利雙收。

名和利的誘惑,讓一些教師忘掉了初心,忘掉了自身的職責,更忘了教師的職業操守也就是師德。胡紅梅的抄襲事件為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引起大量網友的關注,或許重點並不在於抄襲本身,而是“名師”逐利這種現象級的存在。

當被名利矇蔽了雙眼,將師德師風拋在了腦後的時候,雖然可能會短時間獲得利益,可也終將會跌落神壇,甚至名譽掃地,恰正如我們總說的那句話:蒼天饒過誰?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人們的感情中一直是一個崇高的職業,而當一個人以教師這個職業去追名逐利,甚至不擇手段的時候,就更加讓人在情感上難以接受。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書育人,首先便應該是以身作則,若是其身不正?如何能讓人信服?又如何能教出身正之人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什麼是為人師表?就是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當“名師”開始逐利,當“師德”開始淪喪,胡紅梅們就遠離了課堂

近年來,學術造假、學歷造假,包括一些關於教師的負面新聞也不少見,不僅讓我們感嘆,究竟是怎麼了?

白巖松在《醫學與醫德》裡說過一句話:“哪一個行業都會有自己的敗家子兒,但我們現在的敗家子兒大比例是由環境和制度逼出來的,所以整個社會要去反思這個事情。”確實,一些榮譽、職稱都需要一些“硬件”限定,論文、課題、著作、獎項等等,這或許也是抄襲事件、學術造假的原因之一,但並不是本質的問題。

還有人說,現在的老師都被家長給慣壞了,調座位、選班幹,甚至希望老師能夠重點照顧等等。很多家長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去巴結老師,還有一些家長覺得別人都送禮,自己不送,孩子被老師“穿小鞋”。這樣的現象,甚至一度成為了一種公開的潛規則,在家長們的“糖衣炮彈”之下,又有幾個老師能抵擋得住?

然而,無論是環境和制度因素,還是人為因素,既

然選擇了老師這份職業,便應該堅守做人的底線和原則,遵守師德師風的行為準則。踏上了三尺講臺,其實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路。每個人對自己的職業都有屬於自己的理解,心裡應該有一杆秤,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應該做到心中有數。

當“名師”開始逐利,當“師德”開始淪喪,胡紅梅們就遠離了課堂

當然,我們也不是說要求教師都是聖人。作為一名教師,既有七情六慾,也會擔憂柴米油鹽醬醋茶;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分工,教師的工作就是教書育人,不該藉助工作的便利或假借工作的名頭去謀取私人的利益。

當這種私利開始主導教師的思想,又怎麼能夠指望著他能夠好好育人呢?先不提抄襲事件,當一名一線的教師將重點都放在了做講座、出書和一些其他追名逐利的事情上,那麼他還真的有心思去教好學生了麼?這樣的一線教師,又怎麼能擔當起“名師”這個稱號?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知行說過:“德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一名老師,能夠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文化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以身作則,為學生做一個好榜樣。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恪守德行,將心思花在學生身上,才能被稱之為名師,否則就是再多的榮譽,再多的虛名,也終將是曇花一現,最後名譽掃地。

名利能帶給我們更好的生活和一時的快樂,可當我們捨棄了根本去追尋名利,那既得的名利也不會久長,終將和浮雲一樣。可是恪守師德,盡職盡責,帶著一顆為學生付出的心,才能得到學生、家長乃至社會的認同與尊重,追求心中那片淨土,才是真正的幸福。

名利如大魚,師德如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