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京博國學
別讓脾氣大過你的本事,別讓慾望超出你的收入。
宇宙間的規律,就是有陰就有陽,有正面,就會有負面。
在一場危機中,有人看到的是“危”,有人看到的是“機”;很多人認為不好的因素,對另外一些人卻是好的因素。
所以,對於任何人來說,外部環境都是雙刃劍。
這次疫情對每個人、每個企業、整個國家都是一次考驗,也一定是一個加速淘汰和加速升級的過程。
如果能夠認知危機並做出徹底的改變,危機就會變成新的契機。反之,則會陷入泥潭,被加速淘汰。
總體來說,如果不做出改變,武漢疫情後,這5種人將面臨被加速淘汰的風險。
01
優柔寡斷的人
機會猶如劃過天際的流星,往往是稍縱即逝,只有那麼一瞬間,能否抓住,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越是危急的時候,越考驗決斷的能力。所以面對機遇時,要做出果斷的取捨。能夠當機立斷,就在競爭中佔據了先手。
《鬼谷子》中講:“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基”。
決情定疑,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當機立斷,是成功者必須具備的素質。而優柔寡斷,乃人生第一大忌諱。
很多時候我們不缺才能、不缺機遇,之所以把事情搞砸,壞就壞在了優柔寡斷上。
反思此次疫情,本該有太多的機會可以控制住病毒的擴散。可一次次的優柔寡斷,才導致病情蔓延到全國。
幸好後來沒有再貽誤戰機,隨著一系列強有力的管控措施出臺,和千千萬萬人員的嚴防死守,病魔沒有再肆無忌憚的肆虐人間。
司馬遷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需要去完成事情,不要優柔寡斷;選準了方向,就只管上路,勇往直前,不要回頭。
02
不守規矩的人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人在社會立足,總有規矩要遵守。守規矩才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上學有作息制度,上班有勞動紀律,開車有交通規則,購物有先來後到…如果這個社會沒有規矩,人人寸步難行。
這次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一些人高貴的靈魂,也照出有些不守規矩之人內心的洪水猛獸。
不守規矩,濫吃野生動物,打開病毒通往人間的大門;
不守規矩,隱瞞自己行蹤,導致數千人被隔離,數人被感染;
不守規矩,扭曲事實製造謠言,鬧得人心惶惶,引起全民恐慌;
不守規矩,出門不帶口罩,不配合體溫測量,甚至毆打辱罵防疫人員
……
每一次藐視規則的背後,都是一場害人害己的災難。
一個連規矩都不能遵守的人,還指望他能有高尚的人品嗎?
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是正確的處世法則。
03
“多心”之人
《菜根譚》中講:“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沒有煩事叩擾,最大的災禍就是疑神疑鬼。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很多人恐慌、不安、焦躁;有人過度關注關於疫情的新聞,抱著手機頻頻刷屏;有人過分聽信謠言,頻繁轉發、分享各種小道消息;也有很多人每天宅在家中醉生夢死,渾渾噩噩。
老子說:“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聾”。
在各種碎片化的信息和無窮的想法驅使之下,我們的精力、獨立思考能力總是被衝散和稀釋。
我們都不知道自己都將時間花在了什麼地方。我們總是充滿了方向,卻又很快失去了方向。
王陽明告誡我們要行“精一之功”,心無妄念,屏蔽掉各種干擾,把注意力聚焦在一個目標上。
行“精一之功”,靠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靠的是自己的定力。
與其多心,不如專一用心。
04
不愛惜身體的人
這場疫情讓不少人驚醒,身體是幸福的根本,沒有了健康,一切都無從談起。
在《尚書》提出的五福與六不幸之中,長壽被列為五福之首,而早亡則被列為第一不幸。
可見,古人早就從理念上清醒地認識到人的生命極端重要性,同時也把幸福與身體聯繫在一起。
有許多人,在生病時多會反思,後悔自己沒能按時作息、勞逸結合,只可惜病情一旦好轉,依然故我。
北宋名相寇準在他著名的《六悔銘》中還特意提到,“安不將息,病時悔”。意思是說,平安時不善保養,患病時才後悔。
名利的計較,瑣屑的操勞;酒色縱慾,不加節制;晨昏顛倒,不稍安息,等到身體吃不消,又開始生病,再開始後悔。
如果沒有病時就想想生病之苦,心態就會變得平和,妄求和享樂都會減少,就減去了一大半塵心焦思。
05
慾望超出收入的“月光族”
這一次疫情,讓很多人一夜之間陷入了困境。
對於停工待業的年輕人來說,信用卡、車貸、房貸等還款壓力隨之而來。
更悲慘的是年前“裸辭”,準備年後再跳槽的群體,延遲復工帶來的嚴峻就業形勢
已經令他們恐慌。
有位網友的話非常精闢:“在危機面前只有銀行卡里的數字才是我們生活的最大保障。”
相信這次疫情過後,很多中國的年輕人也會進行深刻反思,平日裡過高的消費在風險來臨時,會讓自己變得多麼的不堪一擊。
曾國藩在家訓中說:“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勤儉不是小氣,節約不是不消費,關鍵是不浪費,物盡其用。該花的錢不能省,不該花的錢儘量省。
別讓脾氣大過你的本事,別讓慾望超出你的收入。
- END -
閱讀更多 回首亦江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