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公子之一張孝若被害矛頭為何指向了杜月笙?真相是什麼?

貓眼觀史


張孝若,何許人也?

張孝若是清朝最後一位狀元、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騫的獨生子,張騫46歲才有了這麼個寶貝兒子,欣喜若狂,還賦詩調侃自己“及女成丁我周甲,摩挲雙鬢照青銅”。

生在家境殷實的書香世家,張孝若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新式教育,長大後出國留學。1922年時接受北洋政府考察列國實業專使的任命,遊歷歐美各國。

張騫去世後,張孝若繼承父親衣缽,出任了大生紗廠董事長、大達輪船公司總經理、南通女子師範學校校長等職。

張孝若還有一個身份“民國四公子”之一,有志青年的外表下,張孝若也有一身公子哥習氣,煙花之地的熟客,嫌棄家裡一妻一良妾沒有滋味,獨寵名妓出身的三姨太李復初,纏綿悱惻好生恩愛!

轟動一時的兇殺案

1935年10月18日《申報》登出了一則爆炸性新聞:“執我國工商業牛耳,蜚聲實業界巨擘,前人考察歐美事業專使,遜清狀元南通張季直先生之子張孝若,與昨日黎明六時,突遭甫於前日由通來滬之舊僕、皖人吳義高開槍狙擊,殞命於法租界張之寓所內。”

講的是10月17日,張孝若與三姨太李復初在公寓睡覺時,有刺客進入開槍暗殺,張孝若與李復初都中槍身亡,兇手行刺後自知無法脫身,當場自盡了。

這個兇手不是外人,是張騫的舊僕吳義高,張騫去世後,張孝若留他看守南通的老宅,月薪30金之高,後來還安排他兒子在自己輪船公司工作,深受張家恩惠,算是半個張家人的吳義高為何會被少主子痛下殺手呢?

因為吳義高當場自盡,這樁兇殺案就成了謎案,巡捕到張家調查時,張孝若原配陳夫人一句“殺人者已死,不必深究”就將人打發了,這種反常的態度引得猜測四起。

一種說法是:吳義高向張孝若給自己兒子求了一個職位,張孝若當場答應了,可是李復初吹枕邊風把這職位給了她孃家人,吳義高報復李復初進行刺殺,連著張孝若一起殺了。

就算這事是真的,吳義高恨李復初就算了,不該連張孝若也殺啊,畢竟張家父子都待他不薄,僅因為一場不愉快就殺東家,這事不合情理。

幕後黑手是杜月笙?

當時被傳得最有板有眼的說法就是杜月笙乾的,論據就是張孝若去世後,大達輪船歸入杜月笙囊中,二人有利益衝突;張家人不深究兇案是因為被人脅迫,只有杜月笙青幫勢力才能讓張家人閉嘴;張孝若去世後,杜月笙對兇手遺孀、張家後人都多有照拂。

看上去像是有理有據,縱橫卻覺得這事未必是杜月笙所為,說說自己的淺見:

大達輪步公司成立之初可謂是一枝獨秀,獨霸上海天生港到揚州霍家橋一帶航路二十餘載,風光無二,可自張騫去世後,大達輪步公司就開始走下坡路。

首先是大達元老鮑心齋去世,大達失去庇護、屢遭盜匪搶劫,存在錢莊的20萬老本也隨著錢莊倒閉而付之東流,1931年大達旗下的“大生”號輪船在航行中發生火災,旅客、貨物的鉅額賠償金讓大達徹底陷入了絕境,更頭疼的是獨佔了20多年的航道出現了背景強硬的競爭對手——大通輪船公司。

大達輪步的最大債權人——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老闆陳光甫,看到大達的困境,比誰都著急,迫切想幫助大達走出困境,於是他想到了杜月笙,因為杜月笙之前輕鬆的幫他走出了擠兌風潮,他對杜月笙的能力十分認可,於是從中拉線請杜月笙出任大達的董事長。

