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懂《項脊軒志》了嗎?真的知道歸有光想表達什麼嗎?

你讀懂《項脊軒志》了嗎?真的知道歸有光想表達什麼嗎?

項脊軒和歸有光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就是說,這裡本來呢,是南邊的的一個閣樓,後來他為此地取名項脊軒。

那為什麼就取了這個名字?稍微瞭解一下《項脊軒志》這篇散文的寫作背景,大家就會知道,是因為歸有光的遠祖曾居住在江蘇太倉的項脊涇,為感懷先人,故此命名。

不僅如此,他還為自己取了號:項脊生。

這個小閣子,因歸有光一篇《項脊軒志》,聞名於後世。

文中表現了他家族的興衰,描繪了他生命中幾個重要人物的形象:母親,祖母,妻子。是記錄也是緬懷,世人也多從這一方面來解讀此文,其實並無不妥。

但仔細想來,《項脊軒志》是否僅僅想表達緬懷呢?

若只是為此,為何他獨獨選中了遠祖所居中的項脊二字?他與遠祖,其實並無過多交集,為什麼不選其他先輩?

又為何於妻子逝世多年後,把她補寫進此文裡,而不是單獨作文,以表哀思?

帶著這些疑問來讀《項脊軒志》,我想,與其說是懷念,倒不如說是追求。

是他搜尋了記憶中最想要的,融進了自己的文章與情懷裡,並把這份情懷傳遞給了大家。

那到底他在追求什麼,且隨我一起來看。

你讀懂《項脊軒志》了嗎?真的知道歸有光想表達什麼嗎?

一. 自身修養的提升

項脊軒的原貌是這樣的,“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簡而言之就是,既小又破舊,還昏暗。於是,我們的主人公歸有光先生對此進行了舊房改造,讓這裡煥然一新。

你讀懂《項脊軒志》了嗎?真的知道歸有光想表達什麼嗎?

“餘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開了窗戶,栽了蘭桂,擁有了滿架詩書,這是歸有光和項脊軒共同生活的的開端,頗有劉禹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之感。

光線,植物,書籍,這些都是他在並不寬裕的生活之下所做出的改變,他心中的期盼加上前後變化的鮮明,讓人頓時覺得小院姍姍可愛。

這份可愛,其實更是彰顯了他自身審美,和文化水平在不斷地提高。

他更以巴清和孔明自比,表示雖處於偏僻一隅,卻終有一日能名揚天下的信心與渴望。

小小房屋,困不住少年,也困不住他那顆追求美好與上進的心。

二. 沒落家族的興盛

這裡,我們還是要再次提起這個非常獨特的命名,項脊軒。選擇這三個字來命名,其實有更深的意思,因為這位祖先頗有建樹。

那麼,我們就更容易理解歸有光。除了緬懷,更多的是他對先祖的敬仰和羨慕,以此命名,更是為了激勵自己,有朝一日,能如先祖,有所成就。

畢竟,曾經也輝煌過的歸家現在是一片凋敝之象。

你讀懂《項脊軒志》了嗎?真的知道歸有光想表達什麼嗎?

”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在叔叔伯伯們分家後,開了許多小門,家中增加了許多牆,狗會把住在一個院子裡的人當做陌生人,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棲息在廳堂。

四處都是一片雜亂,親戚間互相也不來往。更變相說明了一點,窮。所以,感慨之餘,歸有光也看遍了人情冷暖。

他迫切的想要改變現狀,振興家族,於是閉門不出,發奮讀書,期待科舉之路帶來新的光明。

你讀懂《項脊軒志》了嗎?真的知道歸有光想表達什麼嗎?

當然,這也是歸家老一輩人對他的期盼。

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歸家已經很久沒有人得過功名了,所以祖母對少時便嶄露頭角的歸有光,報了最大的希望,並拿出祖上上朝所用的舊物,鼓勵他,表示歸有光日後一定用的上。

他肩負的,不僅是自己的仕途,更是一個大家族的興衰,任重道遠。他在項脊軒中努力去完成,並做此記錄,正是他內心的追求與執念。

三.親情的溫暖

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餘泣,嫗亦泣。

你讀懂《項脊軒志》了嗎?真的知道歸有光想表達什麼嗎?

母親的行為事蹟,他只能從照顧了家中兩代人的老嫗口中得知,並且還沒有說完,他哭,老嫗也跟著哭。

說明了母親早逝,他對母親的想念,以及這位老嫗與歸有光之母感情的深厚。一個早已過世的人,能得活著之人這般惦念,必是善良慈愛之人。

母親早逝之後,歸有光由誰撫養長大,文中並未有詳實描述,但從作者的隻言片語中可以推斷出,極有可能是祖母和他她的婢女(文中提到的這位老嫗)共同照顧的,“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這是繼母親之後,再次讓歸有光感受了親情溫暖的兩個人。

祖母來看他,關心他為何長時間足不出戶。老嫗受歸家兩代人恩惠,對他盡心照顧。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內心的缺憾,可隨著這兩人的去世。這份情感,再次噴薄而出,變成了更深的想念。

分家之後本就顯得親情淡漠,至親又相繼離世,讓他企盼,能再擁有曾經那樣的溫暖,可是不會有了。

所以他常情不自禁地哭,哭什麼呢,哭的是逝者,更是心中那份深深眷戀卻無法再擁有的親情。

四.夫妻生活的恩愛美滿

餘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在歸有光作這篇文章的第五年,他的妻子嫁了過來,在這裡問過他舊時的事,伏案寫過字,更常與小姐妹談起家中的小閣子。項脊軒,不光成了歸有光的心頭愛,也成了他妻子心中的一份牽掛。

愛屋及烏,不過如此吧。

琴瑟和鳴,夫妻美滿。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似乎都是有定數的。求不得,恨別離。

你讀懂《項脊軒志》了嗎?真的知道歸有光想表達什麼嗎?

六年之後,他的妻子也離他而去。他續寫了《項脊軒志》,把自己對妻子的情懷記錄其中,留下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成了千古的懷念和嗟嘆。

為什麼要補寫呢?因為他在《項脊軒志》融進了一生的眷戀羈絆與追求,而妻子,也是這份深沉複雜情感的一個重要部分,有了她,人生才更完整。

在懷念裡追求圓滿

你讀懂《項脊軒志》了嗎?真的知道歸有光想表達什麼嗎?

幾經輾轉,《項脊軒志》一文,現在被編進了語文教材裡。不斷地有人在分析他的寫作背景,藝術手法,以及情感表達,說它代表的,是作者對故人的懷念。

可是小小項脊軒,從取名開始,就包含了歸有光深深地期盼。後來,他把成長,仕途,親情,愛情,悲喜之間的重要故事都融進了這裡,更於《項脊軒志》中呈現於世人眼前。

在懷念背後,更深層次的,是他不肯輕易示人的追求。人生,正是因為有所求,才會有所念。所以有了求而不得的缺憾,以及作者心中,始終嚮往的圓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