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農村除了種地能搞點什麼加工?

留守難民哥


農村,不只是種植與養殖,農村的生活可以是豐富多彩的。有朋友問,身在農村,除了種植農作物,還能加工點什麼賣嗎,幫助家裡創造更多經濟來源?這完全是可以的,種植農作物不是很忙的活兒,平時加工點什麼售賣,說不定會成為發家致富的好門路呢!

在農村能加工點什麼呢?我想,這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得根據當地的風俗民情、風味美食與民間傳統等因素綜合考慮,那我就以我家鄉的情況舉幾個例子,以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吧。我的家鄉是貴州省遵義市蝦子鎮,我們這裡物產豐富,美食甚多,工藝品也不少,現在給大家說說幾個。

一、辣椒醬。我們這裡的辣椒天下聞名,位於遵義市蝦子鎮的中國辣椒城每年交易額幾十億元人民幣,辣椒油、辣椒醬等很多朋友都吃過。大家都吃過“老乾媽”嗎?又香又辣的辣椒醬就是以蝦子辣椒為主原料的。我們這裡的辣椒做成的辣椒醬,又辣又香,很受歡迎。做辣椒醬,家家都會,可以加工一些在網上賣。

二、羊肉粉。蝦子羊肉粉在貴州省的地位不低,走遍貴州九個市州的88個縣市區,到處都能看見打著遵義蝦子羊肉粉的粉館。當然其中很大部分是冒牌貨,我所知道的蝦子當地人賣羊肉粉的很少,整個鎮不到七萬人,哪有那麼多蝦子鎮的人在各地賣羊肉粉?他們只是打個蝦子羊肉粉的招牌而已,可能人不是蝦子人,技術不是蝦子技術。蝦子羊肉粉在廣東、廣西、雲南、四川、重慶等外省也能看到身影,這說明蝦子羊肉粉是頗受歡迎的。新鮮羊肉粉是一個方面,真空包裝的羊肉粉就像方便麵、米線一樣,也是有一定市場的,我們可以做真空包裝的羊肉粉賣。

三、紅豆腐。紅豆腐在我們當地叫黴豆腐,這是一道難得的美味佳餚,是發酵食品。農村土法做的紅豆腐很香,香中帶辣,辣中帶麻,吃著很下飯。紅豆腐也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可以做些對外售賣。可以罐裝,可以瓶裝,也可以真空包裝,根據各地消費者不同消費習慣而採用不同的包裝方法。

四、竹製品。我們本地的竹子很多,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都有大片竹林,可以將竹筍加工成竹筍食品,也可以將老竹子製作成竹製工藝品,既可裝盛東西,也可當作裝飾品。家裡掛幾個竹製裝飾品,竹子散發的竹香很好聞,可淨化家裡的空氣。

以上是我的分享,由於篇幅所限,我們家鄉還有臘肉、香腸、豆腐乾等等很多美食,在此不再一一例舉出來。我們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各種各樣的優秀傳統可以繼承,要想在種植農作物之外,加工什麼售賣而增加家裡收入,可以從自己的家鄉發掘些優秀的“傳統節目”進行發揮,應該是不難的,你說呢?





種植大世界


現在的農村除了種地能搞點什麼加工?

種地是農民長期以來的職業,然而人多地少、種地成本高的今天,農村還是湧現出了一大批自己憑勤勞和手藝自己單幹的“農村加工坊老闆”。農民不種地,可以做哪些加工呢?


第一:農村的土特產加工。雖然現在的食品多元化,但是依然還是有很多城裡人和在外打工的人對農村的土特產情有獨鍾。在農村食材方便,種類豐富,比如紅薯幹、柿子乾和蔬菜乾之類的,也可以是魚絲、粉幹之類的。




第二:傳統的手工藝加工。現在科技發達,所有的消費需求都能滿足。可是機械化就是機械化,手工就是手工,傳統的手工藝產品還是有很大需求量的。純手工打造的竹器、木質器具或者手工雕刻,甚至繡花、衲鞋墊和織毛衣就是可以的。


第三:快消品的加工。只要有資源,會操作,最主要的是能取得合法的加工生產許可證,還是可以快速掙錢的。靠近城鎮的農民可以做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碗、餐具消毒打包或者塑料袋加工,前提還是取得工商部門認可的證件。