當時的杜月笙進軍實業界,早就有意染指大達,這個建議正中下懷,但是杜月笙“白相人”的身份,以及是個不懂航運的外行人,遭到以吳寄塵為首的公司元老的反對,最後還是張孝若出面,對吳寄塵曉展開感情攻勢,向他講明不忍父親一生心血盡毀,唯有杜月笙可以力挽狂瀾,杜月笙才得以出任大達的董事長。

在陳光甫請杜月笙出山之時,杜月笙就暗中收購大達股票,在股東大會召開時,杜月笙已經是最大的股東,出任董事長,張孝若為總經理,楊管北為副經理,之後楊志雄等人也被杜月笙安插進來,張孝若已經被架空了,對杜月笙沒有任何威脅,將他擺在董事會里還可以堵住大達元老的嘴,有利於內部穩定,所以杜月笙根本沒必要除掉他。

後來杜月笙利用各種手段,擊敗了大通公司,挽救了危在旦夕的大達,還憑著大達董事長的身份坐上了上海船聯會理事長的位置。

至於杜月笙照拂張家後人,不過是往自己臉上貼金罷了,照顧朋友遺孀,符合他一貫仗義疏財、義薄雲天的作風。


史論縱橫


身為“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孝若,在1935年10月17日被僕人吳義高槍殺,兇手隨即自殺,一時轟動上海。其子張緒武回憶稱,當時租借捕快上門調查,卻被其母一句“此事不必深究”打法了事,從而導致這件案子成了一件歷史迷案。至於真相具體如何,已經不得而知。

△張孝若

張孝若生平簡介

1898年2月,張孝若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是近代著名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張謇的獨子,毛主席曾說“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講到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其一生創辦了20多家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因其曾高中狀元,因而被稱為“狀元實業家”。

△張謇

張謇雖有一妻四妾,但卻直到46歲才得了張孝若這一個兒子,因此對其寄予厚望。張孝若從6歲起,先由日本人森田政子擔任家教,8歲入南通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並由名士張景雲課讀,15歲入青島大學中學部,後又進入上海震旦大學。

1917年,張孝若赴美留學,根據《中國實業名人錄·張孝若先生》記載,其就讀於“亞拿德商務大學”,並在一年多以後拿到“商學格致學學士銜”,旋即回國。

△張孝若

回國之後,張孝若曾想進入政壇,恰逢1920年前後“聯省自治”成為主流,繼“湘人治湘”後,江蘇省議會也將非江蘇籍的省長齊耀琳轟走,主張“蘇人治蘇”。不過當時省議會內部卻發生分裂,以張謇為代表的“北張派”和以張一麟為代表的“南張派”鬥爭極為激烈,並最終導致“南張派”議員、淮安人葉立民服藥自殺,無奈之下“二張”只得退出選舉。

1922年,張孝若被北洋政府任命為考察各國實業專使,並於1923年9月17日出發,在錢昌照、張文潛、朱中道等7人陪同下,歷時7個多月,共“經歷十國,凡三萬英里”,先後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瑞士、日本等國考察實業。

△張孝若一家

1926年,父親張謇去世後,張孝若開始主持南通各項事業,先後任大生紗廠董事長、大達輪船公司總經理、淮南鹽墾公司常務董事長、私立南通大學南通學院校長、南通女子師範學校校長、南通師範學校校長等。

1935年10月17日,張孝若遇刺身亡,終年37歲。

殺死張孝若的幕後真兇究竟是誰

由於當時案件並未深入調查,因此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已經不得而知。而根據各種資料記載,目前主要集中於三種說法:

△張孝若

1、吳義高懷恨報復。根據張謇遠親吳功俊的說法,當時張孝若在上海要成立一個銀行,他身邊的保鏢便請求張孝若將一個重要位置留給自己的兒子,張孝若當時已經答應了。但後來由於張孝若姨太太李復初吹枕邊風,認為這個肥缺不應該給外人,應該給自己的侄子,最終導致保鏢未能如願為兒子撈到這個職位。這導致該保鏢懷恨在心,想要打死李復初,卻最終誤殺了張孝若。不過這個說法有諸多疑點,一是刺客吳義高並非張孝若保鏢,二是保鏢有太多下手機會,殺錯人的可能性實在是太低。