農民素有勤勞樸實的優良傳統,種地也好自己做加工也好,只有肯用心、肯吃苦還有什麼能難倒我們的呢?以上意見僅供參考,期待更多加工緻富門路與大家共享。


想要了解更多三農知識,請記得關注“微農村”。


農紀


現在農村種地已不能滿足正常需求了,畢竟靠種地發家致富有些牽強了,現在大部門地區施行土地流轉,這也讓老百姓無地可種了,現在農村社區建設,越來普遍了,有些地方不種地可以搞大棚蔬菜種植,也可以搞綠化樹種植,主要看市場需求什麼,我們發展什麼。

來說說我的老家,本人家也是農村的,現在基本上打工賺錢,如今結婚之後發現打工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在家時間少,團聚的日子也少,如果把老婆孩子接到城市裡,消費太高了,怎麼存錢呢,說我的哥哥嫂子之前也是打工也掙不到錢,畢竟小孩大了需要錢的地方多,他們就辭職回老家發展,投資兩萬本錢做起了早餐生意,現在幹了三年了,挺好的,既能在家掙錢,也能陪在小孩身邊,在家掙大錢不敢說,起碼小錢能掙到的,早餐生意還是不錯的,找個人流量大的店面,做個特色的早餐,他在我們小鎮上,十字路口,國道旁邊開的,周圍有兩三個大貨車停車場,他做的是驢肉火燒,豆腐腦之類的,忙個早上和上午,下午就收拾收拾準備第二天的材料,如今日子比打工的要強多了,真心祝福他們,同時也能幫助到你。


滬上生活小於記


1 腐竹加工,在我老家,腐竹生產一般都是家庭生產為主,生產出來的腐竹有專人收購,不愁銷路,上半年價錢便宜些,下半年生意好

2 種植花卉,現在花卉市場已經越來越成熟,種水稻菸草不再是農民的唯一選擇,現在種植非洲菊有專人收購,不過價格波動比較大

3 搞小型農家樂,在網上推廣比如抖音頭條,給顧客吃自己種的有機蔬菜,土雞土鴨等

4 把土地出租給城裡人,按他們的要求種上他們想要的蔬菜,全程錄像監控,幫他們管理就ok了

暫時想到這些 歡迎大家繼續補充


風收的季節


現在的農村除了種地,集合當地的優勢,把深受消費者喜愛的農產品做成乾貨和蜜餞果脯等,那樣便於保存和運輸。

另外還可集合當地的資源優勢,做一些手工製作等,即打發了農閒時間,又能為自己除了種地之外,增加了另一份收入。還可以搞養殖,比喻現在的城裡人,非常注重健康飲食,越來越注重農村的散養家禽,這就給咱們農民帶來了新的商機。只要是原生態的散養家禽,城裡人是很願意花大價錢來購買的!

所以說,在國家大力發展鄉村的政策下,商機無處不在,就看你怎麼捕捉罷了!

本人觀點。


三農問題探討者


作為農村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除了種地,當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可以利用當地農村資源來做一些深加工,又可以獲取一定經濟效益,不浪費資源,不用出門在外拼搏,現在國家政策都在走持續發展道路,我舉個案例:在一個很小的縣,人口數量在47萬左右,這個縣只有竹子和一片青山和綠水,這個小縣就靠這青山綠水家家致富,都走向小康生活,生活洋溢,而且在全國都出了名……為什麼會這樣呢?值得每一個農村人思量,其實我們農村做任何一件事都要響應黨和國家政府的政策,利用好當地資源,循環使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深挖資源同時做到一種資源的多樣化,可以帶富甲一方,竹子會出筍,筍長大了就是竹子,對與很多人來講不就是一根竹子,砍了當柴火燒,明年在長,其實不然一根竹子可以做成很多產品,竹子枝,竹子葉,竹子絲,竹子莖都可以去研發更多的產品,就這麼一個小縣就這麼個竹讓出了名,可想而知,雖然說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中國農村有著巨大的市場,看每一個地方政府怎麼去做好利用好當地資源轉型非常重要。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為中國的大農村人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安吉個嘛咻嘎生活幫


利用自身資源,搞二次開發


珏汐非玉汐


選取當地特色農產品,做成乾貨!


百香果種植基地


現在農村除了種地只要勤快還是有很多事做,像現在農村年青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年人和兒童買菜和買東西都不方便,可以到城裡批發些反季節蔬菜到農村去賣,應該還好賣,老人孩子吃多了當季的蔬菜肯定也想換換口味。


另外也可以種些平菇去賣,平菇便宜產量大味道鮮美很受老人孩子的喜歡。


嘻哈五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