2、張孝若妻子僱兇殺人。根據傳言,兇手乃是張孝若的妻子陳石雲所僱,是為了懲罰張孝若的不斷出軌。不過此傳言沒有任何證據,唯一的依據就是警察上門調查時,被陳石雲一句“此事不必深究”所阻。

△杜月笙

3、杜月笙僱兇殺人。這應該是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了,且張孝若的後人同樣如此認為,且杜月笙也的確有重大作案嫌疑,這個說法似乎並非空穴來風。當時張孝若掌握著華東最大的輪船公司——大達輪船公司,但因經營不善,公司最大債權人、銀行家陳光甫想解套,建議引杜月笙入股,但卻被張孝若拒絕,於是杜月笙便痛下殺手。而且,張孝若死後,“大達輪船公司”的確落入了杜月笙手中,而兇手吳義高的遺孀、子女也一直受杜月笙照顧,這些都加重了杜月笙的疑點。


香茗史館




1935年10月18日,上海《申報》刊登了這麼一則新聞,晚清最知名的狀元、中國大實業家張謇的兒子張孝若,被10月16日從南通老家來的老僕人吳義高槍殺。

這個事件發生在10月17日凌晨6:00,兇手吳義高之前是張謇的隨侍護兵。張謇死後,張孝若讓他在南通看守自家老宅,每月30金。後來張孝若還為吳義高的兒子在自己家的大達輪船公司謀了一份差事,可以說是對他們家恩盡義止。



既然張家對吳義高恩重如山,他何以反戈一擊呢?吳義高在開槍打死張孝若後,又開槍打傷了張孝若的小妾李復初,最後開槍自殺。李復初也於1936年2月3日,在南通醫院因傷重而去世。

事發地點在張孝若的寓所法租界斐德路1228號。當巡捕房派人前來調查時,張孝若的夫人陳石雲卻稱不必深究,把他們打發走了。這件事就成了民國史上的一大懸案。



關於這件事的幕後真兇,共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張孝若的大太太叫陳石雲,為他生下了兩子四女。二太太餘學慈原本是要嫁給張謇的養子張佑祖,後來卻給張孝若當了妾。張孝若在上海跟自己的小妾上海名妓李復初住在一起。

民間傳聞,因為張孝若的大太太早死,二太太餘學慈本來希望轉正,卻半路上殺出來了一個三太太。於是餘學慈花重金收買了自家的僕人,槍擊自己的老公和小三,準備接管家產。



這個說法最不靠譜,張孝若的大太太陳石雲身體一直很好,並且張孝若的母親吳老太太也健在,還一直主持家務。餘學慈就算找人暗殺了張孝若,她也沒有機會接管張家的家產。

事實上,1942年秋天,吳老太太病重期間,曾把一家老小叫到身邊,交代後事:以後家事由柔武、融武協助你母親料理。融武馬上上前把家中的賬冊和鑰匙全部拿了去,奪取了對加層的控制權,此後就一直掌控在自己手中。



第二種說法來源於張家的遠親吳功俊學者張連瑩的談話記錄,這麼說道:張孝若在上海要成立一個銀行,有一個重要職務,他身邊的保鏢要求張孝若把這個職務給自己的兒子。張孝若答應了,但小妾李復初卻吹了枕頭風,把這個差事安排給了自己的侄子。保鏢一怒之下就槍殺了李復初,結果把張孝若也給打死了。

這個說法跟事實有很大出入,很大程度上根本靠不住。吳義高不是張孝若的保鏢,而是他父親生前的保鏢。更重要的是他在刺殺的時候,正好是清晨,張孝若夫婦正在睡覺,不可能誤殺。



第三種說法是杜月笙派人下的手。1926年張謇去世後,就由他的獨子張孝若接管了全部家產。張孝若擔任了大生紗廠董事長,大達輪船公司總經理,淮南鹽墾公司常務董事長。

當時真正賺錢的只有大達輪船公司,在蔣介石全國禁止賭博抽鴉片的時候,杜月笙就開始向10月轉型。他看上了大達輪船公司,並通過購買股票的方式控制了這家輪船公司。在收購的過程中,遭到了張孝若的抵制,隨後被杜月笙槍殺。



這種說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站不住腳的,杜月笙確實收購了這家公司。但他根本犯不上用殺人的方式來吞併這家公司,這對於他的名聲是有很大損失的。杜月笙的一生都致力於洗掉自己黑道的痕跡,只要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對他來說都不是問題。

當然讓人們對這件事有很多猜想的是,杜月笙在事後收養了吳義高的老婆孩子。但要明白一點,杜月笙的門生遍佈上海的社會底層,等上海的資本家和工人產生勞資衝突時,杜月笙就自己給工人發工資來解決這個問題。扶窮救弱一直都是杜月笙自認的分內之事,如果真的是他指示的,他絕對不可能這麼高調照顧兇手的老婆孩子。



那麼張孝若的死,到底是誰在背後操作的呢?我們仔細的查找資料,就會發現張孝若的大太太陳石雲和兇手吳義高竟然是同鄉,都是安徽人。他們在南通期間關係也非常密切,陳石雲一直把吳義高當自家人來看待。

再結合案件發生後陳石雲的態度,她一言不發,並且要求不要深究。這說明她極有可能知道真相,那就是吳義高要懲罰張孝若不斷出軌、冷落大太太的行為。

張孝若基本上也不過是一個富二代,文藝細胞不錯,和徐志摩是好朋友。但他1917年去美國留學,1918年就回國,不可能拿到哥倫比亞大學學位證書,他極有可能是野雞大學出來的。根據1921年的中國實業名人錄記載,張孝若是亞拿德商務大學商學格致學學土學位。他應該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也是一個花花公子,在家中深受大太太陳石雲的厭惡,槍殺事件也極有可能是這樣爆發的。


新知傳習閣


近代上海可謂是一個大染缸,花花綠綠的顏色讓人眼花繚亂,不過,顏色最深的則又數黑色。

上海,從一個小縣城成了一個號稱“十里洋場”的繁華都市,是無數人曾經魂牽夢繞的好去處——

有錢有勢的人,可以去十里洋場享受人生,感受感受人世間的繁華,過一過一擲千金的豪爽和刺激。

沒錢沒勢的人,也有無數人頭也不回的扎進上海,想在這裡打出一個前程,掙一個名利雙收!

後來,有4個有錢有勢的花花公子,在這十里洋場中“玩”出了一個所謂“民國四公子”的諢號,也算是在這個染缸裡刷出了自己的聲望。

這“民國四公子”,即袁世凱的二兒子袁克文、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皖系軍閥盧永祥的兒子盧筱嘉和晚清狀元、實業家張謇的兒子張孝若。

張謇在政界雖然沒多少影響力,可是在商界,卻稱得上是一代大家,一生經營,積累家資無數,張謇一出生便含著金湯匙,一個沒有任何爭議的富二代!

既然是富二代,家裡這麼多錢,自然要好好享受人生,一個有錢男人享受人生自然也少不了一樣——女人!

張孝若生於1898年,此時張謇已經45歲,可謂是老來得子,張家恐怕恨不得將張孝若寵到天上去。

不過,張謇倒也很看重對兒子的教育,張孝若的學歷也很高,20歲時留學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也成功拿到了學士學位。

當然,張孝若學歷高,卻不意味著不會玩,也不好女色。

他有一個小妾——李復初,曾經是上海的一代名妓,他的手下陳葆初和薛秉初為了巴結他,便花錢買了送給他,他收到這份禮物後,倒也很開心,娶她當了姨太太,兩人很是纏綿。

1935年10月17日,張孝若摟著自己的姨太太李復初如往常一般,在床上睡得很香,溫柔鄉里享溫柔,的確很讓人陶醉和痴迷。

可是,突然有人打破了寧靜,闖到了他們的房間,手持著槍,對著床上打了一通,張孝若和李復初雙雙中槍。

這個人看到張、李兩人中槍後,急忙飛身下樓,試圖逃跑,卻因為打不開門而選擇了開槍自盡。

這個兇手也不是別人,正是張家的一個僕人——吳義高。

可是,張孝若的死,矛頭為什麼會指向上海大亨杜月笙呢?

這事得從杜月笙在金融業站穩腳跟後,向實業界擴張開始說起。

張謇雖然花了不少精力培養張孝若,可是,時間終究太短了,他在1926年病逝後,他的弟弟張察又遭到了國民政府的通緝,張家便落到了張孝若的肩膀上。

只是,張孝若一個花花公子,驟然接受家業,難免應付不過來,從而導致了張家實力的跌落。

所以,杜月笙走向實業界的第一步便揮拳打向了張家!

杜月笙為了拿下張家的大達輪船公司,趁著張家因為經營不善,讓大達輪船公司陷入困境的時機,趁著大達股價猛跌的勢頭,讓人暗中大量買入大達的股票,從而聚少成多,讓自己一躍成為了大達的大股東。

杜月笙在拿到了足夠多的股票後,先是買通上海社會局局長吳醒亞干預,然後又煽動股東要求召開股東大會,重選董事長。

杜月笙這一手,張孝若顯然招架不住,於是只能老老實實地召開了股東會議。

1933年的股東會議上,憑藉杜月笙的諸多手段,他一放出要競選大達輪船公司董事長的風聲,自然沒有通不過的,他也因此順利當上了大達輪船公司的董事長,而張孝若卻只能向他低頭,屈居於總經理一職。

可是,這還算不完,杜月笙為了徹底架空張孝若,又讓自己的手下楊管北擔任經理,負責公司的具體事務。

1935年,杜月笙更是當上了上海船聯會的理事長,張孝若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杜月笙一步一步往上走。

這一年,張孝若一死,杜月笙便又迅速以大達輪船公司董事長之職兼任總經理一職,大達自此徹底地落到了杜月笙的手裡。

對於張孝若的死,他的母親竟然聲言“不必深究”,也讓人驚疑不定,她是不是受到了威脅?否則的話,一個母親對自己兒子的死,怎麼可能不追究,不還他一個公道?

此外,“張案”兇手吳義高的遺孀和兒女也受到了杜月笙的庇護和照顧。

這麼一來,杜月笙為奪張家產業、徹底掌控大達輪船公司而暗殺張孝若的說法便開始流傳開來了。

不過,因為張孝若當場中槍身亡,李復初在不久後死去,吳義高也在逃跑無望後舉槍自盡,線索幾乎斷絕,真相究竟如何,也成了一個謎。

也有人說,吳義高原意是想殺李復初,張孝若只是被誤殺。

吳義高想殺李復初的原因也很簡單,他有一個兒子,曾在大達輪船公司上班,但是突然被炒了魷魚,吳認為是李復初吹了枕頭風的原因,所以記恨李,於是尋機暗殺李復初。

可是,吳當時是張家家僕,想殺李復初的機會很多,如果不是為了殺張孝若,他完全可以等待一個最好的機會,只殺李復初而不傷張孝若。

又有人說,吳原本是求李復初給張孝若吹吹枕頭風,給他兒子謀一個好差事,不料竟被拒絕,所以懷恨在心,對李起了殺心。

說法芸芸,終究難下定論。

再回頭看杜月笙買兇殺人一說,如果杜月笙真的為了奪取大達輪船公司而對張孝若痛下殺手的話,實際上不用等到1935年,1933年時想做便能做的事,為什麼要等到1935年?

更何況,1935年的時候,張孝若已經幾乎被杜月笙架空了,張孝若在或者不在,對杜月笙掌控大達幾乎沒有任何影響,杜月笙為什麼要殺他?

此時的杜月笙也極愛惜自己的羽毛,想盡辦法地改變別人對他的看法,他絕不可能為了一個已經被架空的張孝若去毀掉自己的形象。

至於杜月笙庇護吳義高家人一事,恐怕也只是他在刷聲望罷了。

杜月笙庇護過盧筱嘉,能說江浙戰爭是他在幕後挑起的嗎?

杜月笙善待黎元洪,能說曹錕賄選是他操縱的嗎?

杜月笙照拂楊度,能說袁世凱復闢是他策劃的嗎?

顯然不能,以杜月笙當時的行事作風,他確實很可能會為了所謂的“名聲”去安頓好吳義高的家人。

張孝若被殺一案,已過去近八十幾年,真相到底如何,恐怕也只有當事人知曉了。


流浪的侯爵


1935年10月17日,舊上海繁華的百樂門舞場門口發生了一起槍殺案,民國四公子之一,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謇之子,時任大生紗廠,大達輪船等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孝若被人槍殺,時年37歲。

這是轟動一時的新聞,兇手不是旁人,正是張孝若的僕人吳義高,兇手當即自殺。

巡捕房捕快隨即展開調查,當上門詢問張孝若的妻子陳石雲時,陳氏竟然說:“事情已經發生了,兇手也死了,就不勞費心了”。打發走了辦案人員。


▲張謇

有道是:“民不告,官不究”。況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聽陳氏似有難言之隱。巡捕房認為,也許張家有“家醜不可外揚”之隱?

於是市面上的小報發揮出了想象力,說張孝若外面養小三,是小三勾結兇手幹掉張想獨吞他的家產等花邊新聞。

張孝若有一妻一妾,妻子就是陳石雲,小妾是父親的養女餘學慈。

張孝若生性風流,一妻一妾尚不知足,竟娶了一位三姨太。三姨太名叫李復初,上海名妓,是當時南通名人陳葆初替其贖身後,送給張的禮物。


▲張孝若

小報只不過發表一些博人眼球的文章,說是三姨太為爭家產而乾的根本沒人信,也沒有任何跡象,張孝若和三姨太感情最好,二人如膠似漆。況且三姨太當時也在兇殺現場,二人跳舞手拉手走出的舞廳,兇手差一點也打死三姨太。

越是沒有真相的案件越引起人們的興趣,越會引起人們的遐想和推論。到後來人們把懷疑的焦點聚焦到了杜月笙身上,猜測他才是幕後推手。

杜月笙重金買兇殺害張孝若有根據嗎?有道是:“無風不起浪”。人們懷疑他的理由是:兇案發生後,兇手吳義高的妻兒老小都被杜月笙安置好了,在別處買了宅院供他們居住,時不時的還派手下送生活費。



另外懷疑的杜月笙的原因是:“張孝若的死,得實惠的恰好是杜月笙。換言之,誰受益誰就是背後推手。

背後的黑幕果真如此嗎?

古語云:“富不過三代”,張謇創建的帝國大廈,到兒子這輩就衰落了,這是當時亂世造成的結果。

1926年張謇去世後,張孝若繼任大生紗廠、大達輪船廠的董事長兼總經理。當時大紗廠早就被掏空了,成了一具空殼。大達輪船廠勉強支撐。

注意,(敲黑板)此時杜月笙是大達輪船廠的股東,杜月笙在張謇活著時曾投資船廠。為了儘快收回資金,他想讓張孝若轉讓股權,說白了,杜月笙想獨佔船廠,不僅如此,他還要求張孝若把大生紗廠抵押給他。



杜月笙想乘人之危霸佔紗廠和輪船廠,張孝若直接拒絕了,畢竟這是父親留給自己的家底。

杜月笙懷恨在心,於是不斷派人下絆子,使陰招,鼓動工人鬧事,一方面大量收購大達船廠的股票,船廠無法正常運轉,張孝若敢怒不敢言。

當張孝若被自己的僕人吳義高槍殺後,大達船廠和大生紗廠被杜月笙佔有,兇手的遺孀和子女受到杜的關照。

無論從哪種角度來看,背後的推手無疑是杜月笙,當然這只是人們的推測,具體內幕隨著兇手的死亡而成了謎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